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分析了貴陽市林下食用菌種植的優勢,介紹了該市林下食用菌種植的整體情況和主要做法,針對當前林下食用菌種植存在的種植總體規模小、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不完善、科技含量不足及輻射帶動能力有限等問題,提出了強化政策支撐,優化產業布局來促進林下食用菌的產出數量及質量;切實加強政策指導,注重技術宣傳來促進林下食用菌投產豐產;加大政策支持,提供技術幫助,培育壯大農業經營主體,穩定利益共同體,提高輻射帶動能力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食用菌;種植;發展現狀;問題;對策;貴州省貴陽市
中圖分類號:S64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3.048
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承德考察時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由此可見,農業產業發展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同時也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和主導,在助推我國農業農村全面升級中發揮著主體作用,是解決農業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持續做優做強農業特色產業,才能保持鄉村經濟發展的旺盛活力。
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既能夠保護環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能夠增加農民收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飲食需求,是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選擇。目前,我國已有多個省份和地區,如廣西、湖北、福建、云南等地都在發展林下經濟食用菌種植產業[1-2]。貴陽市具有豐富的林業資源,近年來,貴陽市將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作為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的一個突破口[3],在全省農村產業革命和食用菌產業迅速發展的帶動下,也逐步發展壯大,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且通過特色產業的進一步做大做強和提質增效,逐步培育壯大了一批農業經營主體,穩定了利益共同體,提高了周邊的輻射帶動能力,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共同致富,促進了農村全面發展。
1" 發展優勢
做大做強農村產業是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農村具有豐富的林業資源,應充分利用、發展好林下經濟產業。林下經濟屬一種人工生態經濟復合系統,其優點是投資小、見效快,其發展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通過資源共享,促進培育特色農業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同時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貴陽市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面積達43.23萬hm2,森林覆蓋率達到55.3%,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三,貴陽各區縣山區自然資源豐富,具有基因、物種、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優勢與特色,非常適合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發展,在貴陽市發展林下經濟既能合理利用林區自然資源,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又能拓寬農副產品來源,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是經濟繁榮和鄉村產業發展的保證。
2" 主要做法
近年來,貴陽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截至2022年12月底,貴陽市發展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9.32萬hm2,林下種植利用林地面積4 680 hm2。累計種植林下食用菌523.33 hm2,產量達0.4萬t以上,產值近2億元,除云巖、南明兩城區以外的各區(市、縣)均有種植。產品在滿足本地市場的同時,還銷往重慶、成都、上海、廣州等地。特別是紅托竹蓀和大球蓋菇2個品種,已成為貴陽貴安林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特色優勢品種,帶動就業30多萬人次。貴陽市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發展的時間不長,但是卻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其主要做法如下。
2.1" 抓品種布局,合理做大規模
近年來,貴陽市緊緊圍繞市場保供及優勢特色,主推大球蓋菇、紅托竹蓀、冬蓀、羊肚菌等主栽品種。大球蓋菇可在每年10月到第二年6月上市,紅托竹蓀可在每年6月到10月上市,冬蓀可在10—12月上市,羊肚菌可在1—4月上市。通過品種的合理布局,實現林下食用菌產品周年保供。林下發展的品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質量佳、發展前景好,非常受市場的歡迎。
2.2" 抓模式創新,切實提升效益
貴陽市通過對外招商等項目,加快培育主體多元化、運行市場化、服務專業化的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村集體+農戶”等多種發展模式,培育了多家林下食用菌發展經營主體。
2.3" 抓技術支撐,提高科技含量
貴陽市充分利用周邊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科研單位的聚集優勢,積極聯合開展林下食用菌高效種植技術集成、示范及推廣。聯合貴州省農科院品質研究所、貴州大學食用菌研究院等開展揭榜掛帥、下沉農技服務等工作,在各區(市、縣)林下食用菌種植示范基地開展紅托竹蓀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取得了良好效益。
2.4" 抓產業配套,推動產業升級
貴陽市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建設產業配套設施,推進全產業鏈發展。已投資建設多個珍稀菌菌種廠,大大提高了紅托竹蓀、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的種植數量;建設完工投產使用的凍干生產線,年處理各類鮮菌近千噸。
2.5" 抓產業謀劃,推動提質增效
貴陽市結合林下經濟發展規劃,聚焦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發展重點,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加大招商引資及扶持力度,整合各級各部門政策、資金及人才等資源,充分利用好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貴陽分院平臺,加強與貴州省農科院品質研究所、貴州大學食用菌研究院、貴州農職院等科研院校所合作,以項目為抓手,重點突破紅托竹蓀和大球蓋菇2個單品,圍繞林下食用菌產業發展、品牌打造、成果轉化、人才合作、項目合作等相關工作,持續穩步推進貴陽貴安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高質量發展。
3" 存在的問題
3.1" 總體規模小,發展不平衡
貴陽市目前發展林下食用菌種植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和其他周邊林下種植較發達的省市,如福建、云南等省相比較,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現在總體種植規模偏小、種植布局分散,缺乏統一成規模的規劃。貴陽市林下食用菌種植地點主要集中在開陽縣、花溪區、烏當區、清鎮市4個區(市、縣),其他區、縣零星分布,且種植模式和品種相對單一,難以滿足整個市場多樣化需求。在食用菌生產總量中,林下種植的數量所占比重較小。
3.2" 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規模種植受限
因林下食用菌種植選址應為無人干擾的清凈林地,而受貴陽市多以山地、丘陵為主的地形影響,各區(市、縣)具備這種條件的林地往往為斜坡陡地,直接影響大型機械設備進場,導致林下食用菌種植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同時也不能保證林下食用菌的大規模種植,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貴陽市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的發展。此外,由于貴陽市林業資源豐富的地區多為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這些地區存在著一些制約林下經濟發展的客觀問題,如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較薄弱,當地政府和農民產業發展認識不夠等,沒有建立規模化發展的長遠目標,限制了林下食用菌種植技術的發展。
3.3" 科技含量不足,種植技術未完全攻破
目前貴陽市主推菌種為大球蓋菇、紅托竹蓀、羊肚菌等,對市場暢銷的其他品種如牛肝菌、松茸菌等的林下種植技術尚未突破,科技含量支撐不足。在院校合作方面,雖通過與貴州省農科院品質研究所、貴州大學食用菌研究院開展揭榜掛帥、下沉農技服務等工作方式,對林下食用菌種植技術開展示范推廣,但由于合作時間不長,技術交流還不夠充分,產、學、研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導致相關科技人才匱乏,科技轉化成果能力較弱。
3.4" 產業鏈條不健全,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近年來貴陽市通過產業招商、引進項目等方式,積極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但數量與其他周邊林下食用菌種植發達地區相比,仍然顯得不足,且因受到宣傳力度不夠、相關栽培技術人才匱乏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大型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數量更是顯得十分有限。此外,貴陽市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以鮮品或干品銷售為主,精深加工產品少,產品附加值低,產業鏈條不健全,周邊輻射帶動能力不夠強。又因種植食用菌的林區多在經濟不夠發達、交通不夠便利的區、縣,林下食用菌種植戶缺少龍頭企業帶動,與市場對接不足,相關政策把握度不夠,導致食用菌產品銷路不暢,且銷售價格偏低。
4" 對策建議
4.1" 強化政策支撐,優化產業布局,確保產出數量質量
貴陽市要想把林下食用菌種植工作進一步做大做強,需要緊密結合當地林下經濟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實際,因地制宜地劃定出合理的食用菌種植生產區域,切實落地落實各項補助和相關支持政策,引導各農業經營主體逐步擴大規模,發展連片集中多樣化林下經濟帶,并在發展中建立特色產業帶,在區域內部大力發展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擴大種植規模,引導和鼓勵當地農戶加強市場對接,遵循市場的發展規律,進一步豐富食用菌品種的多樣性和模式多樣化,建立統一的標準及規范,加強管理,確保產出既有數量又有質量。
4.2" 加強政策指導,注重技術宣傳,促進提高種植力度
貴陽市各級政府對具備林下食用菌種植環境優勢的地區應進一步加強政策指導,加大宣傳力度[3],使農戶充分認識到生產發展對自身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及時了解林地食用菌種植的經濟效益,切實提高農戶林下食用菌種植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動力,增強其“造血功能”,及時做好林下食用菌種植技術的示范與推廣工作,借助全省農技人員揭榜掛帥、下沉服務等工作的力量,充分發揮廣大農技人員的技術優勢,加強技術支持和發揮好技術指導作用,深入持續推進林下食用菌投產豐產。
4.3" 加大政策支持,提供技術幫助,培育壯大經營主體
貴陽市應進一步加大對各區(市、縣)林下食用菌種植的龍頭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的支持力度,為其提供技術指導和信息幫扶,培育壯大更多的農業經營主體;制定相關的栽培技術規程與標準,規范生產流程,促進農業經營主體的產業規范化;積極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村集體+農戶”“公司+n”等多種發展模式,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優化農戶、企業、農業合作社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穩定的利益共同體,提高輻射帶動能力。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在此基礎上以打造品牌效應為著力點,使林下食用菌種植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特色產業。
4.4" 抓好產業謀劃,加強人才培育,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進一步聚焦林下食用菌產業種植發展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及扶持力度,整合各級、各部門政策、資金及人才等資源[4],加強與貴州省農科院品質研究所、貴州大學食用菌研究院、貴州農職院等高校、科研院校所合作,切實形成以項目為抓手,以共創為合力,以科技為支撐的目標,逐步突破暢銷品種種植技術。進一步做好農業技術人才培育工作,用好“培與引”的方式,著力培養一批本土高素質農民、種養殖能手、農村實用人才;通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村生活條件,吸引一批“新鄉賢”返鄉創業;加大資金投入,創造良好條件,引進外來人才,內外同力協作,促進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發展、品牌打造、成果轉化等產業一體化工作,持續推進貴陽市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慶飛,裴男才,文旺先,等.林下食用菌高效栽培助力鄉村振興——以江西省為例[J].南方林業科學,2022,50(1):73-78.
[2] 鐘 華,段麗華,周彬,等.昆明食用菌林下栽培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西部林業科學,2017,46(2):83-87.
[3] 趙湘江,楊 蘭. 貴州省林菌產業發展分析[J].林業科技通訊,2021(7):57-58.
[4] 尹建華,嚴毅,陳金龍,等.滇中地區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的優勢及建議[J].農村實用科技,2020(2):128-129.
(責任編輯:易" 婧)
收稿日期:2024-02-29
作者簡介:鄭麗(1984—),碩士,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E-mail:449231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