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推動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教育部,2022)。以單元為整體進行教學設計可以解決中學英語教學碎片化問題,有利于體現課程育人價值,整體把握核心素養的培養(崔允漷,2019;李寶榮等,2023)。《義教新課標》還指出,主題為語言學習和課程育人提供語境范疇(教育部,2022)。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直接影響學生對語篇的理解程度、思維發展水平,以及語言學習的整體效果。
然而,筆者在大量課堂實踐中發現,部分教師對教材語篇材料的編排邏輯理解不足,導致授課過程中語言知識呈現零散化,難以對主題意義進行深度探究,不利于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研究者發現,部分教師尚需培養基于語篇分析提煉主題意義的能力,學習如何創設具有關聯性、整合性的學習活動,以及設計有效的評價活動(李寶榮、國紅延,2023)。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使用外研版《英語》(新標準)初中教材深入開展單元整體教學,通過解讀單元多模態語篇內容,確定不同語篇的主題意義及單元主題探究任務,在此基礎上融合設計了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建構結構化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單元教學,是指以主題為綱統整單元內容,以主題意義為主線設計單元目標,以大問題解決設計學習過程,以主題意義生成設計評價方式的單元統整設計思路(張金秀,2019)。為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清晰地了解和遵循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路徑(李寶榮等,2023)。在此基礎上,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歸納了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思路。
《義教新課標》強調,教師應以語篇研讀為邏輯起點開展有效教學設計(教育部,2022)。因此,教師要基于《義教新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深入解讀教材單元中的多模態語篇及其所蘊含的主題意義,通過仔細分析教材語篇內容的內在邏輯,挖掘語篇之間潛在的育人聯系,進而結合學情,確定解讀角度并提煉單元主題意義。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從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多個角度,深入分析語篇的語言特征及其與主題的關聯,從而確立教學重點,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在語篇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教師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構建單元育人藍圖。
《義教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通過設計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活動,引導學生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以此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教育部,2022)。
為解決學習活動碎片化的問題,教師可基于單元主題意義的核心要素,設計具有開放性、綜合性和關聯性的統領性問題,形成單元問題鏈。問題鏈指一連串相對獨立、緊密關聯且具有系統性的問題(李寶榮,2020),能夠幫助學生整合單元中各語篇的零散信息,建構結構化知識體系。作為問題鏈的主線,核心問題可以從三個角度切入:語篇的中心思想,即“是什么”(What)的問題;作者的寫作意圖,即“為什么”(Why)的問題;表達主題意義所采用的文體、篇章結構、修辭技巧,即“如何表達”(How)的問題(李留建,2022)。同時,教師還可根據語篇內容,設計與單元主題探究相關的追問問題。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意義探究中進行隱性的語言學習,還能進一步完善和擴充單元問題鏈。
作業在教學環節中占據重要地位,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單元教學目標為指引,對單元作業和課時作業進行整體規劃(教育部,2022)。在設計單元作業時,教師應努力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將課堂所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設計類型多樣的作業,引導學生在課后深入探究主題意義,鞏固和拓展學習成果。
課堂評價對教與學都有積極意義。《義教新課標》提倡“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實施,以此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測教與學的效果,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教育部,2022)。在單元教學設計中,教師一方面要將過程性評價貫穿單元學習活動的始終,以評價監控單元學習活動的效果,促進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要根據單元輸出任務精心設計終結性評價量表和自我評價表等,以檢測學生的單元學習成果,并為他們后續的學習提供明確的方向指引。
為了明確和直觀地闡述在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思路,筆者將以外研版《英語》(新標準)七年級上冊Unit 1 A new start作為教學實踐案例。
外研版《英語》(新標準)初中教材單元設計以主題為核心,將課程內容的六要素緊密相連。每個單元都包含五個主要板塊:Starting out、Understanding ideas、Developing ideas、Presenting ideas和Reflection。在Starting out板塊中,教材通過單元標題、單元概述、章首圖和問題以及熱身活動來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單元主題。單元概述明確列出了單元的學習目標、活動任務及評價標準,為教師描繪了一個清晰的育人框架。而Understanding ideas板塊和Developing ideas板塊則分別圍繞單元的不同子主題展開,其中的活動設計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此外,各板塊的子主題輸出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語言支持,如思維導圖、問題鏈及Useful expressions等,這些都有助于學生自主建構新知識體系,深入探究單元主題意義。
本單元教學設計緊密圍繞“A new start”這一主題展開,通過敘事文本、口語對話、日記、音頻、視頻等多模態語篇,為學生創設了真實的語言學習情境,旨在激活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理解并盡快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基于對單元教學內容和學情的分析,教師將本單元的主題意義確定為“勇敢面對挑戰和困難,迎接嶄新多彩的初中生活”,并將單元劃分為五個課時,設計了一系列有邏輯的、層層遞進的“教—學—評”一體化活動。單元課時劃分結構圖如圖1所示。
在第一、第二課時,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不同國家開學第一天的活動;通過閱讀語篇,認識到獨立思考能力在初中學習中的重要性;通過閱讀日記,了解一節難忘的課,對初中生活形成初步的印象。在第三課時,學生通過聽力活動和討論活動,認識到初中生活中即將面臨的挑戰,例如學習時間管理和調整學習方法等;通過與同伴口頭對話,討論如何積極應對這些挑戰。在第四課時,學生通過閱讀父母寫給Mia的一封信,深入了解了初中生活和小學生活的不同,并從Mia父母給出的建議中學習如何為初中生活做好準備,然后通過撰寫回信,從Mia的角度描述自己將如何應對初中生活中遇到的變化和問題。第五課時為活動課,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本單元的綜合任務,即以海報的形式展示自己在初中第一周的學習和生活狀態。這一學習過程強化了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
(1)以主題為主線,整體設計教學活動
在單元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始終以問題鏈為抓手,幫助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分析問題,從而實現主題意義探究、思維層次提升和語言能力構建的三者融合。筆者以本單元第二課時的一個語篇為例,闡述在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單元教學中問題鏈的具體構建。
這個語篇為記敘文,以日記形式敘述了作者在初中第一節英語課上的難忘經歷。作者講述了自己做自我介紹時,因過度緊張而答非所問,但英語老師以友善而幽默的方式巧妙化解了自己的尷尬,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設計語篇的核心問題時,教師以語篇開頭“I had a great lesson today.”為切入點,圍繞“A great lesson”這一主題設計了四個核心問題:
問題1:Who is the writer of the diary?
問題2:What happened in that lesson?
問題3:How did the writer feel?
問題4:Why was it a great lesson?
這些核心問題屬于具有挑戰性的統領性問題,不僅與本課時的主題緊密相關,而且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學生探究主題意義的過程中起到了主導和支撐作用。結合語篇內容,教師又圍繞這些核心問題設計了子問題群,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適時追問,從而加深學生對于主題意義的理解和把握。以問題1“Who is the writer of the diary?”為例,教師設計了如下子問題:
問題1.1:Do you think Fine is a common name?
問題1.2:Why did the writer use Fine as his name in the diary?
通過設計追問問題,教師將核心問題進行層次化的分解,為學生提供思考路徑,引導他們進行有序思考和逐步解答。
(2)以主題為主線,整體設計單元作業
為了能夠促進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得到落實,教師在單元教學中,還要關注單元整體作業的設計與實施(王月芬,2022)。在本單元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圍繞單元主題意義,結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制訂了單元整體作業目標,即學生通過完成本單元的作業,鞏固并運用所學有關語言,以回信及制作海報等形式描述自己的初中學習生活及感受、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并思考解決辦法。
在本案例中,單元作業目標通過五個課時來達成,保障了作業的整體性、連貫性和進階性。第一課時作業要求學生結合課堂所學和自身生活經驗,回顧初中第一天的活動內容和初中第一節課的內容,寫出當時的感受;第二課時作業要求學生進一步回憶一堂難忘的課,并運用前兩課時所學的語篇結構、內容和語言,描述這堂難忘的課的相關內容和自己學習所得;第三課時作業要求學生結合課上針對初中遇到的挑戰、問題及解決建議的相關討論,思考并寫出自己遇到的問題或挑戰及對應的解決辦法;第四課時作業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第三課時的作業內容,借助課堂所學的語篇內容和語言知識,給Mia的父母回信;在第五課時,學生在課上運用前四課時的作業內容制作海報,描述初中的學習生活面貌,作業為在課下修改并完善海報。
上述作業設計圍繞單元主題,緊扣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教師整合各項具有現實意義的學習任務,并創設了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業情境,不僅能引導學生鞏固和運用課堂所學知識,還能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深化對單元主題意義的探究,為學習下一課時和完成單元綜合任務做充分的準備。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深入反思并真切體會初中的學習生活,能夠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的挑戰,實現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3)有效實行教學評價,促進核心素養提升
在本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準確把握“教—學—評”一體化的協同育人功能,將評價設計融入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本單元第四課時的教學實錄闡述過程性評價的實施。
在學習理解活動中的感知與注意環節,教師以兩個問題 “What problems do new junior high students face?”“ Who will you ask for help when you have problems?”引入教學。在學生口頭回答問題、分享觀點的同時,教師觀察學生表現,判斷學生的主題背景知識和語言儲備情況,以口頭反饋的形式進行評價,進而明確教學重難點。
在獲取與梳理信息的過程中,學生瀏覽文章并回答基于文本內容的兩個探究性問題:“What do Dad and Mum tell Mia in each paragraph?”“ What does ‘journey’ in the title mean?”教師通過仔細觀察學生表現,判斷他們能否通過快速瀏覽文章找出每一段的關鍵句,能否借助關鍵句加深理解語篇,并推斷出journey一詞的含義。其間,教師對學生的反饋進行即時點評和鼓勵,并及時幫助和指導能力較弱的學生。
在遷移創新階段的活動中,學生需要利用所學語言知識和寫作框架撰寫回信。教師在學生進行寫作前,通過問答和討論的活動為學生提供語言支架和內容支架,有效推進和落實教學任務;在寫后環節,教師利用教材中的寫作核查表引導學生從內容、語言等角度進行自評,反思寫作內容,促進自主學習。
教師也為本單元制作海報的綜合任務設計了相應的評價活動,為學生提供完成任務的指導和抓手,使學習有章可循。在制作海報前,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評價量表(見表1),確定評價項目和評價標準;在制作海報的過程中,學生依據評價量表,從內容、語言表達、準確度和書寫設計等方面規范自己的寫作和版面設計;海報制作完成后,學生依據評價量表開展自評和互評,再結合教師評價,從不同維度優化習作,通過多主體、多角度的評價反饋培養評價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此外,教材中的Reflection板塊通過信息結構圖和自評表等方式,幫助學生回顧單元主題,引導學生反思單元學習過程和收獲,幫助他們認識不足并明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培養學生反思習慣的重要環節。該板塊的學習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策略,也能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在本單元整體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通過認真研讀語篇,設計探究問題鏈,在引導學生逐步探究單元主題意義的同時,進行顯性語言知識的學習與隱性語言技能的培養,實現語言和思維的融合發展。同時,教師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調整,讓學生結合作業評價和教師反饋,有效地提升了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客觀認識初中生活的快樂和挑戰,形成了正確、積極地面對未來學習生活的態度,能夠勇于迎接未來的挑戰,并愿意為此付諸實踐,實現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育人價值。
總體來說,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基于語篇內容進行學習和主題意義探究,逐步建構和生成圍繞單元主題的深層認知、態度和價值判斷,進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崔允漷. 2019. 如何開展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J]. 北京教育, (2): 11—15.
教育部. 202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李寶榮. 2020. 基于主題意義的中學英語單元學習活動設計策略[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5): 18—22+55.
李寶榮, 國紅延. 2023. 單元整體教學中實現英語學科育人的實踐探究[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6): 23—28.
李寶榮, 國紅延, 吳薇, 等. 2023. 中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施[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李留建. 2022. 問題鏈在提升學生語篇主題意義探究能力中的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 (11): 15—21.
王月芬. 2022. 核心素養導向的作業改革勢在必行[A/OL]. (2022-04-21)[2024-06-17].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382/zjwz/202204/t20220421_620114.html.
張金秀. 2019. 主題意義探究引領下的中學英語單元教學策略[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 (7): 1—6.
曾雯 北京景山學校英語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王春節 北京景山學校英語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林爽 北京景山學校英語教師,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