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采用體育活動等級量表、癥狀自評量表和心理韌性量表對經常參加足球運動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使用 SPSS 26.0和 AMOS 24.0軟件,對參加足球運動的586名大學生進行統計分析,探究足球運動對大學生人際關系敏感的影響及心理韌性的中介效應。結果顯示:參加足球運動與人際關系敏感呈顯著負相關,與心理韌性呈顯著正相關,對大學生心理韌性具有正向預測作用。足球運動的團隊協作和同場對抗,能培養大學生的溝通交流、分工協作和意志品質等方面的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足球;人際關系敏感;中介效應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顯示,超過20%的大學生有嚴重抑郁癥傾向,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中認為這一比例約為 25%[1]。教育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先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文件,提出心理健康促進行動[2]。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要求高等院校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但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并未得到實質性變化。
人際關系敏感指人際交往中體驗到過多的自卑、沮喪等消極情緒,同時人際關系出現危機[3]。研究表明,在大學生的眾多需要中,來自同學友情的需要往往被排在前列[3]。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已成為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4]。一些學生因人際關系不良出現焦慮、緊張、恐懼、抑郁和厭學等心理問題,甚至出現打架斗毆、輟學和自殺等行為[5]。大學生正處于獲得親密感與避免孤獨感的關鍵階段,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擺脫孤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內容。
足球運動不僅需要耐力、速度和靈敏等身體素質,也需要判斷、思考與選擇等心理素質,更重要的是團隊成員之間需要不斷溝通交流才能達到不同角色的協調配合。足球運動的團隊屬性是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關鍵因素。研究表明,足球運動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顯改善作用,參加足球運動比參加耐力跑更能降低自我焦慮感和改善同伴關系[6]。足球運動可有效改善不良情緒,促進心理健康發展[7],使參加足球運動的大學生具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8]。因此,探究大學生參加足球運動與人際關系敏感的關系,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敏感是研究的主要任務。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足球運動對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敏感的影響為研究對象,以廣東省4所高校中經常參加足球運動的640名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平均年齡為19.71±1.49歲。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運用《體育活動等級量表》《癥狀自評量表》《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對64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640份,回收640份,其中有效問卷586份,有效問卷率91.6%。
2.數據分析法
運用SPSS26.0進行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等,采用AMOS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使用SPSS的PROCESS插件(模型4)對足球運動與人際關系敏感、心理韌性之間關系的中介效應進行檢驗。
(三)研究工具
1.體育活動等級量表(the Physical Activity Scale-3,PART-3)
該量表由梁德清等人[9]修訂后具有較高的信效度。量表有3個條目,采用1~5的五級計分,從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強度、時間和頻率3個方面來評價運動負荷。運動量=強度×(時間-1)×頻率,最高為100分,最低為0分。運動負荷大小的評定標準:小運動量≤19分,中等運動量為20~42分,大運動量≥43分,國內研究顯示其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56,重測信度為0.82[10]。
2.癥狀自評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CL-90)
癥狀自評量表(SCL-90)是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心理疾病門診檢查量表,也是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評估的主要量表,本次采用SCL-90量表中的人際關系敏感維度測量,27分以上表明個體人際關系重度敏感,19~27分為中度人際關系敏感,9~18分為輕度人際關系敏感。本研究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數為 0.885。
3.心理韌性量表
采用胡月琴等[11]編制的《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該量表共5個維度、27個條目,量表采用Likert四分制評分標準,對應分值分別為1~4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韌性越好。本研究中該量表克隆巴赫系數為 0.823。
二、結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與檢驗
由于本研究采用自評式問卷,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問題的可能性,為避免共同方法偏差,在施測過程中采用了匿名,正反向計分等方法降低共同方法偏差的影響。同時,在運行程序及工具方面也進行了相應控制,盡可能地提高數據的可靠性,提升研究的嚴謹性。首先,采用Harman單因子檢驗將參與足球運動、心理韌性和人際關系敏感的全部題目得分統一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計算出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6個,第1個因子的解釋變異量為28.46%,小于40%的臨界值;隨后,運用AMOS24.0將題項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各變量平均數、標準差及相關關系分析
由表1可知,足球運動與人際關系敏感和心理韌性之間存在顯著相關(r=0.277-0.317,Plt;0.01);心理韌性與人際關系敏感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r=0.764,Plt;0.01)。
由表2可知,足球運動量與人際關系敏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01(Plt;0.05),通過事后多重比較檢驗發現(Tamhane),小運動量的人際關系敏感度顯著高于大中運動量的人際關系敏感度,但是大運動量和中運動量的人際關系敏感度之間微小無差異(P小-中=0.009,P小-大=0.000,P中-大=0.126),由此可知,人際關系敏感度隨著運動量的增加而降低,中運動量和大運動度量對人際關系敏感均有改善作用。
三、討論
(一)足球運動的項目特點
集體性運動項目是由不同的體能、技術、身體素質以及心智水平的團隊成員進行的運動,成員們在運動場上具有不同的角色和位置,具有一定互補性,同時團隊成員之間需要彼此信任、相互溝通和積極合作,通過一定的協調配合機制最終共同完成團隊的集體目標[12]。足球運動是同場對抗性中團隊規模最大、臨場比賽人數最多的集體項目,需要更多的交流與溝通,而且足球比賽時場景隨時變化,需要參賽學生具有較強的觀察、判斷、選擇和及時反應能力。因此,足球運動具有濃厚的社會屬性,整個比賽中是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溝通能力與默契程度的集中體現。足球團隊精神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其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高度一致。因此,足球運動的項目特點較其他項目更有利于團隊精神、溝通交流與心理韌性等心理素養的培養。
(二)足球運動與人際關系敏感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個體有與人交往的需要,通過與人交往訴說各自的喜怒哀樂,增進彼此的感情交流,能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若個體缺乏基本社會交往,就會產生孤單、失落、疏離的消極情緒體驗[13]。研究認為,高質量的體育活動體驗能提高大學生們的責任心,培養他們積極的生活態度,推動其社會化能力的提高。體育活動已成為大學生們社會交往的媒介,體育活動中的集體運動對提高同伴關系的質量有較好的價值。通過足球運動干預后發現,大學生社交能力得到顯著改善,在足球運動中的感情彼此加深,他們能較好地發展個人關系,促進團隊的學習和溝通水平提升。
(三)心理韌性的中介作用
對于大學生而言,從高中階段心無旁騖地學習到進入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社會性的環境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他們需要找到適合自身的活動來融入社會,減少人為的隔閡,掌握社會合作與人際交往的能力,形成尊重、專注、忍耐、毅力、樂觀、團結、競爭等重要品質。在足球運動中,高心理韌性的大學生情緒調節能力較強,并且具有積極的處事風格,這些特點使他們具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調查發現,足球運動可通過影響心理韌性改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敏感問題。因此,參加足球運動能讓大學生在團隊協作中加強溝通,收獲同伴友誼,提高自信水平。同時,足球運動能有效降低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敏感性,有利于大學生調動各種資源積極應對挫折和困境等各方面的壓力。
四、結論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指出“發展和振興足球,對提高國民身體素質、豐富文化生活、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培育體育文化、發展體育產業、實現體育強國夢具有重要意義”?!斗桨浮逢U述了足球運動與身體、文化與精神之間的關系,并把校園足球作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性工程,賦予了校園足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功能。在校園足球教學中,學生學會集體交流的技巧,融入集體、收獲友誼,提出讓參加足球運動成為體驗、適應社會規則和道德規范的有效途徑[14]。正如美國哲學和教育家杜威所言,學校之所以采用游戲和主動的作業,并在課程中占有明確的位置,是個體心智發展和社會發展兩方面的原因,并非權宜之計和片刻的愉快愜意[15]。因此,足球運動的健身、協作、溝通、娛樂和游戲等社會屬性在人際交往中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有利于讓學生實現“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目標,這也在本研究中得以充分驗證。大學生要積極參加足球運動,尤其在人際關系敏感的大學生群體中開展足球課或課外訓練比賽活動,通過同場對抗的團體項目提高大學生心理韌性和自我效能感,從而改善人際關系敏感的心理問題,對達到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global health estimates [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7:8-13.
[2]中國政府網.《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EB/OL].(2019-07-15)[2024-03-22].https://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3]張松.大一新生需要特點的調查研究[J].心理科學,2009,32(1):251-253.
[4]鄭全全,俞國良.人際關系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 global health estimate[M].Genev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7:7-9.
[6]KRUSTRUP P,DVORAK J,JUNGE A,e t al.Exective summary:the health and fitness benefits of regular participation in small-sideed football games[J].Scandinavian Joural of Medicine amp; Science in Sports ,2010,20 (2):132-135.
[7]Safarikova S.The influence of football ob the person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Ugnda[J].Joural of Human Sport and Exercise,2012,7(1):173-177.
[8]茍俊龍,曲小光,劉永峰,等.足球運動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0(1):71-75.
[9]梁德清.高校學生應激水平及其與體育鍛煉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4(1):5-6.
[10]丁思遠,肖蓉,張照.大學生體育運動與生命意義感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16(3):445-448.
[11]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心理學報,2008,40(8):902-912.
[12]解超.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團隊互動對團隊效能的影響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8.
[13]鐘華華.大學生人際關系敏感性、領悟社會支持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8.
[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通知[EB/OL].(2015-03-16)[2024-03-22].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3/16/content_9537.htm?eqid=d5d50cc60008504e00000004646f0115.
[15]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1.
[本文系2022年廣東省青少年校園足球暨學生體質提升專項課題“健康中國背景下足球運動對大學生人際關系敏感的影響及引導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2SXZPT46)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