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關性分析對22份韭菜種質資源的8項營養品質指標和5項感官評價指標進行分析評價,以篩選出營養與感官品質優良的韭菜種質,為韭菜品質育種提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22份韭菜種質的營養品質性狀變異豐富,8項營養品質性狀的變異系數范圍為0.48%~38.54%。通過主成分分析可將8項營養品質性狀簡化為3個主成分,累積貢獻率為74.870%。8項營養品質指標中維生素C、可溶性糖、β-胡蘿卜素、纖維素和Ca含量這5項指標對綜合評價的影響較大。在感官品質評價中,假莖脆度、清甜度、韭香風味、纖維感4項指標可較好地區分炒制韭菜食味性感官品質,可作為熟食韭菜感官評價指標。通過對5項感官評價指標間相關性分析可知,韭菜感官品質間存在著普遍的相關性,脆度、甜度以及韭香味與綜合感受呈極顯著正相關,其中韭香味與綜合感受相關系數最高,為0.424。綜合營養與感官品質評價結果,西北引、西峽野生韭的營養品質及感官品質均較優異,可作為選育高品質韭菜品種的育種材料。
關鍵詞:韭菜;營養品質;感官品質;主成分分析;相關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S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871(2024)08-109-08
Evaluation of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sensory quality of Chinese chive germplasm
LI Yixiao, CHEN Jianhua, YAN Fangfang, JIAO Ziyuan, LI Jijun, MA Peifang
(Pingdingsh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ingdingshan 467001, Henan,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8 nutritional quality indexes and 5 sensory evaluation indexes of 22 Chinese chive germplasms were evalua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in order to screen out the Chinese chive with good nutritional and sensory quality,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quality breeding of Chinese chiv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nutrient quality traits of 22 Chinese chive germplasms was abundant,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8 traits ranged from 0.48% to 38.54%.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8 nutritional quality traits could be simplified into 3 main components, and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3 main components was 74.870%. The content of vitamin C, soluble sugar, β-carotene, fibre and Ca among the 8 nutritional quality traits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the sensory evaluation, " the sensory quality of taste of stir-fry leek could be distinguished well by pseudostem crispness, sweetness, "flavor and sensation of fiber, and the four traits can be used as sensory evaluation indexes of stir-fry leek.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nsory quality were of general relevance. The crispness,sweetness and flavor of leek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mprehensive sensation, among whic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flavor of leek and the comprehensive sensation was the highest(0.424). In conclusion, the nutritional and sensory quality of Xixiayeshengjiu and Xibeiyin are excellent, which can be used as materials for breeding high quality Chinese chive.
Key words: Chinese chive; Nutritional quality; Sensory qualit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韭菜(Allium tuberosum)為石蒜科蔥屬多年生蔬菜,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因其獨特的辛辣味受到廣大群眾尤其是北方居民的喜愛。韭菜在全國常年栽培總面積約40萬hm2,全年總產值600~700億元,較大的韭菜產區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山東、河南、河北等省份[1]。
自平頂山市農業科學院選育出全國第一個人工培育韭菜品種791以來[2],在韭菜種質資源研究和品種選育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近年來航研998、韭寶、平豐系列、久星系列等韭菜新品種在生產中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年產量已突破10 000 kg·667 m-2[3-6]。隨著供應品種的日益豐富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韭菜的內在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追求產量的同時,提高韭菜的營養品質和風味也成為育種工作者和蔬菜種植者新的工作目標。
種質資源是培育高產優質品種的重要基礎,對種質資源開展鑒定與評價是種質資源利用的前提。前人通過隸屬函數法、主成分分析以及聚類分析對韭菜種質資源的農藝性狀、花器官以及耐熱性等性狀進行了分析評價[7-9],從外觀形態特征以及抗逆特性方面對韭菜種質進行了鑒定與分類,為韭菜種質的有效合理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礎。
果蔬的營養價值是由多個營養指標共同決定的,為了綜合評價其營養價值,學者們建立了多種基于多元統計的營養綜合評價法,如隸屬函數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品質綜合評價指數法[10]。主成分分析法是目前果蔬品質綜合評價的主要方法之一,廣泛應用于果蔬的品質評價[11-13]。以往對于韭菜種質的品質評價多是針對野生種質資源開展的營養品質評價[14-16],針對栽培種質的營養品質分析評價開展較少,以種質資源利用為目的開展的韭菜營養品質及感官品質評價尚未見報道。筆者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關性分析,對22份韭菜種質的營養品質及炒制后的感官品質進行評價分析,以期篩選出營養和感官品質優良的韭菜種質,為開展韭菜品質育種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的22份韭菜種質均由河南省平頂山市農業科學院收集、保存,來源分別為種業公司、科研院所育成的品種,農藝性狀優良地方的品種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蔬菜中期庫保存種質,參試種質具體信息見表1。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在平頂山市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研發基地進行。供試材料于2020年4月中旬進行穴盤育苗,當年9月28日進行移栽。穴栽單株定植,株距5 cm,行距30 cm,每小區面積3 m2,采取隨機區組設計,每份材料3次重復,水肥參照常規田間管理。2021年5月中旬田間取樣,檢測營養品質,2022年5月中旬田間取樣,評價感官品質。
1.2.2 營養品質指標測定 采取3點取樣法在每個小區進行取樣,將取得樣品均勻分為兩份,從第一份樣品中挑選大小長勢一致的10株去除泥土,洗凈晾干并切碎混樣后進行營養品質測定;從第二份樣品中挑選大小長勢一致的10株用于含水量測定,每份參試材料均設置3次生物學重復。采用GB 5009.86-2016中的第三法測定維生素C含量[17];采用GB 5009.83-2016方法測定β-胡蘿卜素含量[18];采用GB 5009.90-2016中的第一法測定鐵含量[19];采用GB 5009.92-2016中的第一法測定鈣含量[20];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可溶性糖含量[21];采用考馬斯亮藍法測定可溶性蛋白含量[21];采用冷硫酸消解蒽酮比色法測定纖維素含量[21];參考李合生[22]的方法測定含水量,將用于測定含水量的10株韭菜去除泥土雜質后立即稱質量,記為W1,然后裝入牛皮紙袋再次稱質量,記為W2,將樣品帶回實驗室后,放至烘箱105 ℃殺青15分鐘,然后調溫至85 ℃烘至恒質量后稱質量,記為W3。含水量計算公式為:含水量/%=(W2-W3)/W1×100。
1.2.3 感官評價 每小區采用3點取樣法進行取樣后,將每個參試種質所取樣品混合均勻,摘洗干凈瀝干水分,稱取500 g,并切成3 cm左右均勻小段備用。在鍋中加入20 mL食用油,待油熱以后放入韭菜,加入3 g食用鹽,大火翻炒3 min,供評價人員品鑒。
感官評價由10名受過培訓的研究人員對樣品的脆度、甜度、辣度、纖維感、韭香味、綜合感受進行評價。其中,綜合感受為評定人對該樣品的總體喜愛度評價,脆度為韭菜假莖部位的脆嫩度,甜度指蔬菜的清甜風味,辣度指韭菜辛辣口感,纖維感指咀嚼過程中渣量多少,韭香味指韭菜特有風味。評價人員按各人品嘗感受為各項指標在0~9之間打分,最高9分,最低0分,對評價項感受越強烈,分值越高。以脆度為例,假莖部位口感越脆嫩,則評分越高。在評價過程中,評價人員每品嘗一個樣品后,需休息2 min,期間用水漱口,以消除相互之間的影響,并保證評價人員在評分過程中不相互影響。
1.3 數據分析
使用Excel 2010進行統計分析,使用SPSS 20.0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營養品質分析與評價
2.1.1 營養品質性狀的變異系數分析 對22份韭菜種質的8個營養品質指標進行變異系數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所測韭菜營養指標變異系數范圍在0.48%~38.54%,其中變異系數最大的為可溶性蛋白含量,變異系數為38.54%,種質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為19.20 mg·g-1,最低為3.35 mg·g-1,種質間含量極差達15.85 mg·g-1。其余指標的變異系數依次為:纖維素含量(25.15%)gt;Fe含量(19.84%)gt;Ca含量(17.92%)gt;可溶性糖含量(12.15%)gt;β-胡蘿卜素含量(12.13%)gt;維生素C含量(10.52%)。含水量的變異系數最小,僅為0.48%,參試品種含水量分布在88.27%~89.93%,變異幅度極小,遺傳較為穩定。以上分析結果表明,在韭菜種質間營養指標存在一定的變異,尤其是礦質元素,具有較高的變異系數,這對于選育礦質營養元素豐富的韭菜新品種具有積極的意義。
2.1.2 主成分分析 由于韭菜營養品質指標具有不同量綱與數量級,為避免對評價結果產生影響,在主成分分析前,對22份韭菜營養品質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根據主成分分析結果,以特征值大于1作為提取標準,從8項指標中可提取到3個主成分,累積貢獻率為74.870%,這3個主成分可較為全面地反映韭菜營養品質性狀的絕大部分信息。主成分荷載矩陣反映了品質指標對此主成分的影響程度。由表3可知,第1主成分的特征值為2.271,貢獻率為28.390%,對第1主成分貢獻率較大的指標為維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荷載值分別為0.644、0.606;第2主成分的特征值為1.981,貢獻率為24.760%,對第2主成分貢獻率較大的指標為β-胡蘿卜素含量,荷載值為0.791;第3主成分的特征值為1.737,貢獻率為21.720%,對第3主成分貢獻率較大的指標為纖維素含量和Ca含量,荷載分別為0.692、0.630。前3個主成分可篩選出維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β-胡蘿卜素含量、纖維素含量、Ca含量5個代表性指標作為韭菜營養品質評定和篩選的重要指標。
2.1.3 綜合評價 根據主成分因子載荷矩陣及其所對應的特征值,計算特征向量矩陣,進而可以得到主成分因子得分表達式如下:
F1=0.427X1+0.238X2+0.315X3-0.119X4+0.402X5+0.371X6+0.131X7-0.575X8;
F2=0.146X1+0.562X2-0.342X3+0.340X4-0.342X5+0.365X6+0.390X7+0.168X8;
F3=-0.408X1+0.081X2+0.355X3+0.478X4+0.269X5-0.342X6+0.525X7-0.087X8。
式中:X1~X8分別表示維生素C含量,β-胡蘿卜素含量、鐵含量、鈣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纖維素含量以及含水量;F1~F3分別代表各主成分得分。
結合主成分因子得分公式,以主成分方差貢獻率為權重,構建韭菜營養品質綜合評價函數公式如下:F=0.284F1+0.248F2+0.217F3。
根據綜合評價函數可以計算出不同韭菜種質營養品質的綜合得分并進行排序。由表4可知,薹韭、西峽野生韭、平豐8號、西北引以及佳木斯馬藺韭的綜合得分排名前5,綜合營養品質較好;頂豐一號、桂-4A、棚寶的綜合得分排名靠后,綜合營養品質較差。
2.2 感官品質評價分析
2.2.1 韭菜種質的感官評價分析 對22份炒制韭菜進行感官評價,具體評價結果見表5。參試韭菜綜合感受平均得分為6.24,其中該項評價得分大于平均得分的共有8份韭菜,得分較為靠前的有大黃苗ms(6.90)、西峽野生韭(6.90)、平豐7號(6.70)和西北引(6.70)。其余5項感官評價指標中,韭菜辛辣度在炒制過后大大降低,大部分評價人員對于該項指標的評分為0,故認為辛辣度對炒制韭菜感官評價的參考意義不大。在口感評價中,參試韭菜脆度評價平均得分為5.84,該項得分大于平均得分的韭菜共有8份,而得分較高的種質有平豐7號(6.40)、西峽野生韭(6.30)、大黃苗ms(6.20)和佳木斯馬藺韭(6.20);纖維感評價平均得分為5.52,該項得分小于平均得分的韭菜種質共有12份,得分較低纖維感較弱的種質有西北引(4.50)、平豐7號(5.10)、海韭1號(5.20)以及韭寶(5.20)。在風味評價中,參試韭菜甜度平均得分為5.77,該項得分大于平均得分的韭菜種質共有14份,其中得分較高清甜風味較為突出的為平豐7號(6.30)、791(6.30)和頂豐1號(6.20);韭香味平均得分為4.93,該項得分大于平均得分的韭菜種質共有10份,得分較為靠前韭香味較為濃郁的種質有西北引(5.60)、大黃苗ms(5.40)和四季青(5.40)。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綜合感受得分較高的種質,普遍有1~3項單項指標評價較為優異。
2.2.2 感官評價指標間相關性分析 為探究韭菜感官評價指標間的關系,對感官評價指標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韭菜感官品質間存在普遍的相關性。其中,綜合感受與脆度、甜度以及韭香味呈極顯著的正相關,且與韭香味相關系數最高,為0.424。以上結果說明炒制后假莖脆嫩、韭香味濃郁、口感清甜的韭菜品種綜合評分更高,更受消費者喜愛。韭香味與所有評價指標均存在極顯著相關性,除與辛辣度為負相關外,與其余指標均為正相關。甜度與脆度呈極顯著正相關,說明假莖脆嫩的種質清甜風味也更為突出。
3 討論與結論
對種質資源的營養品質開展評價與分析,對于種質資源合理利用和優良品種篩選具有重要意義。前人利用平均隸屬函數法,對8個韭菜品種的6個主要營養成分,5個礦物元素含量以及產量進行了比較分析,綜合各項指標,評選出了適宜進行推廣的高產優質韭菜品種[23]。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參試韭菜種質擴增至22份,進一步豐富了參試品種來源,并通過變異系數分析對參試種質各營養品質性狀的遺傳可塑性進行評價,對于韭菜品質育種具有積極意義。
在本研究中,22分韭菜種質的8項營養品質指標的變異系數存在較大差異,變異系數分布在0.48%~38.54%之間,除含水量外,其余7項指標的變異系數均大于10%,說明這7個性狀在品種間差異較大,具有較強的選擇潛力。張舒楠等[24]對74份韭菜種質的可溶性蛋白、纖維素、維生素C以及可溶性糖含量進行測定分析,結果表明,4項品質指標均具有較高的變異系數,遺傳多樣性較為豐富,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但在張舒楠等[24]的研究中除可溶性蛋白的變異系數與本研究相接近外,其他3項檢測指標的變異系數均與本研究相差較大,這可能是由于樣本數量、栽培條件等方面的差異造成的。
主成分分析能夠反映原始變量的大部分信息,且所含信息互不重復,具有更優越的性能,因而被廣泛應用于農產品品質評價特征性指標篩選和品質綜合評價。筆者通過主成分分析將8個品質指標轉換為3個綜合指標,累積貢獻率為74.870%,可包含8項測定指標的大部分信息。維生素C、可溶性糖、β-胡蘿卜素、纖維素和Ca含量這5項指標對綜合評價的影響較大,在選育綜合營養品質優良的韭菜品種時,可對其重點關注。通過構建韭菜營養品質綜合評價函數公式,計算出綜合得分排名前5位的韭菜種質為薹韭、西峽野生韭、平豐8號、西北引、佳木斯馬藺韭,這些種質可作為育種材料用于選育綜合營養品質優異的品種。
蔬菜感官品質是外觀、質地、風味、口感等性質的總和,其中風味、口感、質地可概括為食味性感官品質,通常采用品嘗方式進行鑒定評價。在前人研究中,對蔬菜感官品質評價標準做了很多探索,例如黃瓜、番茄、葉用萵苣等可鮮食蔬菜的食味性品質評價多進行生食評價[25-27],而對于白菜、油菜薹等不適宜鮮食的蔬菜多進行加工后再開展評價[28-29]。筆者根據韭菜日常食用習慣,參考白菜、油菜薹感官品質鑒定的加工方式,制定了本研究的炒食加工方式,以求最大限度貼近消費者的日常食用習慣。根據韭菜特點,參考白菜、油菜薹評價項目,對炒制韭菜的脆度、甜度、韭香味、辛辣度、纖維感以及綜合感受6項內容進行打分測評。評價結果表明,脆度、甜度、韭香味、纖維感等4項指標可較好地區分炒制韭菜食味性感官品質,且通過評價人員測評結果的比較分析,可篩選出一批風味、口感優異的種質。通過感官品質評價,可篩選出綜合感官品質較好的種質為大黃苗ms、平豐7號、西北引以及西峽野生韭,值得注意的是,西峽野生韭與西北引的營養品質綜合排名也較為靠前。前人多項研究表明,營養品質與感官品質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30-31]。在對獼猴桃果實品質與感官品質的分析研究中,研究者認為,多數情況下,感官評價結果與品質測定結果高度吻合[32]。然而,在本研究中大黃苗ms、平豐7號的營養品質綜合評價結果卻排名靠后,這可能是由于營養品質測定與感官品質評定所用樣品來自不同茬口的韭菜所致。但對于韭菜營養品質與感官品質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以及存在怎樣的相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探究。
綜上所述,22份韭菜的8項主要營養品質指標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除含水量外,其余7項指標的變異系數均較大。8項營養品質指標中維生素C、可溶性糖、β-胡蘿卜素、纖維素和Ca含量這5項指標對綜合評價的影響較大,在選育綜合營養品質優良的韭菜品種時,可對其重點關注。在感官品質評價中,假莖脆度、清甜度、韭香風味、纖維感4項指標可較好地區分炒制韭菜食味性感官品質,可作為熟食韭菜感官評價指標。綜合營養與感官品質評價結果,西北引、西峽野生韭的營養品質及感官品質均較優異,可作為選育高品質韭菜品種的育種材料。
參考文獻
[1] 趙幫宏,宗義湘,喬立娟,等.2019年我國辛辣類蔬菜產業發展趨勢與政策建議[J].中國蔬菜,2019(6):1-5.
[2] 張世祥,蒲瑞,王海明,等.791韭菜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點[J].甘肅農業科技,1993(9):16.
[3] 馬培芳,李藝瀟,尹守恒,等.韭菜新品種航研998的選育[J].中國蔬菜,2021(11):98-100.
[4] 李紀軍,李藝瀟,馬培芳,等.韭菜新品種棚寶的選育[J].中國蔬菜,2021(7):98-100.
[5] 張學平,馬棟豪,蔡黎明,等.久星系列韭菜新品種推介[J].長江蔬菜,2016(7):16-17.
[6] 張明,尹守恒,劉宏敏,等.高產優質韭菜新品種平豐9號的選育[J].河南農業科學,2014,43(8):113-116.
[7] 王萌,趙曾菁,趙虎,等.基于隸屬函數和聚類分析法的廣西韭菜地方種質資源耐熱性評價[J].西南農業學報,2023,36(3):541-549.
[8] 焦子源,尹守恒,陳建華.韭菜種質資源花器官表型性狀多樣性分析[J].中國蔬菜,2022(10):66-73.
[9] 李藝瀟,吳迪,馬培芳,等.186份韭菜種質農藝性狀遺傳多樣性分析[J].山東農業科學,2020,52(9):23-28.
[10] 劉雪梅,潘少香,譚夢男,等.果蔬品質評價技術及其在石榴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果菜,2023,43(3):55-60.
[11] 高玨曉,郭瑩,徐蓓蓓,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不同品種黃瓜綜合品質分析與評價[J].蔬菜,2022(7):10-16.
[12] 原遠,李光光,鄭巖松,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菜心營養品質判定[J].南方農業學報,2018,49(8):1568-1574.
[13] 鐵原毓,張廣楠,李江,等.23份大蔥資源品質的綜合評價[J].分子植物育種,2020,18(19):6566-6574.
[14] 王海平,邱楊,李方威,等.貴州赫章縣野生韭菜資源調查與營養成分分析[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7,18(6):1137-1144.
[15] 萬正林,黃雄彪,武鵬,等.廣西二種野韭菜與栽培韭菜葉片營養品質綜合評價分析[J].北方園藝,2014(23):10-13.
[16] 李貞霞,孫麗,杜晶晶,等.太行山野生韭菜與栽培韭菜主要營養品質比較[J].北方園藝,2013(16):45-47.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抗壞血酸的測定:GB 5009.86—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胡蘿卜素的測定:GB 5009.83—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鐵的測定:GB 5009.90—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鈣的測定:GB 5009.92—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21] 王學奎.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2]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3] 徐佳寧,郭守鵬,董貝,等.不同韭菜品種營養品質和產量的比較分析[J].山東農業科學,2020,52(9):58-61.
[24] 張舒楠,肖凱,楊忠,等.基于韭菜種質資源重要農藝性狀的遺傳多樣性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23,54(12):3630-3640.
[25] 趙燕,邱鵬程,吳凌波,等.不同番茄品種感官品質評價[J].北方農業學報,2022,50(5):87-95.
[26] 由美千惠,秦智偉,辛明,等.黃瓜種質資源食味性感官品質評價[J].中國瓜菜,2021,34(12):101-106.
[27] 劉雪瑩,李君平,范雙喜,等.不同品種葉用萵苣感官品質評價[J].中國蔬菜,2016(3):26-30.
[28] 黃穎,吳婷,曹偉偉,等.基于主成分和聚類分析的油菜薹營養與感官品質評價[J].食品與發酵工業,2020,46(17):253-258.
[29] 龔振平,于拴倉,張鳳蘭,等.大白菜感官品質評價及其與營養成分含量的關系[J].河南農業科學,2015,44(11):104-108.
[30] 申素云,王周倩,張琦,等.36份獼猴桃種質資源的果實品質與感官評價分析[J].植物科學學報,2023,41(4):540-551.
[31] 王仁杰,蔡紅明,夏海波,等.不同品種番茄的果實品質及感官評價[J].中國果菜,2022,42(7):42-50.
[32] 陳永安,陳鑫,劉艷飛,等.基于模糊數學的獼猴桃感官評定分析[J].食品工業,2013,34(10):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