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強國戰略背景下,數字出版產業作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新發展對于建設文化強國具有深遠意義。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對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數字出版產業肩負著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以及促進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等目標任務。數字出版產業應從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和文明素養、提升數字出版公共服務水平、響應文化數字化戰略和推動數字出版走出去四個方面,深入探索文化強國建設的實踐路徑。
【關 鍵 詞】文化強國;數字出版產業;創新發展
【作者單位】陳瑩,吉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家杰,吉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基金項目】2022年度吉林省社科基金項目(部校共建項目)“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的新型國際傳播人才培養研究”(2022bX4)階段性成果;吉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出版深度融合發展背景下吉林省數字出版人才培養研究”階段性成果;吉林省科技廳創新發展戰略研究課題“文化強省戰略下吉林省數字出版產業創新發展研究”(20230601112FG)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13.00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擘畫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十四五”規劃從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促進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等方面為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數字出版產業是我國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的重要力量,擔負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使命和責任。近年來,數字出版產業在發展速度、市場規模和推動文化建設等方面進入了新階段,取得了新成果。然而,在服務國家文化強國戰略方面,數字出版產業顯然還有巨大的潛力需要挖掘。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質量文化需求、實現數字出版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及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等方面,數字出版產業迫切需要通過創新驅動,深入探索服務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
一、文化強國戰略背景下數字出版產業創新發展的價值內涵
在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背景下,數字出版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出版業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成為推動我國經濟轉型的內生力量。新技術賦能文化傳播全景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的豐碩成果。在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中,數字出版產業不斷彰顯其獨特的價值內涵。
1.加快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出版產業是數字技術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兼具文化創新和技術創新的顯著特點。因此,數字出版產業的創新發展對于加快文化新質生產力發展、繁榮文化產業、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價值和意義。
文化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新質生產力指的是在文化領域內呈現的新質態、新形式,它標志著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方向。現代社會語境下,“文化生產力”依托于社會化生產和市場經濟,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以文化產業的興起為標志和典型形態,生產出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文化產品[1]。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文化需求日益高漲,并且呈現多元化、高品位的特點。這對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提高文化產品的供給能力和服務質量提出了迫切要求。
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和媒介形態的演變,數字文化生產逐漸成為現代化大生產體系中的重要環節。數字出版產業的創新發展能夠快速培育出具有顯著優勢的新型產業形態,充分利用新技術的優勢,提高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和創意性轉化,拓展文化產品的價值維度。數字出版產業的構建基于數字閱讀、知識服務、在線教育等形式的新型文化傳播樣態,在滿足人民群眾高層次文化需求的同時,持續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
2.提升社會主義文化凝聚力,釋放社會主義文化引領力
我國當前的文化體系是以社會主義文化為主導,多元文化共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這一文化體系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引領力,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數字出版產業的創新發展,能夠在文化服務、價值引領、輿論引導等多層面、多路徑、立體化地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實踐,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和優越性,整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此外,數字出版產業能夠全方位培育社會主義文化價值觀,增強人民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自覺認同,強化文化自信,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領力。
3.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影響力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數字出版產業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既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數字出版產業的創新發展,蘊含著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影響力的價值內涵。在文化創造性轉化方面,數字出版產業守正創新,立足于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資源,不斷打造多元全新的閱讀場景,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推動其在主題、內容、形式和體驗等方面實現創新性發展。在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影響力方面,數字出版產業的創新發展勢必打破傳統傳播范式和格局,構建多維文化傳播路徑,創新傳播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的手段,規避文化誤讀等傳播障礙,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是構建中華文明話語體系的有效途徑,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了有利的外部輿論環境。
二、文化強國戰略背景下數字出版產業創新發展的目標任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于戰略全局,對“十四
五”時期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并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根據“十四五”規劃中的文化建設部署,數字出版產業創新發展的目標任務應聚焦于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出版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促進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四個方面,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涵養文化強國之風,夯實文化強國之基,匯聚文化強國之力,傳揚文化強國之音。
1.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涵養文化強國之風
文化是社會文明的核心和靈魂,社會文明則是文化的內在體現,它涵蓋了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和行為規范等方面。一個文化強盛的國家必然具備較高的社會文明水平。因此,建設文化強國,必須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最終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質。
數字出版產業是我國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出版業一樣,具有經濟和文化雙重屬性。在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方面,數字出版產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產業屬性來看,數字出版企業通過向公眾提供數字文化產品、傳播優質數字文化內容、提供數字資源與信息服務,塑造與新時代相契合的思想觀念、精神風貌、文明習慣和行為規范,營造建設文化強國所需的良好氛圍。數字出版產業在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方面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包括: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整合優質生產要素,研發高質量的數字化文化產品;在廣泛傳播知識的同時,持續推動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以公民道德建設和文明素養提升為抓手,引導公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推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人際關系;以建設中華文化資源數據庫為引領,實現中華文化資源的數字化管理和利用,促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以自身高質量發展促進網絡文明建設,為公民文明素養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
2.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夯實文化強國之基
數字出版產業作為我國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應以人民為中心,遵循“文化E3a7w2MoswPH2verhWl06w==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實施文化強國戰略的背景下,產業創新發展應聚焦于提升出版公共服務水平,增強人民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數字出版產業需建立健全規范有序的產業生態[3],通過自身發展全面服務于全民閱讀;二是數字出版產業應以提供更多優質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為目標,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發揮數字出版傳播速度快、影響廣泛的特點,實施出版惠民工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三是針對農村地區,數字出版產業應以不斷完善農村出版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推進城鄉數字出版公共服務一體化為核心,逐步縮小城鄉知識和信息鴻溝,切實滿足農村地區居民的閱讀文化需求。
3.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匯聚文化強國之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現代出版產業體系作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出版產業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需提升整體水平。為完善出版產品和要素市場,提供優質產品供給,并激發出版產品消費潛力,以適應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需要[4],數字出版產業應以健全現代化出版產業體系為主要任務,繼續深化出版體制改革,加強數字出版市場體系建設,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以提升數字出版產品的供給能力。同時,數字出版產業要加快發展新型數字出版企業、數字出版業態和數字出版消費模式,以適應科技的飛速發展和文化需求的提升。圍繞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數字出版產業應把握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規律以及資源要素條件,規范數字出版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打造數字出版文化產業集聚平臺,提升數字出版文化產業園區的集聚度,推動區域數字出版文化產業帶的建設,形成數字出版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格局。
4.促進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弘揚文化強國之音
建設文化強國的過程,既是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的過程,也是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推動中華文化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數字出版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在促進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字出版產業創新發展應秉持兼收并蓄、互學互鑒、共同繁榮的理念,及時關注國際社會熱點問題,深入了解國外受眾的需求和喜好,策劃、研發、生產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數字出版產品。在傳播過程中,應采用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表述方式,確保信息能夠準確傳達并被受眾理解。傳播文化強國之音,就要講好中國故事,介紹和闡釋中國理念、中國道路、中國主張,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理解和認同,進而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的橋梁,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國際話語權。
三、文化強國戰略背景下數字出版產業創新發展的實踐路徑
數字出版產業的創新發展應立足于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并根據“十四五”規劃中關于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來明確實踐路徑,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穩步前行。
1.創新服務全民閱讀,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關鍵在于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和文明素養[5]。全民閱讀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數字出版產業應把握全民閱讀的契機,從閱讀內容、產品、習慣以及服務模式等方面創新服務,以滿足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出能夠滋養人民精神世界的優秀文化作品。
第一,持續擴大優質內容供給。優質內容是數字出版的核心競爭力。數字出版產業應堅持內容為王,保持內容定力,做強做精做優數字出版,緊密圍繞文化強國戰略、全民閱讀戰略,推動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新型優質內容供給體系,以更大范圍、更高質量、更深層次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數字出版產業應積極探索技術賦能優質內容的新路徑,加快技術勢能的釋放,始終堅持內容導向和內容質量優先,打造豐富多元的產品服務矩陣[6]。
第二,積極引領數字文化消費。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的背景下,數字出版產業應提供新型數字閱讀產品,培養國民沉浸式數字閱讀習慣,創新數字閱讀服務模式,以新閱讀產品、新閱讀方式、新服務模式引領數字文化消費。具體而言,數字出版產業應提供從電子書、有聲書,到AR閱讀、5G富媒書,再到前沿的VR全景沉浸式閱讀等新型數字閱讀產品,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突破,以滿足受眾日益增長的多元閱讀需求。同時,數字出版產業應積極培育線上演播、沉浸式直播等新型文化業態,培養受眾沉浸式數字閱讀習慣,通過場景建構和體驗強化,彌補數字閱讀中可能出現的碎片化、淺表化問題。此外,數字出版產業應創新數字閱讀服務模式,完善“數字+知識+技術”的閱讀服務模式,滿足受眾便捷化、智能化、定制化和沉浸式的現代化閱讀需求。
2.以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石,實現數字出版公共服務均等化
2018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以及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一詞由此誕生。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也是數字技術賦能我國文化強國建設的首要前提。數字出版產業必須牢牢抓住“新基建”的機遇,以數字設施基礎建設作為推進文化公平、實現數字出版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保障,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第一,促進文化公平。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文化公平不僅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前提,其實現也將有力推動文化強國建設,使文化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數字出版產業應充分利用“新基建”機遇,統籌把握數字出版公共服務的公平性,確保人民群眾能夠平等地獲取文化資源、享受文化服務、分享文化成果。同時,數字出版產業應堅持公共服務的均衡性,重視城鄉差異和人群差異,特別是向農村農民、未成年人、流動人口、殘障人群等特殊群體傾斜。此外,數字出版產業應積極探索全面、立體、規范化、可持續的無障礙文化信息傳播標準、系統應用和服務模式,通過科技賦能,實現無障礙信息傳播的全民、全時、全效可及,促進權利平等、機會平等、信息知識平等的文化公平。
第二,實現服務均等化。“新基建”機遇下,數字出版產業依托國家文化專網、文化數據服務平臺等平臺,優化基層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業態的數據流通和協同治理。這將提升數字出版公共服務的覆蓋率和及時性,增強人民群眾對數字出版公共服務的獲得感和滿足感。數字出版產業應通過探索多樣化的數字出版資源供給模式,加快基層農家書屋的數字化升級,重視并加強面向困難群體的數字出版公共服務,以此實現更為廣泛深入的數字出版公共服務均等化。
3.響應文化數字化戰略,積極融入中華文化數據庫建設
我國已明確將促進文化數字化發展作為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2022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了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主要目標,旨在建立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全面展現中華文化,并實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的全民共享[7]。數字出版產業作為實現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新發展應與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緊密結合。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目標應符合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要求,積極融入并助力構建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充分展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實現文化數字化成果的全民共享,同時完善文化強國的數字化機制,為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第一,積極融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數字出版產業應積極融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全面梳理并整合自建數據庫中長期積累的數據資源[8]。一是依托我國主導的國際標準,在產業內各文化機構數據中心部署底層關聯集成系統。二是遵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統計框架,將文化資源數據和文化數字內容進行分類、編目、標簽化,形成關聯數據。三是對接國家文化專網,開放關聯數據,并在“數據超市”中進行可視化呈現,將文化數據資源轉化為可溯源、可量化、可交易的資產和文化生產要素,實現全國范圍內文化數字資源的互聯互通。四是運用專業技術對文化資源進行超大規模的數據加工,解構、關聯或重構文化數據資源,為文化生產及再生產提供豐富的素材。五是對關聯數據進行深度加工和創新呈現,以滿足不同用戶場景化、沉浸式、交互式的多樣化需求。
第二,全景式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景式展現中華文化是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重要目標,也是衡量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成效的重要指標。數字出版產業應運用全息呈現、多語言交互、數字孿生以及跨時空等前沿技術,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進行系統的梳理與活化,這將使深藏于博物館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以及古籍中的文字煥發新生,突破傳統展現形式,融入互聯網空間。同時,數字出版產業應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型文化數字化沉浸式體驗,通過高度互動的形式,增強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的視覺沖擊力和聽覺感染力,提升中華優秀文化的表現力和傳播力,從而在全球范圍內全景式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
第三,實現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數字出版產業應運用多渠道資源供給新模式、全過程智能管理技術、數字資源個性化推薦與智能分發等先進技術,構建文化數字化成果共享模式,提高文化數字化成果共享的技術建設水平,打破現有文化數字化成果呈現的多層級、多元化且不互通的壁壘,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智能化服務。同時,加強數字出版產業內部各資源主體之間的組織管理,制定基于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共享策略,將分散無序、相對獨立的文化數字化成果進行聚類、解構與重組,形成高效、便捷、可持續的文化數字化成果共享機制。這不僅能提升文化數字化成果的共享性,而且能推動文化數字化的高質量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4.加快數字出版走出去,占領世界文化傳播高地
立足于文化強國建設,數字出版應始終將加快走出去步伐、占領世界文化傳播高地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數字出版產業需認識到創新走出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其多元形態和廣泛傳播的優勢,重點加強以下三方面的創新發展。一是加強走出去的內容建設。數字出版產業應針對關鍵地區進行深入的市場研究,全面規劃內容策劃、產品設計、輸出模式及營銷策略。特別注重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國際化表達,強調差異性和分眾化,提升走出去內容的實效性。二是拓展走出去渠道。數字出版產業應加強專業走出去團隊的建設,深化與海外出版機構、行業組織以及相關部門的交流合作,搭建海外傳播平臺、設立海外分支機構,強調全方位、多主體傳播,提升走出去渠道的專業性。三是豐富走出去的形式。數字出版產業應鼓勵同一內容以電子書、數據庫、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同一版權以網絡文學、動漫、影視、游戲等多元形式進行海外版權輸出,強調優質IP的多維度、多形式衍生開發,豐富走出去形式的多樣性[9]。
建設文化強國,出版要發揮重要主體作用。作為出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出版產業的創新發展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對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數字出版產業肩負著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以及加強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等目標任務。數字出版產業應從提升國民文化素質和文明素養、提升數字出版公共服務水平、響應文化數字化戰略和推動數字出版走出去四個方面,深入探索文化強國建設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李春華. “文化生產力”初探:文化生產力研究之一[J]. 生產力研究,2005(3):85-86.
[2]馬運軍. 文化凝聚力:文化建設的主題[J].探索,2003(3):112-1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N]. 人民日報,2021-03-13.
[4]周蔚華,楊春蘭. 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十四五”時期出版業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新擔當[J].編輯之友,2021(2):6-12.
[5]劉中飛. 以出版高質量發展助推文化強國建設[J]. 科技與出版,2023(10):5-11.
[6]李彪,曹時雨. 深融發展與科技創新:出版強國背景下數字出版新動向[J]. 出版廣角,2022(2):38-43.
[7]讓中華文化更“活”更火:透視《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EB/OL].(2022-
05-23)[2024-05-08]. https://www.gov.cn/xinwen/
2022-05/23/content_5691982.htm.
[8]徐海燕. 出版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作用與路徑[J]. 出版廣角,2023(7):43-47.
[9]陳潔. 文化強國建設背景下的數字出版走出去進路[J]. 編輯學刊,2023(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