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各中小學校在教學活動安排與設計過程中,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主要體現在課程安排少、課程時間短以及缺乏系統化教學設計。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于小學生的體育教學活動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體育教學和活動不僅是鍛煉青少年體格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小學生體育運動興趣、運動習慣的重要過程,還是調節學生學習生活,促進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關鍵。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應該結合當下教學改革方向,合理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打造高效課堂,本文將就此展開分析與討論。
一、目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小學體育教學體系尚不完善,教學內容少、缺乏新意,小學體育教學資源少,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果不佳。結合教學實踐,本研究將當下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總結為以下兩點:其一,小學體育課程內容少、教學模式單一。由于體育教學長期不受重視,體育課程內容往往缺乏新意,主要以體育基本技能訓練為主,枯燥、重復的訓練讓小學生對體育課程缺乏興趣;其二,師生重視程度不高。由于缺乏高度重視,導致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流程沒有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不合理,無法實現培養小學生運動興趣與習慣的目標。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小學體育高效課堂呢?本文將就此進行詳細探究。
二、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合理構建體育高效課堂
教學目標的設置有利于合理、有序推進教學活動。由于我國實行應試教育,小學體育成績不在考核范圍內,因此,家長、師生對于體育課堂教與學都不夠重視,體育課堂不僅常被占用,還因為教學安排不合理、教學內容不連續,存在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現下,體育教學已經成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結合小學體育教學整體目標、學生體育運動現狀、不同年齡階段小學生運動興趣愛好等,明確教學目標,從而有序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為打造高效課堂打下基礎。
對于剛踏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適應小學校園學習生活的關鍵時期,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應該明確學期教學目標:1.掌握小學生廣播體操;2.學習并掌握運動前的熱身運動以及運動后的放松運動,能夠養成良好的熱身及運動后拉伸習慣;3.安排趣味性運動游戲,培養小學生體育運動興趣,激發小學生體育運動課堂學習積極性。結合學期教學目標,教師再進一步細化階段性教學目標,如每節課需要掌握的廣播體操動作,檢查已學廣播體操動作并學習新動作。在教學目標確認后,教師可以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學活動,通過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讓一年級小學生逐步適應小學體育活動及課程,并達成學期教學目標。
小學體育教學旨在培養小學生的基本體育運動技能、良好的運動興趣與習慣。小學體育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年齡及體育運動能力現狀、結合不同年級體育能力培養目標,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從而有序安排教學活動,確保課程內容、課程流程科學、合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尊重小學生主體地位,構建高效課堂
在傳統教學理念下,體育教師占據了課堂主體地位,主導教學設計、教學流程安排等,導致課堂上缺乏師生交流互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并不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興趣愛好,使得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學習任務、訓練要求等。久而久之,學生對體育課堂逐漸失去興趣。進入新時期,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應該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了解小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現狀出發,準確掌握小學生的運動興趣愛好、學習需求,從而針對性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流程、教學進度,加強小學生體育運動弱項的訓練,促進小學生體育能力全面發展。
教師應該打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自身主要負責教學活動導入,鼓勵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組織,結合小學生體育課堂表現,針對性調整教學進度與內容。比如,教師在開展籃球教學時,以往教學過程中都是以老師示范為主,學生的自主訓練過程較短,存在較大的弊端。對此,體育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思維,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自主學習、練習,教師則負責在一旁指導與記錄學生課堂表現。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合理調整教學進度,如學生的投球情況不符合預期,教師應該進一步講解投球技巧,給予學生足夠時間進一步鞏固練習,在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后再開展下階段教學和活動。
總之,體育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小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中,給予學生足夠時間、空間,增加課堂師生互動,了解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從而合理調整教學進度,改善教學設計。通過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讓小學生的學習活動落到實處,實現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調動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良好的體育運動興趣,可以促進小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的各項活動,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興趣,促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體育興趣。但在傳統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學內容少、較枯燥,以技能培養為主的教學課堂,讓小學生感到體育課枯燥、疲累,久而久之對體育課堂產生畏懼、排斥心理。對此,小學體育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思維,結合小學生興趣、愛好,合理組織體育游戲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寓教于樂,讓小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鍛煉身體并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比如,跳繩是二年級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有利于鍛煉小學生體力、訓練身體協調能力、促進生長發育、增加新陳代謝,對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積極促進作用。教師在組織跳繩教學活動時,應該避免單一化的跳繩訓練,而是以多元化的跳繩活動,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如播放花式跳繩視頻,讓學生看到跳繩運動的不同風采。在此基礎上組織跳繩游戲。花式跳繩表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小組花式跳繩,有跳長繩、有兩兩匹配跳。跳繩游戲大闖關:教師設置關卡,讓學生以過關方式,開始課堂訓練。第一關:跳繩動作關,第二關:單人跳繩10個,第三關:雙人合作連續跳繩30個,第四關:三人配合連續跳繩50個;第五關:小組多人跳繩花樣大比拼。通過一系列的游戲,讓小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并大膽地挑戰自我。通過積極參與訓練,使學生掌握跳繩技巧,激發學生的跳繩興趣,以及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學生為了“通關”,也會在課后積極訓練,相互討論花式跳繩技巧等。這樣,跳繩會逐步成為小學生日常運動項目,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小學體育教師應該結合體育課堂教學目標,借助互聯網豐富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活動,增加游戲化教學內容。這種構建方式,一方面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滿足小學生學習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與積極性,使他們更加投入地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打造高效課堂
在傳統體育教學課堂上,體育教師開展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往往是以教師教學、示范,學生訓練體育技巧為主。單一化的教學手段讓體育教學課堂顯得呆板,容易降低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整體教學效率。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也在不斷創新、改革,教師應該結合教學改革以及當下體育事業的發展,巧妙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通過體驗多姿多彩的課堂而愛上體育運動。如通過信息化課堂,讓學生觀看運動比賽,從而引導學生了解更多運動項目、比賽規則以及運動精神;在教學中,設計體育比賽項目,強化學生體育運動拼搏意識、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訓練的積極性;通過游戲化教學手段,讓學生熱愛體育運動,感受體育課堂的魅力等。總之,體育教師可以結合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教學手段,從而提升小學生體育課堂學習效率。
比如,在教學羽毛球運動時,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以播放林丹與李宗偉的比賽畫面,讓學生了解羽毛球運動以及比賽規則。在此基礎上,講解兩位運動員的體育生涯,讓學生感受體育拼搏精神以及運動員身上的堅韌毅力。以羽毛球接發球姿勢訓練為例,如果只是單純的訓練不僅強度過大,導致學生過于疲累,還會因此讓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可以設計羽毛球接力游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接力賽,練習傳遞羽毛球。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只有不斷提升動作標準度,才能確保與上一個球員、下一個球員成功銜接,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接發球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球感、合作能力和專注度。除此之外,在結束一學期的羽毛球學習后,教師可以組織羽毛球比賽,參考正規比賽的賽制,開展學生間的較量,借此檢查學生的羽毛球學習情況,也培養學生競爭能力、體育拼搏精神。總之,小學體育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各個階段教學效率與效果,落實小學生體育能力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小學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小學體育課堂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對此,體育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理念與模式,根據不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選擇教學手段,應用創新教學手段,如信息化教學、游戲化教學、體育實踐活動等,促進小學生學習效率與效果提升,打造高效小學體育課堂。
(五)構建小學體育評價體系,落實高效教學
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督促教學活動按計劃有序落實的重要手段。各小學學校應該圍繞體育創新教學理念,構建小學體育評價體系,將體育成績納入考核,從而督促師生有序開展體育課堂教與學,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課后積極參加體育訓練活動,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與運動習慣。
教師應該結合階段性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設置評價內容,督促學生在每階段積極參加課堂內外運動活動;增加評價頻次,除了每學期結束的體育評價,還需要進一步增加課堂評價、階段性表現等,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師生互動、體育活動,能夠積極參與每一堂體育課;開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社會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通過自評了解學習活動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師生互評,了解教與學存在的不足以及優化方向;通過生生互評,學習他人長處、彌補自身不足;通過社會評價,讓更多人了解小學體育教學活動與過程,從不同角度給出體育教學改善建議等。除此之外,小學體育的評價工作,應該增加評價結果的總結、分析與改善,使教師能夠及時總結與分析評價結果,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薄弱項,從而針對性改善教學方案,提升體育教學效率與效果。將評價結果與學生綜合成績、與教師績效掛鉤,促進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的建設。通過構建科學化的評價體系,體育教師能夠及時檢查教學活動各個階段存在的不足,從而提出針對性改善、優化教學設計。如,在籃球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評價中發現,學生存在小組配合能力差的問題。此時,教師可以通過給予學生更多合作機會,提升組員間默契,從而提高學生的團隊凝聚力,為配合打好籃球奠定基礎。
體育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教學過程需要得到重視,考核評價也應得到足夠的重視,以便構建小學體育高效課堂。評價工作不僅能督促小學生配合教師教學活動,也能督促教師不斷優化教學設計與過程,從而全面提升教與學的效果和效率。此外,通過及時評價與分析,及時查漏補缺,彌補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的不足,也是打造高效小學體育課堂的必經之路。
三、結語
構建高效的小學體育課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對此,小學體育教師應該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出發,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創新教學理念,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尊重小學生主體地位,順應教學改革方向,豐富教學內容,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以及科學評價手段,督促學生完成每階段體育學習任務,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與參與積極性,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同時,在教學中,小學體育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的責任感,耐心地引導學生,加強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培養力度,進而提高其運動能力,為國家培養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