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化辦學是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時代選擇,是推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的惠民之舉。中山紀念中學教育集團由中山紀念中學、火炬開發區一中、火炬開發區二中、民眾中學、浪網中學和南朗街道云衢中學六所公辦中學組成。集團以價值認同作為集團化辦學的邏輯起點,通過營造良好的文化生態推動集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一、集團化辦學價值認同的邏輯意義
1.形成共同愿景,推動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共同的愿景是學校發展的燈塔,為集團內各學校提供了明確的發展方向,使得各學校在明確自己的目標和使命的前提下,共同為實現集團的整體目標而努力,從而推動集團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2.優化資源配置,推進集團學校協同發展
在統一的價值理念引領下,集團學校可以更有效地整合教育資源,智慧互鑒,資源共享,無論是師資力量、教學設備還是課程資源,都可以在集團內部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推進集團學校協同發展。
3.認同管理模式,提升集團學校治理效能
統一的價值理念能夠增強各成員學校的管理認同感,共同探尋集團學校的治理路徑,建構一體化的管理體系、教學體系、教師發展體系和評價體系,使得集團化辦學呈現出整體性、聯動性和生態性特征,從而提升集團學校治理效能。
二、集團化辦學價值認同的實踐策略
1.突出黨建引領,夯實辦學治校的思想根基
集團校堅持黨建全面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工作理念,著力創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領導班子,探索建立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測評體系;強化黨建評價激勵機制,挖掘集團學校黨員育人標兵,發揮優秀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從價值引領、文化濡化、專業固本以及評價促進四個方面建構黨員教師管理的策略體系;選派集團校黨員教師到高校做訪問學者,促進黨員教師專業發展;建構集團校黨員教師隊伍建設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黨員教師全面提升。
2.抓實思政教育,構建“全員思政”的課程體系
中山紀念中學黨委書記每學期都為集團全體師生開設新學期首堂思政課,教育集團總校和成員校師生萬人齊聚云端,共同開啟新學期第一課,落實“全員思政”。充分利用中山紀念中學的文化資源,在集團校開設傳承孫中山精神的校本課程。聯動思政課和班會課,形成“思政+微班會”德育序列,打造集團校紅色微班會等特色德育課。
3.凝聚價值追求,輸出“文化育人”的辦學思想
集團貫徹“文化育人”的辦學思想,積極發揮總校的品牌效應和輻射引領作用,在尊重各成員校辦學實際和文化傳統的前提下,促進集團內部融入“天下為公、敢為人先”的紀中精神,為集團學校內部治理提供價值指向,引領各成員校發展。每學年都會推送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的具體事跡,用價值觀的光芒,指引集團學校整個群體走向優秀。
4.統一教學理念,建設“以生為本”的課堂文化
中山紀念中學遵循“寬基礎才能高建筑”的人才成長規律,提出了“有空間才會有發展”的教學理念。教育集團通過舉辦研討會,開展同課異構活動、教學比賽、命題比賽等活動,探究“思維+空間”教學理念的實施路徑,推動課程一體化,促進集團校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聘請專家到紀中大講堂開設講座,各成員校線上共享課程,開闊所有學生的視野,推進教育公平。通過一系列教研活動的開展,集團校達成了教學理念的共識,建設了生本課堂文化。
在凝聚價值共識的前提下,火炬一中凝練了“自治、自學、自評”的優生培養課堂文化,火炬二中打造了“互聯網+德育”的五星宿舍管理文化,民眾中學形成了以自行車傳統項目為代表的體育文化,浪網中學構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學術文化,云衢中學傳承發展了書院文化。通過正確處理集團共性價值引領與成員校個性文化綻放的關系,紀中教育集團最終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辦學格局,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
【注:本文系廣東省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研究專項課題“教育集團化背景下的校園文化一體化建設研究”(課題編號:GDJY2021JT55)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