【摘 要】主題單元教學是創造性、科學性的綜合的單元探索活動。本文論述了主題單元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幾種實踐路徑。
【關鍵詞】單元教學 主題 核心素養
主題單元教學把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加工、創新,遵從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認知規律,改變了學生碎片化的知識,從而使他們獲得系統化的知識技能。新課標理念下,美術教師應當對現有的美術教學模式進行改進,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單元化主題教學活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本文以浙美版的美術教材為例,探究小學美術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實踐。
一、利用本土資源,引導學生的美術學習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倡藝術教學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和家鄉本土自然環境、學生成長的校園環境,就地取材,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藝術教學。我們的家鄉平潭島是國際旅游島,有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有藍色的海水、潔凈的沙灘、千姿百態的鵝卵石,這些都是大自然給予平潭人民的饋贈。這也為我們的美術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作為美術工作者的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懂得巧妙地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
筆者把學習內容與學生熟悉的地方生活內容、人文資源、自然風光相結合進行主題單元教學。例如,浙美版的《會說話的石頭》《奇石》《威武的大將軍》這幾課,筆者認為《奇石》《威武的大將軍》可以結合平潭將軍山的奇峰怪石進行創意想象教學,《會說話的石頭》可以與平潭猴巖島上的風化石相結合進行教學。于是,筆者就先確定一個主題,設計一個以“平潭島——家鄉之美”為主題的單元教學,利用本土文化資源與美術教材結合,設計《平潭奇石》《走進將軍山》《石頭會唱歌》《大海的孩子》等一系列單元學習內容??傊O計單元主題教學可將主題與當地自然風光、民間習俗、歷史人文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讓美術課堂更加活潑與生動。
二、拓展教材,重構主題單元教學內容
美術教材是教師進行美術教學的前提和重要依據,但教材只是教學的一個工具,不可能涵蓋所有的內容,因此教師需要深入發掘其內涵,拓展教學內容,組織單元教學。
浙美版的《五彩的煙花》和《繽紛花布》這兩課屬于蠟筆水彩畫單元,這兩節課的教學內容都屬于同一單元的學習內容。如果我們把兩課知識點進行整合,就可以發現其知識脈絡是:技法學習—理解運用—操作實踐這幾個大塊?!段宀实臒熁ā穼儆凇霸煨汀け憩F”的學習領域,《繽紛花布》屬于“設計·應用”的學習領域。把這兩課整合成一個單元,有利于兩個學習領域的相互融合,更好地體現教學內容拓展與升華。學生的認知規律是:認知—理解—初步學會(學會)—運用—創造。根據這個規律,我們可以安排四個課時,第一課時《水與蠟》讓學生嘗試理解水油分離法;第二課時《點線面》引導學生學習點線面的構成;第三課時《漂亮的花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圖案;第四課時《我是設計師》讓學生創作實踐,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此教學,可引導學生通過系統的循序漸進的技法學習,更好地理解主題內容,并開展研究性學習。
三、結合傳統文化,開展主題單元學習實踐活動
教學中,教師可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主題單元學習實踐活動。
浙美版三年級上冊教材設有《紙拎袋》《迎春祈?!贰稘h字的創意與設計》《中國結》這幾課,筆者以“年文化”為主題設計單元活動課程,從主題單元教學的角度,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的魅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此,筆者確定主題后,依據學生學習規律與教學技能的難易度調整了教材的教學順序,從《漢字的創意與設計》開始教學,引導學生關注漢字,通過學習單讓他們查閱大量的資料,圍繞主題收集素材。而后,筆者教學《中國結》,從剛開始對文字的設計、簡單的圖案、色彩知識的運用,到最后拎袋、“?!弊值脑O計,圍繞課題“年文化”布置“年文化”場景,營造過年的文化氛圍。接著,筆者以給朋友、家人送上一份誠摯的禮物為任務驅動,讓學生設計禮物,可以是有年味的創意拎袋,有吉祥寓意的“?!弊执盎?,或者傳統中國結。如此加深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梢?,年文化主題單元的設計與制作,集手繪、設計、創意、實踐于一體,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學會綜合運用知識,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四、學科融合,開展綜合性的主題單元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可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合作,將美術主題單元教學與勞動、語文等學科進行學科融合,通過綜合性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主題所涵蓋的文化、歷史背景,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比如,教學二年級下冊《做香囊,迎端午》這節課時,筆者設計端午系列主題課——識端午:結合語文學科的《傳統節日》;系端午:結合勞動課程的《編五彩繩》;畫端午,落實到美術學科的《做香囊,迎端午》。學生通過學習語文課《傳統節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感受節日的歡慶與幸福,并激發民族自豪感,為美術課中制作端午吊飾起到了鋪墊作用。第二課時的“系端午”與勞動課程相融合,佩戴五彩繩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學生以五絲編織成結,系在手臂上,寓意吉祥、平安。第三課時的“畫端午”引導學生用美術元素制作一個香囊,并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裝飾,鍛煉動手能力。
五、以任務為驅動確定目標,提煉主題優化單元教學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以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學習美術觀察思考和表現的方法,精準確定整體教學目標與單元教學目標,開展單元學習。
比如,《小鳥的家》一課的教學中,筆者以家園為主題,以小鳥找家的經歷為情境,引導學生完成為小鳥找伙伴建家園的單元學習任務。筆者設計了兩個學習活動,第一個活動的學習重點是繪畫鳥的形象,觀察各種鳥的形態,分析其外形特點,并用繪畫的形式加以表現;第二個活動的學習重點是探究鳥巢的造型特點和功能,運用多種材料和美術表現形式塑造鳥的家園,為它們建造人工鳥巢。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在觀察、感知、表達與交流中傳遞情感,表現創意,增強生態保護意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如此,以任務為驅動確定目標,以大情境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活動,讓學生分別完成不同的任務,解決不同的問題,讓單元教學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實施主題單元教學的方式,不僅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還可以使教師在掌握學生特點的情況下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實現小學美術教育的改革與創新,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教師可利用本土資源引導學生學習,并結合傳統文化,開展主題單元學習實踐活動,跨學科融合、拓展延伸教材,以任務為驅動確定教學目標、優化單元教學??傊?,教師只有合理地設計主題單元教學,才能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美術知識,充盈了內心世界,豐富了學習生活,而且提升了美術核心素養、綜合素質、創造能力,進而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
(責任編輯:蘇少偉)
參考文獻
[1]王大根.談談美術課的單元化教學[J]. 中國美術教育,2001(03):6-8,13.
[2]于璐.主題化活動在小學美術課堂的實踐分析[J]. 新智慧,2020(25):32,34.
[3]周方耘.小學美術課程單元化作業的實踐研究[J]. 教育參考,2017(0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