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字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成為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及經濟增長的必然選擇。論文探究了河南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策略,以期助推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促進河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數字經濟;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F127;F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24)06-0155-03
1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梢姡瑪底纸洕c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以下簡稱“數實融合”)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河南省“數實融合”工作已經取得顯著的成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3)》顯示,自2016年起,河南數字經濟規模連續7年穩居全國前十,2022年河南數字經濟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為近5年來首次?!?024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提出,2024年全省數字經濟目標增速保持在10%以上,要持續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全鏈條壯大數字核心產業,全場景推進數字融合應用。本文通過分析河南省“數實融合”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旨在為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和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2 河南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現狀
2.1 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如圖1所示,2020-2022年河南省數字經濟規??傮w呈上升趨勢,2022年河南省數字經濟規模為1.9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1.5%。同時,數字經濟二八比例結構較為穩定。2022年,河南省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了0.34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為17.9%;產業數字化規模為1.59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為83.7%。
2.2 河南省“數實融合”概況
如圖2所示,河南省三大產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呈不斷上升趨勢。2022年,河南省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6.2%、19.4%和37.9%,同比分別提升0.6個、1.5個和3.4個百分點,形成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數字化共同驅動發展的格局。但河南省三次產業數字化覆蓋不均勻。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整體呈現出“三二一”產業逆向滲透的規律,表明第三產業數字化發展較為超前,而第一、第二產業相對滯后。
2.2.1 數字經濟與農業融合發展
首先,河南省積極布局數字基礎設施,積極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等。截至2023年10月底,河南5G基站總數達到18.7萬個,實現農村基礎通信網絡的連續覆蓋?;ヂ摼W網內平均時延、網間平均時延居全國前三,初步形成網絡樞紐地位。其次,河南省積極推進農業物聯網建設進程。例如,建立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啟動物聯網產業園建設,農業生產不斷實現數字化、精準化和集約化。最后,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加快了農產品流通的速度。河南省強化益農信息社建設,線上開展電子商務服務、專家遠程支持等公益服務。截至2020年,全省開展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95個,累計建成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121個,村級服務站點2.35萬個[1]。河南省商務廳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省實現農村網絡零售額合計1 516.3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合計985億元,同比增長8.1%。
2.2.2 數字經濟與制造業融合發展
在河南省數字經濟與第二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逐步邁向新臺階。河南省面向中小微企業開展專項行動,推行“上云用數賦智”云服務支持政策。聚焦企業智能化改造,從遠程設計、智能車間、工藝優化等層面解決企業“沒錢轉”“不會轉”等難題。2022年全省累計上云企業達到21.5萬家[2]。企業上云意識不斷增強,智能制造等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能級不斷躍升。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計算、軟件等核心產業規模持續增加,新一代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智能傳感器等產業集群能級顯著提升。目前,已培育形成鄭州市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鄭州市下一代網絡產業集群等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據統計,2022年二者營業收入分別為2 579億元、5 868億元。
2.2.3 數字經濟與服務業融合發展
智慧文旅推動河南旅游業實現創新驅動。在2023年河南智慧文旅大會上,上線業內首個旅游景區導游導覽大模型服務平臺,打造“元豫宙”文旅元宇宙空間,為老君山、黃帝故里等知名IP打造數字場景。推動5G、人工智能等在文旅創新層面的應用,加快數智賦能,構建數字文旅新高地。
金融機構借助數字技術打造智慧金融生態系統,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便捷性。鄭州銀行通過創新智慧服務,將數字化轉型融入金融服務的各個方面,推進金融業務線上化。作為中原銀行數字化創新明星產品,“永續貸”自上線以來,申請客戶累計超15萬戶,累計放款超1 500億元[3]。
3 河南省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數實融合”發展緩慢,城鄉數字資源差距顯著
截至2022年,河南省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9萬億元,但與廣東省、江蘇省和浙江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且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僅為31.5%,未達到全國41.5%的平均水平。此外,與城市相比,農村數字基礎設施面臨投入不足,建設不充分、不平衡等問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基礎支撐較為薄弱。例如,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智慧農田等方面仍需進一步完善,其制約了城鄉數字經濟均衡發展。
3.2 “數實融合”核心技術水平有待提升
關鍵核心技術能力與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從根本上制約了河南省“數實融合”的進程。首先,技術創新投入力度不足。2022年河南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amp;D)經費投入1 143.26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2.2%,但Ramp;D經費投入強度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僅為1.86%。而廣東、江蘇、浙江3個省份則分別為4 411.9億元、3 835.4億元、2 416.8億元。其次,企業原始創新能力薄弱。由于缺乏先進計算、智能設備及區塊鏈等核心技術,企業對外部技術依賴度較高,削弱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企業在基礎軟件、云計算與大數據平臺等領域的數字化應用程度仍需提升。
3.3 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仍在探索階段
河南省能源、食品、化工等產業收入總額占據全省經濟總收入的75%以上,但大多數屬于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出現“不敢轉”“不愿轉”和“不會轉”等問題。首先,傳統農業標準化、信息化水平不足,農業企業數字化轉型任重道遠。其次,傳統制造業企業存在轉型陣痛期過長,積極性不強以及研發、生產、營銷、管理各環節數字化轉型不平衡等問題。最后,服務業企業與數字經濟融合不充分。金融業、交通運輸業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數字化水平較高,而零售業、餐飲業等生活性服務業企業與數字經濟融合不深[4]。
3.4 “數實融合”缺乏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隨著數字職業滲透率的提升,勞動力市場需求不斷演變。而當前河南數字職業受教育平均年限遠遠低于數字職業的平均教育年限,勞動者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河南省數字經濟領域專業人才數量約為100萬人,河南省數字經濟領域專業高級人才數量約為20萬人[5],高層次數字人才匱乏。
企業在數字生產方面需要數字技術與專業技能兼具的高級人才,在優化內部組織管理流程、創新現有管理模式等方面對于數字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河南省企業存在復合型數字人才數量不足的問題,導致轉型升級中存在數字人才培養與需求增長不匹配的矛盾,尤其體現在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相關行業。
4 河南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建議
4.1 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2024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和《河南省“十四五”數字經濟和信息化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河南“數實融合”的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統籌謀劃了“數實融合”的發展路徑。相關部門要著力實施“2143”重點工程,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搶先開展數據價值化試點,全面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水平、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治理能力,推動數字經濟、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融合。
相關部門要實施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速行動,發揮數字基礎設施對于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促進作用。實施“雙千兆”網絡協同工程,推進“全光網河南”升級,推進農村家庭百兆光纖、鄉鎮以上區域和重點行政村5G網絡全覆蓋。同時,打造集超算、大數據和云計算于一體的數字基礎設施平臺,從而拓寬“數實融合”的應用場景。
4.2 政企合力打造創新鏈、資金鏈協同支撐體系
政府要加大創新層面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對于數字技術企業,通過給予財政補貼與稅收優惠等,降低數字化轉型成本,打消數字化轉型顧慮,解決其“不愿轉”“不敢轉”的核心問題;另一方面,多方支持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項目,筑牢企業技術創新平臺。通過數字化進程與創新主體的互動,構建河南省全方位數字化轉型的創新生態系統。
企業需加強數字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一方面,企業應與高校、科研機構及其他企業建立多層次的交流合作關系,通過信息共享與資源整合,加快數字技術的基礎研發和實踐應用進程;另一方面,企業內部應完善產品和技術創新制度,健全激勵機制,為數字化轉型持續提供內在驅動力。
金融機構要推陳出新,研制面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專項產品和服務,如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貸款和數字產業基金等,拓寬企業轉型融資渠道[6]。
4.3 數字賦能傳統產業,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包括企業數字化轉型、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以及培育轉型支撐服務生態。前兩個方面是直接與生產相關的“硬實力”,而后一個方面則涉及與產業數字化緊密聯系的人力資源開發、產業生態培育等“軟實力”[7]。
在農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因地制宜推進農業數字化發展示范點建設,通過以點帶面總結推廣經驗,推動河南數字經濟與農業高質量發展。在制造業智能化發展方面,化工、能源等企業可將信息技術運用于平臺設計、智能制造、數字管理等方面,通過智能化改造形成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充分激發企業轉型的內生動力。數字技術賦能服務業有利于降本增效,擴大市場份額。企業應借助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思維,開拓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等新業態,以及共享經濟、云服務等新模式,滿足消費者日趨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4.4 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健全企業數字人才培養體系
河南省要大力推進柔性引才計劃,將數字人才需求納入“招才引智”“中原英才計劃”等工程。同時,強化數字經濟的基礎教育,完善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專業建設,在全省推廣鯤鵬產業學院模式。全方位落實數字人才的薪資待遇、人才補貼、住房保障及子女教育保障等政策,營造人才發展的良好生態。
企業要持續優化數字人才流動的管理和服務,組織高層次數字人才到科創園區及科技產業集聚區學習、考察,培養一批創新型、復合型的數字人才,減少數字技術與勞動技能不匹配之間的矛盾[8]。同時,與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實習基地或數字經濟創新實驗室,構建理論基礎與數字實踐相結合的平臺,建立產學研聯合培養機制。
【參考文獻】
【1】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河南“曬”數字鄉村建設成績單 累計建成電商村級服務站點2.35萬個[EB/OL].https://www.henan.gov.cn/2021/04-14/2126113.html,2021-04-14.
【2】河南省政府新聞辦.河南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三成 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EB/OL].https://www.henan.gov.cn/2023/11-20/2850440.html,2023-11-20.
【3】王昺南.數字轉型推動金融服務提質增效——貫徹落實省委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系列報道之五[N].河南日報,2024-02-07(004).
【4】白小明.加快推進河南數字經濟發展研究[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0(1):73-77.
【5】周朝選,馬麗,劉寶全.河南數字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EB/OL].https://theory.dahe.cn/2024/02-04/1710600.html,2024-02-04.
【6】師博,魏倩倩.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制度安排[J].經濟與管理評論,2024,40(2):17-28.
【7】陳雨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理論探索[J].經濟研究,2023,58(9):22-30.
【8】鄭瓊潔,曹勁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基本邏輯及路徑選擇[J].江蘇社會科學,2023(1):9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