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中學惠州學校創辦于2005年,是湖北省黃岡中學在全國的第一所分校。2021年12月10日,根據上級文件要求,學校正式更名為“惠州市知行學?!?。
將辦學十六年、在惠州幾乎家喻戶曉的“黃岡中學”更名為“知行學校”,如何更快更好地讓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層次的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了解新的校名?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宣傳問題,而是一個品牌打造和文化重構問題。為了讓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層次的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了解新的校名,我從學校管理團隊、教職工和學生三個層次的相關措施來介紹學校的辦學思想。
一、“適性揚長”的三層三面
撇開了先哲們的知行觀,我將新校名中的“知行”簡單解釋為“知道行動”,讓學校管理團隊、教職工和學生三個層次知道向哪行動?為什么行動?怎樣行動?為此,學校提出了“尚行”教育,并將辦學思想表述為“真知力行,適性揚長”。其中,“適性”是核心,“揚長”是目的,“真知”是前提,“力行”是關鍵。
1.管理體制的“適性揚長”
與公立學校一樣,民辦學校同樣面臨確立領導體制的問題。但在關于領導體制的具體內容,如資金籌措、辦學方向、校長人選、政府對學校管理模式、投資者與管理者的權責劃分、財務管理制度等學校發展大事的決策上,民辦學校又有很大不同。民辦學校的管理者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如招生制度相對自主、用人機制相對靈活等,并努力克服先天不足,如師資相對不穩定、招生受政策影響較大等。
2.人事安排的“適性揚長”
人,生而不同,每個人的本能天性中都有很多優勢。個人優勢的形成不僅取決于才能、知識和技能的結合,而且還受到組織文化、領導風格和工作要求等因素的影響。民辦學??梢愿鶕ぷ餍枰?,以員工自身優勢為立足點,通過調整工作崗位和內容、團隊成員優勢互補合作等方式,從“補短板”轉向“重優勢”,用人之長,構建基于優勢的人力資源系統,滿足員工發揮優勢的內在渴望,激發員工的善意和潛能,激勵他們在發揮自我優勢的基礎上更好完成工作任務。
3.育人理念的“適性揚長”
育人理念的適性揚長就是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天賦與個體差異,依據其優勢潛能進行有針對性的區別教育。民辦學校不能唯利是圖,要有正確的人才觀,有科學的育人理念,堅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通過“適性揚長”幫助學生找到信心,看到希望,從而進一步激發自身內在潛能,在努力“做更好自己”的過程中不斷走向成功,走向卓越。
二、“真知力行”的三位一體
“真知力行”的三位一體就是讓學校管理團隊、教職工和學生知道為什么行動?怎樣行動?學校管理團隊需要三知,即:知底線、知困境、知應變;教職工需要三知:知天性、知妥協、知使命;學生也需要三知:知獨立、知溝通、知反思。知情意行,是一個逐步上升、逐步整合的過程,從了解到觸動,再到思考與行動。
1.“管”之三知
(1)知底線。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民辦學校舉辦者和管理者需要遵守跟教育相關的各種法律法規,守住這一底線。我校2008年就聘請了專業律師團隊擔任學校法律顧問,逐步規范各項管理。如,嚴格教師招聘資格審查,嚴格簽訂教職工聘用(返聘)合同,及時足額發放工資福利待遇等。
(2)知困境。所有學校在發展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遇到各種困境,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職工績效考核、校園維修與建設、周邊環境治理等。相對公辦學校而言,民辦學校發展受政策和市場變化影響較大,尤其是招生方面。
(3)知應變。管理者應該居安思危,面對困境主動求變。針對招生出現的新挑戰,我校董事會2014年決定開辦小學部,逐步形成“小學部、高中部規模較小、初中部規模較大”的橄欖狀分布。這一決策的實施讓我校在讀學生明顯增加,并很快達到滿員狀態。
2.“教”之三知
(1)知天性。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身心特點,教育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我校是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部同在一個圍墻內,沒有物理隔離。為此,學校提出“一體化”理念,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計劃、有步驟地在不同學段落實,讓學生在最適合的年齡階段學習最適合的知識與技能。
(2)知妥協。妥協是教育過程中一種必要的、靈活的溝通方式,教育者學會妥協,可以更好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當然,妥協并不意味著放棄原則或降低標準。在教育過程中,妥協可以幫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難,從而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使之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3)知使命。學校經常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師德師風教育,旨在讓教師牢記自己肩負的時代重任,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
3.“學”之三知
(1)知獨立。獨立不僅意味著能夠自主處理日常事務,更代表著能夠獨立思考、自主決策,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2)知溝通。有效的溝通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需求,還能夠促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和尊重。通過溝通,學生可以學會傾聽他人意見,了解不同的觀點和文化,從而拓寬自己的視野和思維,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
(3)知反思。對學生而言,反思是指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進行深入思考和總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發現問題、改進自己,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個人成長和發展。
為倡導“知行合一”,我在“三知”的基礎上,提出了“五行”,即:“我要行”“我能行”“我篤行”“我慎行”“我遠行”,從學校管理團隊、教職員工、學生三個層面,通過主旨演講、榜樣示范、經驗交流、社會實踐等方式,不斷增強個人“想做事、做成事”的動力、內力、毅力、定力和耐力,從而實現個人和集體的“行穩致遠、行遠思源”。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