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成為教育實踐中的重要任務之一.本文以初中數學“讓學+”課堂為背景,探討如何通過多種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研究表明,通過采取相關教學策略,教師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教師的引導和支持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讓學+”;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數學是一門需要不斷練習和思考的學科,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成為每位數學教師的關注點.本文以初中數學“讓學+”課堂為背景,探討如何通過多種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1 初中數學“讓學+”課堂的基本概念
初中數學“讓學+”課堂,聚焦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探尋指向“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素養教學有效策略的生本課堂.它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數學“讓學+”課堂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指導者.學生通過參與討論、合作解決問題等方式,積極主動地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和動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初中數學“讓學+”課堂倡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和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合作.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可以互相啟發和幫助,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和質量.初中數學“讓學+”課堂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創造力.初中數學“讓學+”課堂注重及時的反饋和評價,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學習進步和不足之處.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和評價反饋等方式,及時指導學生,調整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初中數學“讓學+”課堂的實施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技能和教育理念.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引導能力,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2 初中數學“讓學+”課堂的教學意義
初中數學“讓學+”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注重學生主體性和問題導向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讓學+”課堂通過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解決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數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具備分析問題、推理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讓學+”課堂中,學生通過分析實際問題、探索解題方法,培養了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不僅對數學學科的學習有益,也對學生其他學科的
學習以及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合作學習是“讓學+”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和交流,互相啟發和幫助,促進他們的合作能力的發展.學生不僅可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觀點,還可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而“讓學+”課堂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學生可在自主學習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力,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3 “讓學+”課堂實踐中的學習動機激發策略
3.1 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動機
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學習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讓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中,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和有趣的數學探究任務是一種有效的策略.
通過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些問題可以與日常生活、實際問題或跨學科內容相關,旨在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例如,可以提出類似于“你知道家里的電費是如何計算的?”或“如何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環境保護問題?”等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
設計有趣的數學探究任務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主動性.這些任務可以包括數學游戲、數學實驗、數學建模等形式.例如,組織學生進行數學游戲比賽,讓他們在競爭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和挑戰;或者設計數學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來發現數學規律;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建模,讓他們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這些任務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
在“讓學+”課堂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引導者和指導者.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啟發性的提示和指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發現問題.例如,給出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引導學生提出假設、提供一些解題思路等.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3.2 提供多元的獎勵機制
提供獎勵機制是在“讓學+”課堂中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動機的重要手段.通過給予表揚、獎狀、小禮品等形式的獎勵,可以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做出積極的努力和表現,促進他們的學習動機的增強.
獎勵應該與學生的努力和表現相關.在“讓學+”課堂中,學生通常需要主動參與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他們的努力和表現應該得到認可和獎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一些可量化的目標或標準,并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相應的獎勵.例如,學生完成了一項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究任務,可以給予表揚和獎勵;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也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這樣,獎勵就與學生的努力和表現緊密相連,能夠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獎勵應該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個性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能力和需求,因此獎勵應該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個性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喜好,設計不同類型的獎勵.例如,有些學生可能對獲得獎狀和榮譽感興趣,可以設立“最佳探究者”“創意大師”等獎項;有些學生可能對小禮品或小紀念品更感興趣,可以準備一些小禮品作為獎勵.通過個性化的獎勵方式,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獎勵應該具有及時性和可見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得到及時的反饋和獎勵,以便他們能夠明確自己的努力和進步.因此,教師應該及時觀察、評價和獎勵學生的學習表現,讓學生能夠有所感知和認可.同時,獎勵應該具有一定的可見性,可以通過在班級公告欄上展示獲獎學生的名字、照片或作品,讓全班同學和家長都能夠看到.這樣,獎勵不僅能夠激勵受獎學生,還能夠對其他學生起到示范和激勵的作用.
此外,獎勵應該與學習目標和價值觀相一致.在“讓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目標是自主探究和發現問題,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獎勵應該與這些學習目標相一致.例如,教師可以給予那些在探究過程中提出有創意的問題、展現出創新思維的學生更多的獎勵;或者給予那些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應用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生特別的表揚和獎勵.
3.3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在“讓學+”課堂中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動機的重要途徑.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可以感受到自主探究的樂趣和成就感,并更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
教師應該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在“讓學+”課堂中,學生需要感受到自主探究的樂趣和獲得成就感,因此教師應該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例如,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小游戲或小活動,讓學生在愉悅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或者在講解某個知識點時,利用幽默或趣味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師應該組織一些小組競賽和學術比賽等活動.小組競賽可以讓學生在團隊中相互協作、共同進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學術比賽則可以讓學生在知識的角逐中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和能力.組織這些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愉悅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獲得成就感,同時也能夠通過比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心得.在“讓學+”課堂中,學生需要主動探究和解決問題,因此他們會有很多有意思的學習經驗和心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心得,讓其他同學也能夠受益并得到啟示.通過分享學習經驗和心得,不僅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教師應該贊揚和鼓勵學生的積極表現.在“讓學+”課堂中,學生需要主動探究和解決問題,這需要他們具備一定的自信和勇氣.因此,教師應該及時贊揚和鼓勵學生的積極表現,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成就.例如,當學生提出一個有創意的問題或者解決了一個困難的問題時,教師可以給予表揚和獎勵.
3.4 鼓勵學生合作學習
鼓勵學生合作學習是在“讓學+”課堂中非常重要的一點.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在交流、討論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組活動和項目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小組活動可以是一些小組討論、小組項目或小組研究等,通過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可以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相互借鑒和補充彼此的想法,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發揮各自的專長和優勢,相互學習和相互促進,提高學習效果和成績.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指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進行探究和解決問題.在“讓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一個感興趣的主題,然后分成小組展開合作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共同收集信息、分析數據、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合作探究,學生不僅能夠獲得知識,還能夠培養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
教師可以設立一些合作學習的獎勵機制.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需要相互協作、共同進步,因此教師可以設立一些獎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例如,可以給予合作學習中表現優秀的小組或個人一定的獎勵,如表揚、小禮物或獎狀等.這樣的獎勵機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
此外,教師應該及時給予學生合作學習的反饋和評價.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需要相互交流和合作,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合作過程、參與討論和解決問題的情況,以及小組成果的質量等進行評價.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讓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設計趣味性強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獎勵機制和及時反饋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這些策略的實施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本文系南通市“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青年教師專項課題《指向學科育人的初中數學“讓學+”課堂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QN2021068)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周琴.指向凸顯學生主體性的小學數學“讓學課堂”實踐研究[J].教育界,2023(36):29-31.
[2]吳小燕.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讓學”教學實踐[J].學苑教育,2023(32):28-30.
[3]劉亞東.基于“讓學引思”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3(10):40-42.
[4]顧多朵.“主體性”視域下小學數學“讓學課堂”的建構[J].新課程導學,2023(20):74-76.
[5]貝雪芬.“讓學”理念下,如何打造數學生動課堂[J].讀寫算,2023(19):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