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肩負著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的時代使命,民營企業是打造這個“重要陣地”的主力軍,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企業家是創新的主體。工商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民營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作為政府管理和服務民營經濟的助手,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推動組織創新、體制創新、環境創新、技術創新和引領創新,著力構建支持企業家專注創新發展的有機體系,服務引導民營企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一、推進組織創新,構建支持企業家創新發展的筋骨
企業家創新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受企業經營結構、行業生態系統、外部資金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要積極探索企業家創新發展的特點規律,從企業家創新發展的內部需求和外部保障入手,調整重構便于激發創新發展活力的組織體系。
引導企業完善經營架構。鼓勵民營企業打破現有組織架構,采取平臺化、扁平化、垂直化等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管理方式,減少管理層級、加快決策過程、提升執行效率。引導民營企業采取跨部門協作方式,打破信息孤島,推動開放共享,促進不同領域、不同背景、不同專業人員自由交流,不斷激發創新火花。支持民營企業圍繞經營管理開展互學互鑒,針對數字化智能化生產和市場營銷特點,通過協調機構研究、組織案例研析、開展跨國研學等方式途徑,提高民營企業管理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水平,促進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轉變,發揮現代管理科學在提升企業經營水平和創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協助企業構建生態系統。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一方面要與政府各部門機構形成合作機制,建立常態聯系,聯合開展活動,共享政府資源,協同支持企業家創新;另一方面要與高校、研究機構、金融機構和創業園區建立合作關系,組織聯合調研,定期交換信息,為民營企業探索新技術、挖掘新市場、搶抓新機遇提供有力支撐。注重發揮用戶需求和市場趨勢的導向作用,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圍繞創意設計、技術開發、售后服務等企業經營過程,幫助民營企業建立無縫銜接的創新鏈路。堅持沿著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推進商協會建設,發揮產業鏈鏈主企業主體地位優勢,整合供應鏈關聯企業資源密集優勢,運用創新鏈科創企業知識共享優勢,以商協會為載體創建完善服務鏈,為企業家創新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支持。
幫助企業拓寬資金渠道。金融是經濟的血脈,也是創新的重要基礎。推動金融系統深化改革,強化金融市場機制作用,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眾籌等多元化融資模式,豐富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從制度上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降低科創企業融資門檻和成本,推動銀行系統增加對創新項目的信貸支持,擴大知識產權在信貸審批中的抵押作用,為創新型企業注入源頭活水。協調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企業家創新行為,采取設立專項基金、編制專項預算、分配專項資金等辦法,為創新項目提供有利的基礎條件,支撐企業家的創新設想和科技研發,幫助企業家把創新由概念變為原型、走向市場。
二、推進體制創新,構建支持企業家創新發展的肌體
要發揮經濟服務職能,聚焦高質量發展,研究新質生產力理論,適應經濟高效運行需求,推動現有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助力構建新型生產關系的先行地,為企業家創新提供更加穩定的機制保障。
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圍繞民營企業反映集中、訴求迫切、影響深遠的問題,組織力量集中開展調查研究,通過政協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專報等渠道,推進政府部門深化市場化改革,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減少政府不恰當干預行為,切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繼續推動政府部門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探索實施聯合執法檢查模式,督導“一網通辦”“一卡通辦”等網絡化辦事模式向多個領域拓展,切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讓企業家更加專注產品開發、服務提升和技術改進等創新活動。強化商會黨建工作,引導企業參與社會治理,推動商會黨建和會建、企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經濟工作與統戰工作協同發展,為經濟服務改革奠定堅實基礎,提供有力保障,匯聚智慧力量。
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支持司法部門建立健全適應創新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快實現規則公平透明,為企業經營提供穩定可預期營商環境。聯合司法部門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推動細化法律規定、簡化司法程序、提高執法效率,讓企業以法律武器解決商業糾紛。推進產權保護制度落實,明確產權界限、清晰產權特征、劃清產權歸屬,減少法律不確定性,增強企業家的安全感和投資熱情。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通過組織教育培訓、建立服務平臺、推動國際合作、參與立法監督等渠道,協助探索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和維權機制,避免企業發生侵權行為,幫助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為創新筑起堅固的“護城河”。
推動制度規制開放。制度型開放是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要發揮服務商會、掛鉤企業、聯系企業家的天然優勢,了解掌握民營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難點熱點堵點痛點,更加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積極參與政府部門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為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貢獻力量。推動民營企業加強國際合作,聚焦我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參與能源、稅收、金融、綠色發展、減災、反腐敗、智庫、媒體、文化等領域的多邊合作平臺建設,主動構筑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和合作平臺。加強與境外工商社團聯系,組織跨國交流活動,搭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對話平臺,學習了解國際先進制度經驗,與政府有關部門共同推進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
三、推進環境創新,構建支持企業家創新發展的空間
企業家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社會活動,要發揮企業家參政議政的獨特優勢,推動政府營造有利于創新思維培養、有利于創新火花迸發、有利于創新靈感閃現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文化環境。
創新條件要配套。協調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宜居宜業、宜學習、宜創新”的標準要求,加強城市規劃和設計,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建設運營交通、通信、學校、醫院、商場、公園等社會公共設施,增強城市功能的通用性、便捷性和舒適感。協調推進綠色建筑標準,采用節能環保材料,應用智慧能源系統,提高城市設施能源使用效率,形成貼近自然的生活環境,為激發創新提供綠色原生態的客觀條件。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加強城市公共設施維護,保持街區環境整潔,強化社會末端治理,提高城市人文素養,提供滿足高素質人才創新需求的社會公共環境。
創新區域要集聚。遵循產業集聚理論,放大產業集聚效應。聯合政府有關部門發揮政策引導功能,通過稅收優惠、資金扶持、人才引進等政策工具,推動創新資源、創新人才、創新平臺等創新要素集聚,形成創新活動高度密集、創新能力高效展示、創新成果高速產出的獨特區域。充分釋放市場功能,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實施國企民企同等待遇,減少市場準入限制、打破行業壟斷、鼓勵公平競爭、優化資源配置,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引導企業向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集中。充分調動社會創新資源,構建良好的政商關系,加強產業、學術、研究、市場等部門機構合作,推動形成創新要素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協同創新新格局。
創新文化要發展。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創新、引導創新的社會氛圍,從物質和精神層面制定出臺包容企業家創新失敗的政策規定,使企業家放下包袱、排除雜念、專注創新。營造學習新知識、學習新技能的文化氛圍,政府、企業、學校相結合為社會成員制定職業規劃、提供技能培訓、給予發展機會,依托高素質人才隊伍支撐企業創新蓬勃發展。引導民營企業培養創新文化,建立以創新為核心價值的企業文化,通過企業家的自身行為示范,展現對新思維、新創意、新想法的開放包容態度,以實際行動鼓勵員工開展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流程創新。引導民營企業把握創新文化發展方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借鑒世界跨國企業和百年優秀企業文化建設經驗,從企業創業發展的奮斗歷程中總結提煉企業文化精神,形成企業獨特文化、反哺企業創新發展。
四、推進技術創新,構建支持企業家創新發展的載體
企業家創新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技術。要從企業家創新的實際需要出發,推動建立涵蓋市場開發、需求設計、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工業生產、售后服務的全方位技術支持體系。
堅持市場主導。引導和支持企業家根據市場需求創新,協助企業精準預測行業發展趨勢,準確定位市場潛在需求,切實選準創新的切入點突破口,避免沒有效益的創新和脫離實際的創新。關注國際市場行情,采取參加國際重要展會、開展國際技術合作、舉辦行業技術交流等方式,了解行業前沿情況,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推動創新成果國際化,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加強創新風險管控,動態跟蹤市場風向,科學分析企業面臨的風險,及時調整創新方向、改變技術路線、創新營銷手段,不斷提高創新收益、降低創新風險。
搭建技術平臺。推動構建開放創新平臺,通過橫向聯系政府部門、深度對接高校和研究機構、廣泛凝聚商協會力量等渠道,整合資源支持孵化器、加速器、眾創空間等開放式創新平臺建設,加速知識流動,推動技術轉化。增加商務服務供給,采取市場主導、政府支持、企業投資的方式,圍繞企業管理、信息咨詢、科技推廣、技術轉化等領域大力發展商務服務業,提升服務供給質量,為企業家創新提供優質的技術支持、實驗條件和專業服務。促進產學研合作,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對接,建立合作研發、技術轉讓、收益分享的良性機制,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生態圈。
加強人才服務。技術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創新人才引育模式,幫助民營企業增強人才引育與企業長遠發展的匹配度,特別是規模較大企業應當注重引進具有前瞻性理論和技術的研究人才,通過加強基礎性、原創性、顛覆性研究,改變企業前沿科技研發不足、創新成果競爭力不強的問題。搶抓人才引進機遇,協調政府有關部門支持民營企業抓住人才引育的寶貴時機,在世界格局加速調整和國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情況下,迅速開展“搶人”行動,瞄準經濟低迷地區的下崗人才、政局動蕩地區的外流人才和西方發達地區的跳槽人才,大力引進各行業各領域先進領軍人才。完善人才引育條件,針對全球各國生活習俗、傳統文化、法律體系等方面的地區性差異,協調政府制定出臺針對性人才政策,引導企業提供個性化物質條件,政企合力形成人才引育的強大合力。
五、推進引領創新,構建支持企業家創新發展的靈魂
企業家精神是創新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筑牢依法合規經營底線,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新時代加強民營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引領是工商聯的首要任務,要切實把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作為思想引領的重要內容和實現途徑,聚焦聚力,抓緊抓實。
學新理論強基。把握政治思想工作客觀規律,既解決思想疑惑,又解決實際問題,虛實結合增強獲得感,達到提信心、促共識、固根本的目的。一方面,推動思想進步,發揮工商聯和所屬商會、民營企業家宣講團、張謇企業家學院等作用,在解惑解難上下功夫,將學習貫徹新質生產力理論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切實將新思想、新理論、新理念具化為民營企業熟悉理解的發展方向、發展方法、發展動力,鞏固擴大高質量發展的思想根基。另一方面,注重物質轉化,通過改進經濟服務方式、幫助防范化解風險、開展合規建設行動、提升經貿交流成效等具體工作,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將新思想、新理論、新理念物化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成效,增強思想引領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感召力。
用新方法增效。針對民營經濟領域思想引領工作對象眾多、訴求多元、充滿活力等特點,推動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矩陣提質增效,推進民營企業思想文化創新發展,突出信息技術、平臺載體運用,以思想引領質量效益提升。積極研究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方法路徑,堅持抓好教育引導工作的基礎上,探索全過程閉環培育工作,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由紙上、課上、會上向細處、實處、心靈深處突進,在潤物無聲中促進轉化,在滋養心神后穩固效果。
向新群體覆蓋。堅持用發展的思維開展工作,與時俱進調整充實思想引領工作內容、擴大覆蓋范圍。始終強化傳統產業、傳統行業民營經濟人士思想引領,深刻闡釋“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兩個健康”等重大方針政策的豐富時代內涵,學習理解新質生產力的內在本質,跟進解讀形勢政策變化,堅定發展信心,鼓勵大膽發展。密切跟蹤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發展,主動接觸涉業群體,通過推動建立商協會、發展代表人士等途徑開展工作、做好服務。創新實施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教育培養“青藍”工程,推進思想引領工作全覆蓋無死角。
(熊杰: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殷利明: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四級調研員)
責任編輯:張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