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為我們在新發展階段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能、構筑發展新優勢,提供了重要指引。江蘇省靖江市產業基礎雄厚,擁有14個工業門類、6000多家制造業企業,位列全國縣域制造業百強第21位。面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靖江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全力對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努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做示范。
一、堅持高端化導向,持續推動產業布局優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靖江將牢牢把握“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方法論,以新質生產力為導向,加快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全力站穩守牢全國縣域先進制造業二十強。
推動支柱產業強鏈。船舶產業是靖江的地標產業、支柱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22.1%,涌現出以新時代造船、揚子江船業為代表的造船龍頭。2023年揚子江船業手持訂單量居全球第五、全國第一,新時代造船手持訂單量居全球第八、全國第四。作為國內規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全國民營造船基地,靖江準確把握船舶產業周期和產業機會,搶抓入選國家先進制造產業集群的重大機遇,引導兩大龍頭企業加快LNG氣體船、超大型VLCC船等高技術和高附加值船舶研發制造,加快布局新揚子綠色高技術清潔能源船舶制造、新時代新能源動力船舶制造兩個百億級項目,全力拓展高端船舶市場。
依托核心企業延鏈。充分發揮核心企業作用,大力推進以核引鏈、以核延鏈,引導上下游關聯企業集聚。圍繞金屬材料產業,充分發揮“青山系”企業鏈式效應,重點引進一批市場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不銹鋼精深加工項目,引導一批高性能合金、高品質特殊鋼生產企業集聚,拉長產業鏈條。圍繞深海深井產業,支持海工裝備企業積極拓展礦用鏈、漂浮式風電系泊系統,引導礦山裝備企業加快模塊化、成套化采礦裝備研發制造,全力打造“港、礦、井、海”四位一體的重裝產業園。圍繞生物醫藥產業,積極策應泰州大健康產業發展布局,用好億噸大港、糧食物流、能源保障、生物發酵工藝等方面優勢,積極向合成生物領域拓展,加快發展生物基材料。
聚焦新興賽道建鏈。持續關注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的新產業賽道,把握產業發展機會,全力搶占先機。圍繞航天航空產業,以凱飛航空結構件項目竣工投產、航天信控火箭發動機項目簽約落地為契機,發揮港口“大進大出”集疏運優勢,積極拓展航空零部件、航空復材、低軌通信、碳纖維等賽道,布局建設航空產業園,打造長三角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圍繞新能源產業,研究頭部企業擴張動態,重點關注船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新能源裝備等產業賽道機會,爭取龍頭布局,加快融入長三角新能源產業集群。
打造專業園區聚鏈。堅持把專業特色園區作為產業聚鏈成群的重要載體,按照“一個優質產業一個專業園區”的思路,依托龍頭鏈主企業,招引上下游企業入駐,打造一批“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的專業化園區,拓展新質生產力承載空間。
二、聚焦制造端發力,鞏固裝備制造核心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靖江將緊扣裝備制造關鍵環節、重點領域,轉變生產方式,鞏固競爭優勢,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夯實制造基礎。
加快發展成套裝備。鼓勵企業大力發展行業成套裝備,推動裝備制造由電機、泵閥、管材等基礎零部件與基礎設備,向成套整機裝備轉型,實現裝備制造優勢集成。在石化成套裝備領域,充分利用泵閥、壓力容器、緊固件、密封件等方面制造優勢,大力發展乙烯裂解爐、制氫轉化爐、合成氣轉化爐等成套化產品,積極向大型石化專用裝備模塊化、集成化制造領域拓展。在大型采礦機械領域,發揮工程機械、冶金裝備制造優勢,推動礦物設備及礦物鋼結構生產,向大型成套采礦機械制造轉型。在核電裝備領域,發揮核電裝備配套優勢,全力招引高端涉核裝備制造基地項目落地,研發制造核電成套裝備。此外,強化成套裝備制造企業牽引作用,推動相關配套企業集聚發展,打造一批成套裝備制造產業園。
加快推進工藝突破。一方面,推動傳統壓鑄向一體化高壓壓鑄轉型。聚焦大型一體化壓鑄結構件、小型精密壓鑄件,加快推動一批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結構件、MiniLED顯示背光源鋁鎂合金背殼、高端口紅管精加工等壓鑄項目落地,以一體化高壓壓鑄工藝突破,推動傳統制造業降本增效、流程重塑。另一方面,推動減材制造向增材制造發展。依托航空產業園建設,發揮金屬材料產業優勢,全力招引航空零部件3D打印設備生產制造項目,積極拓展3C產業3D打印領域。
加快擁抱智能制造。以制造業為基座,嫁接人工智能、數字信息等技術,加快數實融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一方面,推動裝備產品的智能化。發揮賽德力全球離心機診斷中心的示范效應,引導制造業企業圍繞現有裝備產品,探索加裝智能化單元,實現感知記憶、計算傳輸、智能控制等功能,推動進入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的生產線。另一方面,推動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圍繞優勢特色產業、重點骨干企業,通過改造生產線、加裝智能化設備、“機器換人”,將人工智能、數字化技術應用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全流程,有效降低產值成本率,全面提高生產效能。
三、突出多元化發展,加快推進企業跨界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幫助市場主體重構組織模式,實現跨界發展,打破時空限制,延伸產業鏈條。”靖江將引導企業轉變發展模式,打破行業發展界限,推動不同產業資源相互滲透重組、加乘借力、邊界消弭,實現跨界融合發展,加快形成第二增長曲線。
向新興領域跨界。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持續攀高的新形勢,一方面,推動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走向“輕量化、一體化、智能化”,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新賽道;另一方面,引導一批光電顯示、電機電器等非汽車零部件企業切入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賽道,拓展車載背光模組、商用車氫燃料發動機電機、新能源車用視覺跟隨系統電機等領域,實現跨越發展。
向服務型制造轉型。鼓勵支持制造業企業加快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知識產權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廣工業設計、柔性化定制、供應鏈管理等新模式,實現由單一產品供應商向解決方案供應商和定制服務商轉變,拓展增值服務收益。
向總部經濟、平臺經濟拓展。鼓勵本土企業在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的同時,把研發設計、高端制造等核心環節留在總部,引導高端產業、創新成果、核心要素回歸,做大做強總部經濟。鼓勵南方小麥交易市場、美好超市等平臺型企業,在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場景創新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增強平臺企業競爭力。
四、強化創新鏈賦能,不斷激發創新發展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靖江將積極策應長三角跨區域協同創新,進一步健全創新體系,完善創新生態,全面釋放創新活力。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圍繞“從0到1”基礎研究階段,鼓勵優質企業積極融入國家實驗室、大院大所創新體系,主動跟蹤對接前沿科技成果,搶抓新賽道產業成長機會。重點關注“從1到100”產業化突破階段,圍繞合成生物、連續流微反應、數字孿生、半導體裝備、氫能儲能裝備等方面,分領域打造一批產業創新中心,催生孵化一批產業化攻關成果。
以離岸孵化落地科創成果。依托專業園區、龍頭企業,聚焦“北上廣深”等創新資源富集地區,加快布局建設一批離岸創新中心,圍繞合成生物、人工智能、半導體裝備等新興領域,加速離岸孵化,強化科技招商,加快落地一批科創項目。
以公共平臺強化要素支撐。聚焦精密制造、數字孿生、深海深井等領域,開發一批行業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檢驗檢測、綠色鑄造、表面處理等公共服務平臺,提高產業創新支撐能力。
以人才支撐筑牢創新根基。一方面,抓好企業家這個核心。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尊重企業家創造,健全政企溝通機制,引導企業堅定產業創新方向,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步伐。另一方面,抓住高技能人才這個關鍵。牢固樹立“一條產業鏈就是一條人才鏈”的理念,“一產一策”精準制定人才引進政策,積極實施“馬洲科創團隊”“馬洲英才工程師”引進計劃,全力招引一批科技領軍人才、技術大拿、科創團隊。發揮常州大學懷德學院、江蘇省靖江中等專業學校等主陣地作用,用好公共實訓中心等平臺資源,加大科技型、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培養力度。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靖江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
責任編輯:梁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