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幼教領域,幼小銜接教育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幼小銜接教育中,需要結合幼兒發展需求,主抓幼兒科學探究興趣和能力培養,以便為幼兒順利進入小學打下良好基礎。幼兒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通過自己的感知去探索世界,因此教師需要多開展趣味性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并結合幼兒實際生活開展相應的活動,為幼兒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基于此,本文首先對幼小銜接教育的內涵進行了分析,之后闡述了當前幼小銜接教育的成果,最后提出了借助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探究興趣的策略。
〔關鍵詞〕 幼小銜接;科學活動;探究興趣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4) 21 106-108
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接收到大量的知識,再加上他們的思維方式較為靈活,因此往往會對科學探究活動表現出較濃的興趣,而教師則需要充分結合幼兒的這一特性,將生活元素與幼兒探究活動有效結合,提高科學探究的實效性。
一、幼小銜接教育的內涵
《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分離、銜接意識薄弱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舉措。幼兒園教育中的幼小銜接教育理念不僅體現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還強調了幼兒教師要對各種教育資源進行綜合利用,確保幼兒在后續學習階段能夠順利進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幼小銜接教育成果分析
(一)相關制度已經逐步完善
在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下,幼小銜接教育的相關制度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政府層面高度重視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無縫對接,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為幼小銜接教育提供了法規支持。例如,我國在2020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提到幼兒教育要避免小學化,要與家庭、社會有機結合,提升幼兒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這個文件的出臺為我國幼兒教育提供了新的指引。同時,教育部在2012年出臺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對幼兒的科學能力培養以及學習品質引導作出了相應的指導意見,這就使幼兒的幼小銜接教育得到有效的指引。
(二)幼小銜接教育已經逐步落實
在幼小銜接教育日漸為人們所重視的情況下,相關工作已逐步落實。在實踐層面,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和小學開始采取積極措施,開展具體的幼小銜接教育。例如,幼兒園通過舉辦開放日、家長會等方式,讓家長和幼兒提前了解小學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環境,減少幼兒因環境變化帶來的不適。在這種背景下,幼兒教育逐漸向實踐性、操作性以及趣味性發展,使幼兒在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充分準備,能夠更加適應小學學習生活。
三、借助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一)重視活動開展的過程
教師組織幼兒開展的科學探究活動,不能僅注重教育的結果,而是要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會相應的科學知識,提升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需要以幼兒的興趣和生活經驗為出發點,緊密結合其年齡特點,設計出既具有互動性又富含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同時,教師需要對活動內容進行精心設計,為幼兒創造一個開放和自由的學習環境,鼓勵幼兒主動提出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少一些直接的指導,多一些耐心的等待,讓幼兒有機會自由探索,即使在幼兒遇到困難或錯誤時,也應引導他們通過嘗試和錯誤,自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案例:以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磁鐵”為例,教師要通過本次活動幫助幼兒感知磁鐵的特性,并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探索的興趣,體驗科學探究的快樂。教師在活動開始前,需要讓幼兒回家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磁鐵吸鐵現象,比如磁吸充電寶、冰箱貼吸在冰箱上等。并且做好相應的物質準備,包括磁鐵、記號筆、操作盒(包含硬幣、鐵架子、紙片等物品)。在活動開始時,教師可以借助一個有趣的魔術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具體如下:教師準備一個禮帽,然后將一個硬幣丟進帽子中,翻轉帽子展現硬幣消失,在表演完畢后,教師提問:“小朋友們知道為什么硬幣消失了嗎?”讓幼兒在帽子中摸取,可以發現帽子中的磁鐵,教師拿出磁體之后,設置問題:“帽子里有一塊磁鐵,硬幣被吸上去了。磁鐵會不會吸住所有的東西呢?”通過問題引導激發幼兒的猜想。教師可以繼續提問:“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請你仔細看一看、摸一摸,感受它們都是什么材料做的?說出它們的名字。”在幼兒初步回答之后,教師繼續提問:“哪些物品是磁鐵的好朋友,能被磁鐵吸住呢?請大家在記錄單上圈出你認為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幼兒拿著記錄單,相互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需要對幼兒指導,可以讓幼兒自由發揮。當討論完畢之后,教師為幼兒發放磁鐵和相應的物品:“請小朋友們用磁鐵吸一吸這些物品,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
(二)結合日常生活組織觀察和實驗
幼兒已經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在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還需要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開展相應的實驗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比如春天植物生長,帶領孩子觀察植物的萌芽和生長,記錄下不同時間點的植物狀態,甚至可以讓幼兒嘗試自己種植植物,并持續觀察和照顧。在這種活動中,幼兒在享受照料生命的樂趣的同時,也在進行著科學觀察與實踐。這種活動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更在無形中訓練了他們的責任感和耐心。其次,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日常生活設計一些需要動手操作的實驗活動,比如通過簡單的加熱和制冷讓幼兒了解固液轉化的過程,增加幼兒的實踐經驗。最后,教師還需要根據幼兒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構建問題情境,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通過“為什么會出現白天黑夜?為什么花兒會有香味?”等問題,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假設,并通過實際觀察或實驗來驗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循幼兒的思考節奏,并提供必要的輔助材料,如放大鏡、計時器、記事本等,幫助幼兒更好地觀察、記錄和比較,逐步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
教學案例:以中班健康活動“蛀牙蟲,快走開”教學為例,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齲齒產生的原因,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同時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保護牙齒的觀念。在活動開始時,教師設計一個生動的故事,為幼兒設置相應的懸念。在活動中教師可以穿戴小熊裝扮演小熊,用手扶腮作痛苦狀,并請幼兒猜猜小熊怎么了?這時有的幼兒會猜小熊頭疼、牙痛,教師為幼兒講述故事:“我平時就很喜歡吃糖果,而且不喜歡刷牙,食物和細菌就一直待在牙齒上,牙齒會變黑形成蛀牙,還會出現小洞洞,不僅難看還會很疼,所以需要拔掉。昨天醫生看到我的蛀牙,在治療過程中把蛀牙拔了出來,所以現在牙還很痛呢!”在講完故事之后,對幼兒提問:“小熊的牙齒為什么被拔掉?牙齒被拔掉后會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通過教師講述的故事,幼兒總結出小熊因為吃了很多的甜食,還不刷牙,細菌在牙齒上繁殖,導致蛀牙,拔完牙之后,說話不清楚,吃東西也不方便。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和交流,了解保護牙齒的方法;幼兒相互看同伴的牙齒,自由交流看牙齒的經歷和感受。教師引導幼兒分享自己保護牙齒的方法。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我是小牙醫”的游戲,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在將幼兒進行分組之后,讓幼兒操作牙齒模型練習刷牙,教師巡回指導。
(三)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開展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不僅要讓幼兒觀察到現象,更要引導他們學會提問、假設、實驗和思考。自然界中包含許多科學探究活動的素材,因此教師需要在科學探究活動開展過程中借助自然元素對幼兒進行引導。教師可以利用幼兒的自然游戲時間,引導他們注意自然界中的各種變化。而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氣候變化,所以教師在開展科學教育活動時可以組織幼兒對自然界的現象進行觀察,比如天空顏色的變化、植物的生長變化等,以此來引導幼兒對季節變化的原因進行思考。同時,教師需要設計以自然為主題的探究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科學知識。比如可以通過種植幾類植物,并改變一些變量,如光照、水分等,觀察哪些條件下植物生長得更好。讓幼兒猜測結果,并親自測量、記錄數據。這種活動不僅讓幼兒理解植物的生長條件,還能教會他們做實驗和分析結果的基本方法。此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幼兒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深入思考,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在“奇妙的自然”活動中,教師為了幫助幼兒理解自然界中雨的形成,結合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下雨現象,引導幼兒了解雨形成的奧秘。首先,教師需要在下雨時引導幼兒對雨進行觀察,當幼兒看到下雨之后,需要快速從室外轉移到活動室,之后教師根據這個現象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雨是哪里來的?天上為什么會下雨?”教師可以將幼兒進行分組,并以分組談話的形式,引導幼兒思考雨的成因。在討論完畢之后,教師還可以通過《水滴旅行》的故事幫助幼兒深入理解下雨的成因:“我是河流中的一滴水,當太陽公公出來之后,我因為太熱就變成了水蒸氣,由于我的身體輕飄飄的,讓我逐漸飄向空中形成了云。當太陽公公被云遮擋之后,就沒有那么熱了,這時我發現我的許多兄弟姐妹又變成了水滴的形狀,這樣我們的身體就太重了,所以只能輕輕地落在地面上,而這些兄弟姐妹同時往下跳,就會形成小朋友們常見的雨了。”通過這個故事,幼兒能夠深入理解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是如何發生的。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對活動的探究興趣,既讓幼兒理解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發生原理,又能夠提升幼兒的探究能力,為幼小銜接提供了有效助力。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發現,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對幼兒的整體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所以幼兒教師需要清晰地認識科學教育的重要性,注重科學探究活動中的幼小銜接工作。本文結合實際案例對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夠推動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為幼兒的發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陳梅芳.科學幼小銜接背景下提升幼兒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探究[J].教師,2023(22):90-92.
[2]吳賢.讓兒童在“愛問”中“樂學”:以“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一課為例[J].小學教學,2023(8):21-24.
[3]李定波.借鑒創客教育理念進行幼小銜接教育[J].小學科學,2023(17):95-97.
[4]陳大琴.審思幼小銜接視角下的科學教育活動[J].小學科學,2023(12):112-114.
[5]鄭志雯.從銜接探究視角組織區域活動[J].小學科學,2023(1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