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良好的歷史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歷史學習中來。比如,在講解“中日戰爭”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一些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和視頻資料。當學生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圖片和視頻資料時,會對日本侵略者產生強烈的痛恨之情,這就為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比如在講到“抗日戰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技術觀看有關抗日戰爭的紀錄片。通過觀看紀錄片,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抗日戰爭的全貌和主要歷程,這樣既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也能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講授占據主要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無法主動參與到歷史課堂教學中來,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優化問題設計,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世界歷史》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自由的人是誰?他生活在什么時代?他有哪些思想?”當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會進行思考和回答,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材料。視頻材料主要講述了西方國家在黑暗中探索的故事,其中有很多人為了追求自由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種思想深深地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初中歷史知識涉及大量的史實和人物,這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而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采用直接講授的方式,這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深入理解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通過教師講解和學生討論兩種方法,讓學生深入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原因和影響。然后教師可以將甲午中日戰爭的歷史資料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例如:“現在我們國家在大力發展經濟,但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注重環境保護問題。在中國古代,許多學者都認為一個國家要想富強首先就要保護環境。他們認為只有保證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讓國家有長久發展的可能。”通過這樣的互動式教學方式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合作探究式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合作氛圍,使學生能夠在交流與討論中獲取知識。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幫助、相互監督,共同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當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例如,在學習《近代中國社會的變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個代表,教師可以將每個小組的代表召集起來進行一次小組討論,讓學生對中國近代社會的變革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對自己所代表的小組進行發言。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
互動式學習法的應用,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同時,教師在應用互動式學習法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要積極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探究式學習,并鼓勵他們進行合作交流,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第三,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這樣可以加深他們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作者單位: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鎮民族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