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本文以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探索如何依托情境,落實單元整體教學。
【關鍵詞】情境 單元整體教學 作業設計
一、關注語文要素,厘清教學目標
學習任務群是落實學習目標的載體,為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提供更清晰的思路。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程內容以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為主線,結合該任務群在第三學段提出的要求,筆者將本單元的語文核心要素提煉為場景、細節和情感,以此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1)認識 31 個生字,會寫 28 個字和 39 個詞語。(2)從點滴小事中體會到父母之愛。(3)通過課文描寫的場景和細節,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愛,并了解場景和細節描寫的作用。(4)在真實的單元情境中學習運用場景和細節描寫,書寫生活中平凡而偉大的父母之愛。(5)懂得父母之愛的無私,通過語言或行為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創設單元情境,勾連學習任務
在單元人文主題背景下,教師可創設與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單元情境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引導學生走進單元文本。可結合課內外資源,搭建清晰的學習框架,推動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從而促進單元目標的落實、核心素養的培育,達到單元整體教學的效果。
筆者結合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在廈門舉辦這一情況,創設了單元學習情境:為了備戰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爭取能夠在頒獎典禮上獲獎,張導演幾經思索,決定拍攝一部講述父母親情的電影。作為編劇兼助手的你,該如何寫好劇本,設計好鏡頭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第六單元,從作品中尋找靈感吧!在創設單元學習情境的基礎上,筆者還設計了“觀場景,知深情”“品細節,悟深情”“寫劇本,訴深情”三個學習任務,以情境帶動閱讀文本的任務。通過一個個情深意切的故事,讓學生體會父母之愛的偉大,從而在任務中推動學習,習得表達父母之愛的技巧,助力鏡頭的選取與細節的捕捉。將情境融入語文學習任務,語文學習才更具有針對性,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也才更有成就感。
三、重組單元內容,提升核心素養
教師可在達成學習目標和落實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教學資源進行重組與拓展,讓核心素養的提升更有針對性。
1.重組教學內容,營造學習情境。學習任務“觀場景,知深情”和“品細節,悟深情”,是學生認識本單元“舐犢情深”人文主題的核心任務。《父愛之舟》中有多個場景便于學生觀場景,品細節,悟深情。因此,可以調整教學順序,以《父愛之舟》作為開篇課文,重點在于引導學生認識場景,學習捕捉場景,進而在逛廟會的場景中發現細節,深刻感悟“涼粽子”“熱豆腐腦”等動人瞬間,體驗父愛的深沉。同時結合本單元習作“我想對您說”的要求,進行“生活中的電影”劇本創作。這樣的結合,既是對文中父愛場景更加深度地挖掘,同時又能借助情感的磁場,讓學生把生活中的父愛場景和細節想象出來、表達出來,從而實現了從讀到寫,以寫促讀的雙向互動。本課之后,學習《慈母情深》。先讓學生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梳理“勞動”場景和“給錢”場景,發現“背直起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式的電影細節慢鏡頭和“四個立刻”蘊含著的電影細節快鏡頭,體驗母愛偉大,表達“鼻子一酸”的經歷和感受。再結合“生活中的電影”進行“鼻子一酸”的劇本創作,再次落實單元學習任務情境。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讓學生先通過觀場景,品細節,悟深情的方式,設身處地地置身于母親對“我”極其夸張的贊美和鼓勵,以及父親對“我”極為理性的嚴厲和批評的場景中,體驗“我”在這之中既期待又沮喪的起起伏伏的心情,感受父母之愛的多樣性。再結合“口語交際:父母之愛”這個話題,選擇恰當的材料和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在單元情境中重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順序的轉換和關鍵學習點的反復強化,使文本與學習任務更緊密地關聯在一起,使教學目標的落地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2.引入課外資源,加強情感渲染。恰當引入課外教學資源,能拓寬學生的認知空間,豐富學生的情感積淀。在本單元的教學設計中,《慈母情深》的作者梁曉聲參與《朗讀者》節目的視頻及朗讀片段,帶我們走近梁曉聲貧苦的童年和以書為伴的精神世界;《父愛之舟》的作者吳冠中的畫作欣賞及人物背景資料介紹,讓我們體會到父親撐起一家十幾口人生活的艱辛及吳冠中成長的不易,再通過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的父親的背影,感受與《父愛之舟》中父親縫補棉被時那道令作者“永難磨滅”的背影的共同之處;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通過介紹作者巴德·舒爾伯格作家、電影編劇等多重身份,再次激發學生對于電影劇本創作的熱情。
四、融合文本情境,優化作業設計
在本單元“劇本撰寫”的學習情境下,教師將文本中需要學生掌握的作業重新優化,從基礎型作業向探索型作業遞進,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單元情境下的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讀寫語基類基礎型作業。
一、臺詞生字我來記
1.寫好電影劇本的前提是要掌握故事情節中的臺詞,以下這些生字詞你都認識嗎?請試著寫寫。
壓抑 忙碌 酷暑 噪聲 客棧 寄宿 糶稻
靦腆 賣繭子 買枇杷 冤枉錢 踩高蹺 繳飯費
2.如果讓你來教演員念臺詞,你能讀好以下這些句子嗎?請試著讀讀。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雙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的眼睛……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腳并用的機械忙碌狀態……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與在家里撒嬌的哭、發脾氣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樣,是人生道路中品嘗到的新滋味了。
后來我讀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這個船艙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顯,永難磨滅了!
我從心底里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3.好的演員要能感受到臺詞背后蘊含的情感,才能將其更好地演繹出來。讀完上面的句子,你能說說,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其中蘊含了什么情感嗎?
在單元學習情境的大背景下,這幾道題把整個單元中需要掌握的生字詞進行了挑選整合,提高了作業完成效率,同時聚焦重點語句的訓練,有效反饋知識點的理解情況,落實了單元學習目標。
2.探索型作業的融合統整。
二、電影鏡頭我來拍
1.如果要將本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拍成電影,作為導演的你,要安排哪些鏡頭作為場景呢?請完成電影鏡頭設計單。
2.特寫鏡頭通過刻畫細節來體現人物形象或表達人物情感,是一個場景的精華所在。作為導演的你,要刻畫哪些細節呢?你希望觀眾看到這些細節后會產生怎樣的心理感受呢?請寫一寫。
以“電影鏡頭我來拍”為情境,以上兩道題直指語文要素。第一題通過設計電影鏡頭,旨在引導學生尋找課文中的場景,加深學生對場景概念的理解;第二題在特寫鏡頭中刻畫細節,讓學生學會捕捉場景里能夠令人動心的細微之處。通過本項作業的完成,學生再一次鞏固了對語文要素和學習任務群的理解。單元學習情境下的探索型作業以探索文本引路,尋找作者寫作奧秘,并將零散的文本及知識點整合到一起,建構起單元整體教學扎實的學習框架。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灌口小學)
參考文獻
[1]陳佳明.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的任務設計分析——以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J]. 華夏教師,2023(19):71-73.
[2]肖荔.“情境·統整” 視域下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實踐初探——以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民間故事”為例[J]. 江西教育,2023(2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