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問題導向營造幼兒自主探究式游戲環境,不僅能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促進其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為其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營造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確保游戲環境的安全性,并設計適宜的難度層次,以兼顧不同幼兒的個體差異。這種方式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探究,避免出現形式化和成人主導的傾向,使幼兒能夠在自由、開放且富有啟發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文章探討基于問題導向營造幼兒自主探究式游戲環境的價值和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一、營造自主探究式游戲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營造自主探究式的游戲環境能夠激活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潛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能夠基于個人興趣和好奇心,自主選擇游戲內容和方式,提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另外,這種環境有助于幼兒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幼兒在游戲中通過合作或競爭的形式進行探究,能夠學習溝通交流和協作共享的有效方法,體驗成功與挫折的歷程,從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二、基于問題導向營造幼兒自主探究式游戲環境的價值
在基于問題導向營造的幼兒自主探究式游戲環境中,幼兒面對精心創設且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需要親自動手操作、積極思考,并嘗試尋找答案。這一過程既能鍛煉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又能激勵他們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案,真正實現“在做中學”。
另外,通過不斷嘗試、挑戰與解決問題,幼兒能夠逐步挖掘并認識到自身的潛能,體驗到通過個人努力達成目標的喜悅,進而增強自我認同感,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同時,這種教育環境強調團隊合作與互動的重要性,能夠讓幼兒在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尊重他人觀點,提高其團隊協作能力。
三、基于問題導向營造幼兒自主探究式游戲環境的策略
(一)創設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
1.緊扣生活實際,引發幼兒共鳴。教師應以幼兒能直接感知與理解的現象或事件為出發點,確保游戲環境中所創設的問題情境緊密貼合幼兒日常生活實際,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從而引導他們在游戲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為了加深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其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在商店購物游戲中融入數學問題,讓幼兒分別扮演顧客或店員的角色,實際操作金幣兌換、計算商品總價等流程,以解決“如何找零”和“如何合理分配預算購買商品”等實際問題。教師可以打造一個模擬超市的游戲區域,配備各類商品模型和金幣道具等。當幼兒進入游戲環境時,他們需要自行選擇想要購買的商品,并計算其總價。例如,小明想買一盒價值5元的餅干和一瓶價值3元的果汁,他手中持有10元,那么他需要計算出總價為8元,并找出相應的金幣以完成支付。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不僅能體驗到購物的樂趣,還能在解決“如何正確付款”這一實際問題時,習得加法運算和貨幣換算的知識。同時,如果遇到找零不足或超出預算的情況,幼兒還需要思考如何調整購買計劃,這一環節能有效鍛煉他們的決策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真正實現“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的教學目標。
2.問題難度適中,引導幼兒探索。在為幼兒營造自主探究式游戲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確保所設計的問題符合幼兒當前的認知發展水平。這意味著問題的設置應兼具挑戰性和適宜性,既要能夠激發幼兒深入探究的興趣與求知欲,又要避免難度過高導致幼兒產生挫敗和無力感。為此,教師應深入了解每個幼兒的認知特點,精準把控游戲過程中的問題難度,確保幼兒在迎接挑戰的同時從中獲得成就感。
例如,在關于動物分類的科學探究游戲中,針對小班幼兒,教師可以提出“哪些動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哪些動物是生活在陸地上的”這樣的簡單二分類問題,讓小班幼兒通過觀察圖片、模型或實地參觀動物園等方式,嘗試對動物進行分類。這個任務對他們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在其認知范圍。針對大班幼兒,教師可以提出更為復雜的多級分類問題,如“哪些動物屬于哺乳類?哪些是鳥類?每類動物中又有何不同特點”等。大班幼兒需要結合已掌握的動物相關知識,進一步細化分類標準,進行深度探究。這種難度遞增的挑戰,既能滿足幼兒成長階段的認知發展需求,又能促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觀察力、分析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問題開放多面,鼓勵幼兒多思。為幼兒營造自主探究式游戲環境時,教師應鼓勵幼兒從多元視角出發并積極發散思維,以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放性問題能夠啟發幼兒打破思維定式,探索問題的多種可能性,從而鍛煉他們的創新意識和批判性思維。
例如,圍繞“建設理想的小社區”這一主題,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從社區規劃、環境保護和人際交往等多個維度進行設想和討論。教師可以組織一場主題為“小小城市規劃師”的建構游戲,并提出開放性問題:“如果我們要建造一個理想的兒童友好型社區,你們希望它有哪些設施和服務呢?”然后,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與同伴一起,運用積木、畫筆等工具,共同構思并構建理想中的社區模型。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有的小組可能會注重綠化,設計大面積的公園和綠地;有的小組考慮到生活便利,搭建了超市、醫院和圖書館等公共設施;有的小組關注社交互動,設立了游樂場、共享閱讀空間等場所。在游戲過程中,同組成員之間會不斷交流、碰撞思想,逐步認識到同一個問題可以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和解答。這種多元思考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創造力,還能讓他們在游戲中學會尊重他人,共同協作,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4.設計連續問題,構建知識體系。教師通過精心設計一系列相互關聯、由淺入深的問題,能夠激發幼兒對某個主題的持久興趣,促使幼兒進行深度探索,幫助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同時,教師應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確保幼兒在游戲中具有明確的目標和層次性,以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和系統化思維的發展。
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主題游戲中,教師可以提出基礎問題,如“種子是如何長成植物的”,激發幼兒初步的探究興趣。然后,教師可以細化問題,如“種子需要哪些條件才能發芽?土壤、陽光和水分分別在植物生長中起到什么作用?植物的不同階段有何特點”等。在游戲中,幼兒可以通過種植實驗,觀察和記錄不同環境下植物的生長變化情況,逐步解答這些問題。在具體操作時,教師可以準備不同生長階段的植物標本,或者打造模擬種植區,引導幼兒照料植物,親身體驗播種、澆水、施肥等環節。當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互相討論,或通過簡單的科學實驗來驗證猜想。通過這樣的遞進式探究,幼兒的活動被賦予更深層次的意義,不僅停留在簡單的娛樂層面,而轉化為一項具有顯著教育價值的深度學習體驗。
(二)提供豐富的材料與資源支持
1.材料豐富多樣,全面刺激幼兒感官。在營造幼兒自主探究式游戲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考慮到幼兒對于多感官體驗的需求,需要提供實物、圖片或音視頻等多樣化的游戲材料,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并進一步促進其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和內省智能等多元智能的全面發展。
以“動物世界”主題游戲為例,在實物方面,教師可以提供各種動物模型或毛絨玩具,讓幼兒觸摸、觀察,了解動物的形態特征;在圖片資料方面,教師可以側重展示各類動物的生活環境、習性和食物鏈關系等圖片,培養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在音視頻方面,教師可以播放動物叫聲的音頻或相關紀錄片,讓幼兒了解動物的聲音特點和行為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聽覺辨識和視聽整合能力。
2.材料可操作性強,鼓勵幼兒親手解決。教師應提供方便幼兒操作的實踐材料,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有目的的接觸和操作,深入感知并理解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在此過程中,幼兒可以自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從而在游戲化的學習情境中積累寶貴的實踐經驗,提高獨立思考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開展“小小建筑師”主題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積木、拼插玩具、紙板、剪刀、膠水等操作性強的材料,讓幼兒動手搭建房屋或其他建筑模型。在游戲開始前,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怎樣運用現有的材料搭建一座穩固且美觀的房子?”接著,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通過拆分、組合、拼接等,嘗試搭建不同的建筑模型。在此過程中,幼兒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主調整設計方案,如增加支撐結構、改變屋頂形狀等。在反復試錯和改進的過程中,幼兒不僅可以親身體驗搭建的樂趣,還可以提高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3.定期更新材料,持續激發幼兒熱情。在幼兒自主探究式游戲中,教師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精準把握幼兒興趣點的變化和探究活動的深入程度。為確保游戲環境能夠持續提供新鮮感和挑戰性,教師可以定期更新并豐富游戲材料。這種策略性的動態調整不僅能使幼兒保持對探究活動的熱情,還能促使他們在與不同事物接觸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觀察力、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關于動物生態系統的探究項目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小型自然角,提供塑料動物模型、植物種子、泥土等基礎材料,引導幼兒觀察和探索動植物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為了深入探究,教師可以依據項目需求,適時引入新的游戲材料,如模擬不同生態環境(沙漠、森林、濕地)的微縮模型、科普繪本和動物聲音識別卡片。這些新增材料使幼兒能夠根據個人興趣選擇不同的研究方向。通過持續更新和補充的游戲材料,教師能夠保持幼兒的探究欲,促使他們在解決問題和自我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成長。
結語
基于問題導向營造幼兒自主探究式游戲環境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促進其情感和社會性的健康發展。設計具有啟發性且貼近現實生活的游戲問題,既能滿足幼兒的認知發展需求,又能引導他們發現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在提供游戲材料時,教師應注重多元性,適時投放,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和全面發展。總之,這種教育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幼兒的理性思考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真正實現寓教于樂。
(作者單位: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