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語言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閱讀作為語文學科的核心環節,不僅涉及到對文字的解讀,更關乎對信息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將直接影響他們未來學業的成就和對世界的深刻理解。然而,由于家庭、社會、學校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在閱讀習慣的養成過程中面臨一些困難,
一、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重要性
1.培育語文核心素養。在小學生語文教學中,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構建語文核心素養至關重要。語文核心素養不僅包括對語法規則和詞匯的熟練運用,更涉及對文字背后文化內涵的深刻理解。通過培養閱讀習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語言的建構,感知其中的文化元素,從而提升語文素養的深度和廣度。
2.增強綜合思維能力。閱讀是激發綜合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閱讀不同題材、體裁的文本,學生需要綜合運用語言、邏輯和情感思維,形成對文本的全面理解。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能夠培養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思維,進而提高綜合思維水平,為解決問題和應對各種學科挑戰奠定基礎。
3.提高語文學習效果。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閱讀作為語文學科的核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內容,還能拓展他們的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通過閱讀,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詞匯,提高對語法結構的敏感度,從而更流利、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更能夠主動探索知識,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習的效果。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習慣培養策略
1.以興趣為導向的教學方法。以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猴王出世》為例,在引入這個故事之前,教師可以先通過簡短的介紹,激發學生對孫悟空的興趣,例如分享一些有趣的關于孫悟空的傳說或《西游記》中的經典場景。這樣的引導能夠使學生對故事主人公產生好奇心和期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資源,播放與孫悟空有關的動畫片段或漫畫圖片,展示他的形象和英雄特質。通過生動有趣的形象展示,學生更容易投入到故事情節中,激發對故事的興趣。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孫悟空相關的小活動,比如讓學生展示他們對孫悟空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到樂趣,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孫悟空這一文學形象的認知和理解。
2.閱讀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以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臘八粥》為例,首先,在課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場小型的臘八粥制作活動。學生們可以親自動手,體驗制作臘八粥的過程,感受其中的傳統文化和情感元素。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引發學生對食物的興趣,還讓他們提前了解臘八粥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小組討論的環節,讓學生分享他們對臘八粥的了解和制作心得。通過互動交流,學生能夠從彼此的經驗中學到更多,并在討論中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另外,教師可以組織一場別開生面的“臘八粥分享會”,讓學生在家庭中制作臘八粥并帶到學校分享。通過分享自己親身經歷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驗臘八粥這一傳統文化,增強對故事的親身感受。這樣的閱讀活動設計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故事的距離,還創造了一個積極、互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更為豐富的體驗和收獲。
3.利用科技手段促進閱讀。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魯濱遜漂流記》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電子閱讀設備或平板電腦,讓他們在數字化的環境中閱讀這部文學作品。通過在電子設備上展示與小說相關的插圖、地圖、人物介紹等多媒體信息,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故事情節、人物關系以及地理環境,從而提高對小說整體的把握。為了深入挖掘小說背后的知識,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使用互聯網進行在線研究。例如,學生可以搜索關于荒島生存、航海歷史等主題的資料,以豐富對小說中情境和事件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科技手段可以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通過引入與小說相關的游戲、互動模擬等在線應用,教師可以創建更具吸引力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虛擬的荒島探險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魯濱遜的冒險生活,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說中的情節。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