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對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部分教師對此缺乏認識,導致情境教學法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應用。為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應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在應用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對情境的觀察和分析,逐步掌握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情境教學法的價值,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積極地應用情境教學法。
一、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法應用的意義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還可以讓學生學會享受學習過程。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促進知識理解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任務較重,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并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習慣。小學數學知識尤其是其中的抽象概念,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如果教師不能給予學生充分的講解和指導,就會導致學生在知識理解方面出現困難。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轉變學習方式
在課堂上,教師創設一個有效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讓學生在探索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相應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活動經驗。實踐表明,教師創設實踐性的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能獲得數學知識,又能體會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嚴謹而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夠顯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將不斷挖掘和發現新的數學問題,通過實踐提高用數學的思想來審視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深入分析和有效解決,不僅可以培養批判性思維,還可以激發創新意識,并逐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法應用策略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并從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小學生雖然已經具備抽象思維能力,但是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親身經歷或興趣愛好入手,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五課“簡單等差數列求和”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創設以下教學情境:“某電影院有20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2個座位,最后一排有60個座位,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創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并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從實際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二)創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從中學習并理解數學知識。在創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時,教師應依據學生既有的知識基礎和經驗,精心設計問題,確保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理解數學知識。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各年級學生的智力與知識水平,適度調整問題的難度,構建一個高效的問題化教學情境。這樣的情境旨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主動探索。在實踐與探索的過程中,學生將通過實際操作,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進行假設、論證和反思,從而實現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減法的簡便運算”時,教師可以創設如下問題化的教學情境:“小明和父母一起出門逛街,小明的父親要買一只199元的手表,他自己有315元,小明的母親要買一件498元的大衣,她自己有650元。他們可以怎樣付款?付款完成后還剩多少元?”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三)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需要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活動,通過富有趣味性和互動性的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可以以具體、生動的方式呈現抽象的數學概念,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和理解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還能提高他們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同時,教師通過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不僅能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創設游戲化教學情境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創設游戲化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既應發揮其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顯著優勢,又應關注其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為此,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深入理解游戲化教學情境的實際應用,以積累足夠的游戲化情境創設經驗,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游戲化教學情境,避免游戲活動流于形式,以確保學生在游戲中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時,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且能滿足學生需求的游戲活動,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和信息技術,設計互動性強的數字化游戲,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設計游戲活動時,教師要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鼓勵學生通過小組競爭或合作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時,學校需要提供相應的資源和設備,使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游戲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增加課堂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此外,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解題思路與他們在游戲過程中的表現和參與度,通過即時反饋和表揚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乘法大富翁”游戲活動。在游戲開始前,教師需要準備一張大富翁游戲板,并在游戲板上設置多個格子,每一個格子都對應一道乘法題。然后,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成員依次擲骰子,并按照骰子的點數前進,到達相應的格子后,學生需要回答格子對應的乘法題。學生如果回答正確,則可以繼續前進;如果回答錯誤,則需要停留原地一次。在這個游戲活動中,學生通過擲骰子和回答問題,不僅能鞏固乘法口訣,還能在競爭與合作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能夠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形成團隊合作意識。教師可以在游戲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表現,并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個“乘法闖關”的線上游戲。學生在電子設備上進行游戲,每一關都會遇到不同的乘法題,只有答對才能繼續前進。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游戲中不斷挑戰自我,提高數學運算能力和邏輯思維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和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知識。
結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應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情境教學法的優勢,讓學生在數學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情境學習的樂趣。教師應創設生活化、問題化、游戲化的教學情境,指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實踐操作,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還應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對情境教學法進行改進和完善,從而更好地發揮情境教學法的作用,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作者單位:扶風縣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