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的提出、實施,首要任務便是作業的減負與提質。但是就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依然存在應試教育的影子。不論是在教學還是作業設計上都過于功利化,出現了題海戰術等諸多作業亂象,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嚴重偏離了素養本位、學生本位的教學理念,無法充分發揮作業的教育價值。對此,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和作業設計理念,不斷優化和創新作業設計,并在此基礎上結合“雙減”政策,真正做好減負提質,為充分發揮作業的育人、診斷、反饋等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礎,有效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一、大單元作業目標整體設計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在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的知識點,還應該重視學生知識網絡的構建和數學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進行大單元作業設計時,應從整體出發。
首先,大單元的作業設計需要以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為目標,例如在進行“混合運算”這一章節的作業設計時,其中的學科核心素養就包含了對象、法則、方法、過程及結果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對此教師需明確以下幾個作業目標:1.混合運算的對象是整數;2.混合運算的法則:先乘除后加減,遇到小括號先計算;3.運算方法,依照正確的運算法則和順序進行計算;4.得出運算結果,提升實踐運用能力。
其次,大單元作業的目標需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即根據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提出的要求來進行整體設計。以混合運算為例,在課程標準中就“數的運算”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因此作業的設計也需要緊緊圍繞這些內容展開,即符合“法則、運算律”“合理簡潔”等要求,從而確保作業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最后,大單元作業設計需要基于學生整體的學習情況。不論是作業設計還是課程教學,都需要圍繞學生這一主體開展,因此在作業設計時理應充分考慮兼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二、數學作業要創設大情境
良好的數學課堂教學就是講好數學故事,對于作業設計來說,也理應如此。教師應該學會講好數學故事,創設生動的作業情境,幫助學生提升作業的效率,強化學習的效果。作業設計要突出減量、提質、增趣。
首先從學生身邊熟悉的元素入手,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在進行“混合運算”這一章節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場景,即媽媽做飯,請求你幫忙去超市購買醋、醬油、鹽等調味品,接著設置相應的作業任務:第一,將媽媽所需要的調味品及相關數據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第二,算一算購買材料需要花多少錢,媽媽給的錢還有剩嗎?剩多少?第三,結合上述計算,擬出相應的混合運算題。
其次,講好數學故事,實現作業設計的大串聯。大串聯主要是指進行課內外知識及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動,不僅有助于拓展數學的廣度和深度,也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及提升數學綜合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數學作業要發展大思維
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的作業設計理念,將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等作為目標,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作業,幫助學生逐步建構和完善相關的知識網絡,實現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混合運算”這一章節內容的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不同梯度的思維進階作業,具體內容如下:第一層級,給出相關的練習計算題,如20+23+6=?49+3-8=?58-19-2=?21+56-6=?第二層級,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計算,說出其中涉及的運算法則,并從中選擇一個最簡潔高效的計算方法,說出理由。第三層級,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挖掘身邊的數學,設計一道體現混合運算法則的數學問題,并與同學分享交流。
通過以上三個階梯作業設計,不僅能夠擺脫題海訓練的學習負擔,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數學知識,而且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完成一個個梯級問題,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為提升思維品質及實現全面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