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習任務單是教師結合教學過程、教學環境以及教學對象設計的一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輔助教學工具。學習任務單可以綜合學習內容,保證教學方向,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學信息科技課堂效率。本文就學習任務單的結構和設計進行實踐分析。
〔關鍵詞〕 信息科技;學習任務單;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4) 21 070-072
隨著我國現代教育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教育部門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向學生傳授信息科技知識,以及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已經成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一點,在小學信息科技課程的設置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然而,作為一名在農村小學從事信息科技教育的教師,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由于農村學生接觸信息科技的機會相對較少,他們的學習效果也相對較差。面對這樣的情況,如何提高農村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的效率,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多次的實踐和運用過程中,我發現了學習任務單對于提高農村小學信息科技課堂效率有巨大作用。那么,什么樣的學習任務單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呢?
一、學習任務單的結構分析
為了能夠讓學習任務單在農村小學信息科技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功能和作用,就必須對其進行深入而必要的結構分析。首先,學習任務單是針對特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而設計的,它對于教育者來說,就像是一根指揮棒,指導著教學工作,確保教學過程能夠有序、有效地進行。其次,學習任務單的使用主體是學生。因此,在設計學習任務單時,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核心的設計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接受能力,以保證學習任務單能夠真正服務于學生,幫助他們在信息科技學習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對于教育者而言,學習任務單不僅僅是一份簡單的教學計劃或者指導,更是一種教學策略,一種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重要工具。通過對學習任務單的結構分析,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使教學活動更加有針對性和系統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任務單則是一種學習指南,它將復雜的學習內容進行細化和整合,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同時,學習任務單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輕松和愉快。
因此,對學習任務單進行深入的結構分析,不僅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也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實現信息科技學習的良性循環。
學習任務單是一種詳細的學習指導文件,主要涵蓋三個核心組成部分。首先,是學習導航部分,這部分的目的是使學生對當前學習階段的目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它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方向和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活動。其次,是學習內容部分,這是學習任務單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它將學生的學習任務細化為若干個步驟,每個步驟都是學生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通過這些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生可以逐步掌握所學知識,最終實現學習目標。最后,是學習評價部分,這部分要求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自我評估。這不僅包括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包括技能和情感方面的評價。通過這種自我評價,學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為今后的學習提供參考。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自我評價,了解其學習狀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進而提高教學效果。總的來說,學習任務單的三個部分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學習任務單的設計
(一)學習導航的設計
由于我教學的對象是小學生,因此,我深感如何讓小學生更好融入學習環境,如何激發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對于提高教學效果至關重要。所以,在設計這部分內容時,我特別注重將情境教學融入其中,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他們的學習之旅營造一個充滿吸引力的學習氛圍。
對于小學生來說,單純的知識傳授并不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通過情境的創設,讓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我在設計學習導航時,特別注重情境的創設,通過生動有趣的問題引導,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我也認識到,每個小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和需求,因此在設計學習導航時,我盡量讓內容豐富多彩,既有適合全體學生的共性內容,也有針對不同學生興趣和需求的個性化部分,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內容的設計
學習內容設計是整個學習任務單最核心的部分,所以在進行學習內容設計時,我注重結合信息科技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以及農村小學的教學環境等具體情況,對學習內容進行綜合設計。我所教學的對象是農村小學生,雖然對計算機都不陌生,但是大部分學生家庭里還沒有計算機。所以,對于計算機他們只有基本常識性的了解,而操作運用的機會就更少了。在設計學習內容時,我就注意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根據學習導航創設情境,讓學生快樂學習。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保持興趣和熱情,需要根據學習導航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在設計學習內容時,要始終圍繞著學習導航所創設的情境展開,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整個學習過程的連貫性和愉悅性。如果學生對教師設計的學習內容缺乏興趣,他們的學習就很難是主動的和自覺的,這時,學生就可能產生厭倦心理。因此,需要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教師也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調整和優化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圍繞學習目標,分解學習內容,循序漸進。為了使學生能夠更有效地掌握知識,我在設計教學計劃時,以學習目標為核心,將學習內容進行細致分解,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以教材為依據,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避免將學習目標設定得過高,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相反,我將一些較為復雜和有難度的知識點分解成了許多小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這些小任務,從而逐步掌握那些較為復雜和有難度的知識。
以“在文檔中插入圖片”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我并沒有直接向學生介紹插入圖片后的各種環繞方式,因為這對于很少接觸計算機的農村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有難度的。因此,我就利用學習任務單采取了任務驅動的教學策略。首先,讓學生掌握如何插入圖片這一基礎步驟。然后,我讓學生嘗試移動圖片,當他們移動圖片時,會發現自己面臨一些問題。這時,我才會引入環繞方式的按鈕,讓學生自己嘗試探索和理解不同環繞方式在文檔中的不同顯示效果。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一知識點。
在設計這些小任務時,我也充分考慮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各個擊破,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學習內容設計要考慮學生個體差異以及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農村地區,小學生對于計算機的認知和操作水平存在顯著的差異性。一部分學生由于家庭條件相對優越,他們很小就有機會接觸計算機,對計算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而另一部分學生家庭條件相對較差,他們接觸計算機的機會非常有限,學校的信息科技課程就成了他們唯一能夠接觸到計算機的途徑。針對這種現象,我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充分考慮了這種差異性,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分解。
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的不同家庭背景和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同的任務要求,以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對于那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我會在任務單上設計一些拓展性和創新性的學習任務,供他們選擇。當然,這些任務的難易程度并非由我決定,而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或者當時的狀態來自主選擇。
以“插入超鏈接”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我設置了兩個層次的學習任務。基礎層次的任務是要求學生能夠按照給定的步驟,插入文字和圖片超鏈接;進階層次的任務則是在基礎層次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插入網頁超鏈接,并編輯超鏈接,使超鏈接的樣式能夠與文檔風格保持一致。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激發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更愿意投入信息科技的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
(三)學習評價的設計
在教學中,學習評價部分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教師和學生洞察本節課學習成效的關鍵渠道,而且對于深入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在精心設計這一環節時,要確保其能夠全面而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況。這一環節主要分為知識測試和學習評價兩個部分。
在知識測試環節中,側重于基礎知識的考查,通過與教學實踐的緊密結合,對學生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進行深入洞察。這種測試可以采取傳統的紙質形式,也可以利用現代電子技術,以在線測驗或電子作業的形式進行,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靈活多樣的展現自己學習成果的平臺。
而在學習評價環節,采取的是一種多角度、多維度的評價模式。評價主體包括學生本人、學習伙伴以及教師,他們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技術操作的熟練程度,以及作品展示的創意和質量等多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而細致的評估。通過這樣的自我評價,學生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學習狀態,學會自我審視和自我管理;而同伴之間的評價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團隊精神,讓他們學會發現他人的優點,培養欣賞和尊重他人的品質;教師的評價則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直接檢驗,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反思教學方法的寶貴意見,幫助教師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優化未來的教學策略。
總的來說,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不僅是對學生本次學習成果的一種認可,也是對他們未來學習的積極推動。它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實施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在信息科學教學實踐中,學習任務單的應用是一個全方位的過程,它緊密地圍繞學習導航、核心學習內容以及形成性學習評價幾個核心環節進行。這種教學工具的運用,其目的在于全面提升農村小學信息科技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學習任務單不僅為教師提供了清晰的教學方向和目標,也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明確的指導,使課堂學習更加高效有序。
值得注意的是,學習任務單的設計并非只是簡單的形式上的創新,其實質在于深入教學的實際需求,與教學過程、教學環境和教學對象緊密結合。這意味著,設計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興趣和需求,以及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細致且具有針對性的規劃與設計。這樣的學習任務單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地組織和調控教學活動,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最終使學習任務單成為教師教學的得力助手,幫助學生在信息科技的海洋中乘風破浪,掌握必要的技能與知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