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我國科技的發展越發迅速,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技術在當前被廣泛運用,而在教育領域,深度學習為教育活動實施提供無限可能。在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深度學習策略研究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通過對當前數學教學現狀的分析可以發現,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一種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為其未來學習奠定基礎。
一、深度學習內涵
深度學習是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依托情境,教師可以在合理的情境下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夯實知識學習內容,從而達成對知識點內涵與內部邏輯的深層挖掘。在此期間,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有效鍛煉,實現深度學習驅動下數學知識體系的全面構建,不斷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確保深度學習與核心素養的要求相契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促進課堂教育質量的穩定提高。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意義
(一)運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
數學教師在教育中組建深度學習活動,指導學生從現實世界的客觀發展中發現問題,從而對抽象數學知識進行深度分析,并在腦海中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充分體會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基于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通過有趣的問題、實踐活動和情景模擬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在深度學習中認識和探索現實世界,讓學生在探究中不斷發現新問題和答案。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小學生運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培養小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觀察能力。通過深入分析和解決問題,小學生可以逐漸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二)運用數學思維分析問題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僅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更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學科。通過學習數學,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釋世界,建立起實際問題與數學問題的聯系,從而發展出完善的邏輯思維體系。教師依據新課標要求設計指向核心素養培養的深度學習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將數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通過探究、思考、實踐等方式,不斷探索數學知識的應用方法和技巧。這樣,數學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可以在實踐中不斷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形成理性思維,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思考問題,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三)運用數學語言交流表達
小學生可以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描述客觀現象,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的意義和價值。數學模型可以幫助小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規律,提高數學應用能力。在與他人的交流與互動中,可以不斷反思和判斷,發展自己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這樣的過程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需要以發展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為基礎,指導學生在深度學習的基礎上,感受用數學語言表達、交流的整個過程,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明確數學概念,扎實掌握數學規律,從而促進數學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在教育中有意識地引導、指導學生,通過已經掌握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問題解決具體問題,保證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增強,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為后續學習夯實基礎。
(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應用意識是現如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基礎,而依照深度學習開展教育,一方面能夠讓數學教學內容更為充實,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在應用意識的驅使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深度學習中指導學生體會數學與其他知識之間的聯系至關重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增強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引導學生探索不同問題中蘊含的數量關系,讓學生自行發現、解決問題,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也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及解決能力,提升高階思維能力,這種高級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創新和解決問題。
三、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深度學習策略
(一)創設有意義情境,指導學生深入學習
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活力與美感,借助情境創設融入課堂教學,可以促進數學教學的發展與改革。所以,教師在教育中應從學生生活出發,依照文本內容為學生創設有意義的情境,使學生能夠認識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相互聯系。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期間,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有意義的情境,幫助學生掌握分數知識,明確分數與生活之間的相互聯系。因此,教師可以創建學生較為熟悉的情境:一個蛋糕要被分成若干份,讓學生思考如何用數學方式表示每個人分到的蛋糕份額。這時,學生會提出將蛋糕平分的想法,教師則趁機引入二分之一的概念,并讓學生理解這一分數所代表的含義。在學生對二分之一有所了解后,繼續引入其他分數的概念,如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并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理解這些分數所代表的含義,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將蛋糕等分成若干份,從而得到不同的分數。此外,教師帶領學生分析生活中具體分數的運用,如:一瓶飲料被平均分成了若干份,每一份的容量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一包餅干被平均分成了若干份,每一份餅干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通過實際的例子,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數知識。通過創設一些教育情境,能夠使學生對分數形成初步認識,從而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確定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與形成,進一步建立分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相互聯系,全面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欲望與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自信心,提高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
(二)巧創啟發性問題,指導學生深度學習
近年來,核心素養與深度學習的概念在教育領域逐漸受到重視。部分教師沒有深入理解深度學習的含義,認為等同于完全放任學生自主學習,讓其自由地去發現和探索新知識。實際上,對于數學知識這種相對抽象的內容,即使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也經常面臨理解上的困難。如果完全放任學生自主學習,很難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還可能使學生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因此,教師需要明確深度學習不意味著完全放任學生,而是在科學的引導下,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開展深度學習,應對學生進行指導與啟發,如嘗試在課堂上依照文本的內容設計問題,由此促進學生思維提升,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全面探索與主動分析。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期間,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回憶前期學習的平面圖形面積,從而牢牢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發現多邊形面積計算規律,確保在實際操作中深刻理解不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之后,教師可以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你們是通過什么方法得到這個多邊形的面積的?在拼接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規律?除了公式法,你們還能想到其他方法來計算多邊形面積嗎?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又或者在三角形教育中,可以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啟發性問題:你如何將一個三角形分割成兩個小三角形,這兩個小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能否將一個三角形通過拼接得到一個更大的三角形,這個大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啟發性的問題不僅會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實踐中,還會促使學生不斷驗證自己的結論,加深對多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理解,從而使課堂在循序漸進中吸收數學知識,達成深度學習。
(三)合理構建數學模型,指導學生深度學習
核心素養下,以教會學生基礎的學習方法取代教師講解知識,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去舉例、思考,達到貫通知識的目的。數學知識學習與數學建模密不可分,例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公式等。借助深度學習,引導學生構建精準的數學模型,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數學規律,還可以為他們日后的知識積累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為他們日后的學習鋪設穩固的基石。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運算定律》教學為例,其中的“乘法運算定律”是教學的重點。為了使學生能夠準確掌握并正確運用乘法運算定律,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這一知識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乘法運算定律思維模型”,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運算定律。該思維模型可以表示為:乘法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以乘法分配律為例,教師可以先給出兩個算式,34+54和(3+5)×4,讓學生分別計算答案。這兩個算式的答案是相同的,即72,并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它們的結果為什么會相同?通過思考和討論,學生會將思考方向與本節內容進行聯系,進而將兩者的共同點聚焦于乘法分配律。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舉例驗證證實這一猜想,鼓勵學生舉出更多的例子,如(3+4)×5,(4+6)×7等,并讓學生觀察這些例子是否符合乘法分配律。通過不斷的舉例驗證,學生會發現乘法分配律的確存在,此時引導學生用字母將乘法分配律表述出來,即a×(b+c)=ab+ac。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可以理解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并且以數學模型為基礎理解相關類型的問題。這樣,數學教學內容會更符合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即從具體實例出發,通過觀察、思考、驗證及概括等活動,逐步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從而凸顯出深度學習的價值。
(四)注重新舊知識聯系,指導學生深度學習
核心素養教育是當前教育的重要方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則是深度學習能否順利進行的基石。隨著數學知識的不斷擴展和深化,學生應能清晰理解數學知識的連貫性和邏輯性,這樣才能實現知識的層層遞進和深化。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知識學習能力將得到進一步優化,確保深度學習模式真正落到實處,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百分數(一)》這一章節時,教師的核心任務是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百分數的含義,以及掌握百分數的書寫方法,以此讓學生對分數形成初步的認識,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巧妙地將百分數與之前學過的分數知識相聯系,通過利用小數的概念引出百分數的新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概念。為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小數表示分數的實際值,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之間的關系。此外,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學生鞏固之前學過的分數的知識,同時為接下來引出百分數做好鋪墊。之后引導學生將小數變成分母為100的分數,之后再觀察,逐漸地深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了解百分數實際上是以100作為分母的特殊分數形式,能夠更加簡潔地表示數的大小。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擴展教學內容,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什么是百分數,如何讀、寫百分數,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百分數,比如,飲料瓶上的營養成分表、衣服吊牌上的成分比例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和理解。所以,在教育實踐中,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百分數,從而提升學生知識學習效果,點燃學習數學的熱情。
(五)借助反思性評價,指導學生深度學習
在核心素養教育的背景下,反思性評價在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方面發揮著關鍵的指導作用。這種評價方式的核心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穩步提升他們的創造力和應用能力。然而,從過去的教育實踐中可以看到,一些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并以此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這種做法實際上阻礙了深度學習的有效進行。在核心素養教育的框架下,教師應該明智地運用反思性評價,全面評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為他們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指導。
以《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教師以學生作業、檢驗、考試等形式,評估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與理解能力,如果學生能夠達成對兩種圖形的認識,明確性質,簡單地進行計算,則可以證明學生知識學習成效得到有效提升。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出發,合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確保準確檢驗學生的應用能力。此外,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期間是否主動思考、全面探索,是否可以從多角度出發對問題進行思考。如果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思維習慣,那么在學習過程中就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不僅如此,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認真,是否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是否能夠與同學進行良好的合作,是否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些都是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深度學習的重要指標。通過這些評價,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本研究旨在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一些有效的深度學習策略,以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數學素養。通過研究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推動教育質量的提升,培養更多具有核心素養的優秀人才。同時,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積極的研究,由此才能為小學數學教育發展作出貢獻,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穩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