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以其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情節和有趣的人物形象深受兒童的喜愛。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童話不僅是重要的教學內容,還是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工具。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選編了大量的童話作品,采用了“雙線并進”的方式,以語文要素為統領來編排童話課文。教師應該立足語文要素,挖掘童話課文中的育人元素,開展高質量的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設計閱讀、寫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能深入理解童話故事情節,體會童話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道德水平。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學語文童話育人的價值,并立足創設童話教學情境、挖掘童話育人資源、利用童話道理啟智、開展童話鑒賞活動四個環節,探索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育人的實施策略。
一、小學語文童話育人的價值
(一)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生學習童話故事中優秀的詞匯和生動的表達方式能夠提高語言應用能力,閱讀和復述童話內容能夠提高語言表達和閱讀理解能力。童話故事充滿了神奇的元素和豐富的想象力,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使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奇妙世界,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此外,許多童話故事蘊含著深刻的道德觀念,如誠實、勇敢、善良等。學生通過閱讀、討論和學習童話故事,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提升核心素養。
(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通常能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并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童話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交流平臺,學生通過集體閱讀和討論童話情節,能夠學會與他人溝通和合作,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同時,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能夠激發學生的模仿興趣,促使學生模仿積極正向的行為,這有助于學生保持樂觀的心態和積極的情緒,使他們更加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挑戰。此外,童話故事中的奇幻元素還可以幫助學生緩解焦慮和壓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二、小學語文童話育人的實施策略
(一)創設童話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創設契合童話故事情節的教學情境,能促使學生融入童話世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讓學生在學習童話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情境,鼓勵學生在情境中大膽想象和創造,充分發揮童話的育人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紙船和風箏》一文為例,教師可以創設“友誼的小船”“放飛心愿”兩個童話教學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個教學情境是“友誼的小船”。教師可以講述一個關于友誼的小故事作為課堂導入,讓學生思考什么是友誼。接著,教師可以引出課文《紙船和風箏》,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紙船和風箏,通過對話和表演再現課文中的情節。學生可以在表演過程中加入自己的創意,豐富表演內容。在表演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友誼的重要性,讓學生思考如何建立和維護友誼、如何包容和理解對方。
第二個教學情境是“放飛心愿”。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彩紙、塑料剪刀、膠水等道具,引導學生制作屬于自己的紙船和風箏,并在上面寫下心愿或祝福。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室外空曠的地方放飛風箏,并在放飛的過程中播放舒緩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放飛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撿回屬于自己的風箏并將其收藏起來,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心愿、祝福及在放飛過程中的感受。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讓自己的心愿成真的辦法,鼓勵學生積極追求夢想。
以上兩個教學情境可以發揮童話育人的作用,讓學生體驗到友誼的美好,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學習興趣。除了創設上述兩個教學情境,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感受到童話世界的神奇和美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挖掘童話育人資源,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童話故事通常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學生通過閱讀和學習童話,能夠逐步體會其中的道理,進一步提高道德水平。教師要深入挖掘童話故事中的育人資源,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同時,教師要利用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達情感,豐富其情感體驗。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話題討論、主題探究等方式,分析童話中蘊含的道德知識和道理,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大象的耳朵》一文為例。教師可以深入挖掘童話中的育人資源,讓學生通過扮演童話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探索故事中的道理,并通過分享、互動、交流等活動提高道德水平。《大象的耳朵》講述的是一頭大象因為耳朵與眾不同而引發的故事。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思考在面對他人與自己的不同時如何尊重他人,從而培養學生的包容心和同理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關道德觀念的問題,如“如果你是大象,你會以怎樣的心態對待其他動物”,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討論,然后根據學生的表達和分享給予積極的評價和指導,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決策能力,幫助他們理解道德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此外,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辯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道德觀念的基礎上,根據“大象該不該改變自己的耳朵”這一話題進行辯論,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和判斷能力。教師還可以深入挖掘童話中的育人資源,引導學生從適應環境、減少困擾、提高生存機會等角度進行思考,從保持個性、尊重自然規律、發揮自身優勢等角度開展敘述,以營造積極的辯論氛圍,促進學生吸收知識,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實現育人目標。
(三)利用童話道理啟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童話故事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童話故事中深刻的道理和智慧是一種寶貴的育人資源,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體會童話道理,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此外,童話故事作為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究事物的工具,能幫助學生掌握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教師要利用童話道理啟發學生,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為例。教師可以利用童話道理設計教學,在恰當的環節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講述的是一座老屋因為內心懷揣著一份舍己為人的善良而始終屹立不倒的故事,這個故事背后蘊含著相互支持的力量、相互幫助的溫暖和相互陪伴的美好。教師可以基于童話道理設計一系列問題,如“老屋總倒不了的原因是什么,它的特殊之處體現在哪些方面”“老屋每次接受小動物的請求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它為什么會愿意幫助小動物們”“老屋在為小動物們提供幫助的同時自身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老屋最后為什么選擇倒下,倒下是不是它最初的計劃”“你認為老屋身上有哪些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踐行這些品質”等。這些問題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童話情節和角色形象,理解童話中蘊含的道理。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童話故事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童話傳達的道理。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從老屋的品質角度出發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和實踐,讓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問題理解課文主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進而提高思維水平。
(四)開展童話鑒賞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
童話鑒賞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童話情節、人物和主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童話鑒賞活動作為教學補充,引導學生欣賞童話的文學美和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在童話鑒賞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同一主題下的多個童話故事,對比同一童話故事的不同版本,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學生深入體會童話的魅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巨人的花園》一文為例。教師可以開展童話鑒賞活動,鼓勵學生在鑒賞活動中進行童話創作,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巨人的花園》講述了一個關于分享和關愛的故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朗誦活動,指導學生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幫助學生深入體會童話的韻律和節奏。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巨人、孩子等角色的性格特點,分析不同角色在故事中起到的作用,讓學生從多角度鑒賞童話,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代入童話故事,感受角色的情感和心路歷程。
此外,教師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分享閱讀心得等活動,鼓勵學生復述故事情節,帶領學生從故事的主要脈絡和關鍵細節入手鑒賞童話,讓學生理解分享、友愛、改變等主題。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創作童話故事,或者為《巨人的花園》創編一個新的結局。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將自己創作的童話故事搬上舞臺,在表演中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實現語文學科的育人目標。
結語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影響著語文學科的育人效果。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時需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并不斷挖掘童話故事中的育人資源,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童話教學的質量,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果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