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提倡群文閱讀,但群文閱讀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不夠普遍。對此,本文以《改造我們的學習》《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為例,就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實踐進行具體探索,為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提供有益思路。
一、教學目標的明確
教學目標分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部分。語言建構與運用方面,第一是學會用找標志詞、跳讀等方法閱讀文章;第二是學會找出文章的主要觀點,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思維發展與提升方面,第一是梳理文章的論述思路,分析文章各部分的邏輯關系;第二是學習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層進式論證結構。審美鑒賞與創造方面,第一是聯系寫作背景,理解文章的針對性和現實性;第二是學會在具體情境中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文化傳承與理解方面,要讓學生深化理性思考,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學風。
教學重點第一是梳理文章的論述思路,分析文章各部分的邏輯關系;第二是學習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層進式論證結構。教學難點是學會在具體情境中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教學方法的確定
教學方法采用創設情境法、比較閱讀法、探究法。
三、教學過程的展示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結合課題,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2.研讀文本,指導實踐
活動一:聯系背景,初探文本
結合課文注釋、學習提示、中心論點、標題,引導學生運用表格初探文本,比較《改造我們的學習》《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的寫作時間、寫作對象、中心論點。
《改造我們的學習》《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的寫作時間分別是1941年延安整風運動時期和1963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寫作對象都是全黨的干部;中心論點分別是“將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改造一下”“人們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
活動二:梳理脈絡,分析邏輯
《改造我們的學習》《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兩篇文章的相同點在于毛主席針對現實問題,采用層進式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首先,引導學生從相同點入手,帶著問題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一是作者如何分析問題,二是作者如何解決問題。其次,引導學生學會用找標志詞、跳讀等方法閱讀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觀點,運用表格梳理文章的論述思路,分析文章各部分的邏輯關系,學習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層進式論證結構。
《改造我們的學習》《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兩篇文章開頭部分都是提出問題;中間部分都是分析問題,前者本論是好現象、缺點、態度,后者本論是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結尾部分都是解決問題,前者結論是提議改造學習的做法,后者結論是應當進行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教育。
活動三:以讀促寫,學以致用
當堂練習選取2019年全國卷I的高考真題作文,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論證結構,列出作文提綱。2019年全國卷I的作文在材料中提出了關于“勞動”的不同看法,引出身邊存在不尊重勞動的問題。該作文題目非常適合用于練習議論文寫作結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抓住關聯詞,讀懂情境;其次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論證結構,列出作文提綱,要提出主張(明確中心論點),分析問題(闡述理由),解決問題(提出建議);最后引導學生運用表格,從思考的理性深度和邏輯的嚴密性,對自己和其他同學的作文提綱進行評分。評分可以考慮中心論點是否鮮明、扣題,分論點是否緊扣中心論點,分論點邏輯是否合理,提出的建議是否有現實針對性,書寫是否整潔美觀。
3.總結知識,深化思考
學生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會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掌握議論文層進式論證結構,在具體情境中有條理地表達觀點。
4.布置作業,課外實踐
請學生嘗試分析第三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論證思路、論證結構。
四、結語
群文閱讀是對單篇閱讀教學的有益補充,有利于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系統化。教師要提升核心素養意識,更新教育理念,實踐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設計。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