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作為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可以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夯實基礎,對實現學生高效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部分教師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在開展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教學時,仍存在較多的問題.本文針對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在初中教學中的作用與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針對相應問題提出教學優化策略,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邏輯推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與智力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水平,此階段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生學習階段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習慣與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數學學科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學科之一,也是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環節,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至關重要.由此可見,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值得教師深入探討分析,從而達到現代化教育理念對教師的教育要求.
1 培養初中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作用
1.1 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數學體系
數學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嚴謹性的特點,數學體系的構建需要以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為前提,這樣才能夠使初中學生具備數學學習所需要的思維品質,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數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數學應用的生活化,即需要學生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數學的實用性特點,促使學生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并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元素合理地進行融合.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知識與經驗,促進其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并有效地促進核心素養理念的落實.
1.2 有利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初中學生學習數學必備的技能,也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培養初中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促使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感受到數學學科的有趣之處,享受知識探究的樂趣.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具有重要的影響.另外,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可以促使學生自主進行知識的探索,并在探索中積累一定的知識與經驗,這對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具有推動作用.
2 邏輯思維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大部分教師雖然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了深刻認知,并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但是,部分教師由于對邏輯思維能力的理解不夠深入,甚至缺乏明確的目標與方法,導致教師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無法激發教師對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興趣,從而使部分教師將教學方向調整到原有的模式,甚至部分教師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只是流于形式.這就導致教師繼續陷入原有的教學瓶頸,無法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3 基于邏輯推理能力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3.1 結合生活元素,喚醒思維意識
數學由于其具有邏輯性與抽象性的特點,容易造成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過程比較枯燥,無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熱情.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時,應注意到學生可能出現的這種狀況,通過將數學與生活元素相結合的方式,拉近數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這對喚醒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 在講解八年級(上)的“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時,在授課前的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進行展示,如蜻蜓、蝴蝶、十字結等.在展示圖片的同時,教師讓學生以同桌之間合作的方式,展開對展示圖形的分析與探討,并分析展示的圖像具有什么樣的共同特點?學生分析完畢后,為了驗證學生的觀點,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不規則四邊形、等邊三角形、正方形的卡紙,讓學生根據之情觀察總結的圖形特點,進行自主折疊,并探討軸對稱圖形的特點,進而引出本課所學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找出判定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并能夠對生活中存在的軸對稱圖形進行列舉.由此可見,上述的授課過程中,教師通過引用生活的案例,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軸對稱圖形進行探究,并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喚醒了學生的思維.
3.2 注重教師引導,培養嚴謹習慣
數學的嚴謹性要求學生在解讀數學時具備知識嚴謹性的習慣,這是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關鍵部分.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教師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學習的效果.這需要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注重課堂教學中引導方法的使用,本著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具備邏輯推理能力的目的,對引導方式進行精心設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 在講解八年級(上)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相關知識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四種,即“SSS、SAS、ASA、AAS”判定兩個三角形是否為全等三角形,必須滿足其中的一個判定條件,否則即為無效.以其中的一條判定法則為例,如“SAS”這條判定法則強調的是兩邊及其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為全等三角形.為了使學生懂得數學的嚴謹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反證的方法,進行知識的探究.此時,教師可以運用“SSA”的方法反證,即三角形的兩條對應邊相等,但是,相等的角不是三角形兩條相等邊的夾角.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通過利用量角器在卡紙上畫出相應的圖形,并將其進行裁剪.裁剪完成后,對相應圖形進行對比,很顯然不符合判定規則的兩個三角形無法完全重合.不僅如此,教師可以對數學教學中的審題、書寫的過程進行合理引導,使學生注重養成嚴謹習慣的重要性.
3.3 優化問題設計,培養探究意識
問題設計是初中課堂教學的必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探究意識的重要內容,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又是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結合學生的學情,以及教學的整體目標,設計適合的課堂教學問題,促使其能夠達到預期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熱情,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例如 在講解七年級(下)的“平行線”相關知識時,授課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生活中的平行線案例進行播放,如斑馬線、鐵軌、黑板等,教師提出問題:“從圖中分析圖形的相同點是什么?”學生通過思考,踴躍回答教師的問題,教師給予補充,引出平行線的定義.平行線定義強調的是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平行線永不相交,為了加深學生對相關定義的理解,教師提出問題:“如何通過實驗的方法,驗證兩條平行的直線在不同平面內會相交的情況呢?”此時,學生通過思考可以想到很多方法,如在正方體的對立面分別放兩條平行的繩子,當另外兩名學生拉著繩子進行交叉延伸時,在不同平面平行的兩條繩子之間卻產生了交集.顯然,案例中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合理引導,既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3.4 強化對比教學,培養分析能力
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時,強化對比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在知識對比的過程中,形成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同時對拓展新知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學生在進行知識對比時,自然而然地形成對知識的分析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在恰當的時機,強化學生的知識對比學習,進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例如 在講解七年級(上)的“直線、射線、線段”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對比分析法,幫助學生理解三者之間的區別.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相關的案例,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播放,如筆直的馬路、弓箭的兩端、黑夜中打開的手電筒.同時,教師要求學生對比分析三者之間的區別.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弓箭的兩端限制了弦的長度;手電筒所射出的線,需要從手電筒的光源出發,可以無限延伸;筆直的馬路兩端沒有盡頭,可以無限延伸.這樣使學生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從而對“直線、射線、線段”有了基本了解,此時,教師再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三者定義的概述,可以幫助學生很容易地記住三者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存在的區別.學生掌握了其中的對比方法后,可以使學生在理解其他數學知識時有更加有效的方法,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3.5 運用小組合作,培養思維品質
小組合作模式是培養學生深入問題本質,促進學生掌握數學規律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可以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通過小組之間的相互作用,勇于對未知問題,以及相對較難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探究,并使小組成員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默契,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將小組合作模式納入重點教學方法,并對小組進行精心分配與組合,促使小組合作形成有效的效果,并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例如 在講解九年級(上)的“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并通過一系列公式幫助學生復習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如5x+10=0,6x+30=0,10x+30=0等.同時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快速計算結果,并對一元一次方程的要點進行簡單講解.另外,計算速度快,而且對相關知識概括準確的小組將獲得教師的獎勵.學生復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二元一次方程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相關知識進行探究.如有一個長方形紙片,已知長40cm,寬20cm,此時,需要在紙片的四個邊角,通過切割的方式剪去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將其制作成一個沒有蓋子的方盒.已知該方盒的底部面積為650cm2,那么紙片切掉的正方形面積有多大?學生通過運用未知數設為字母的方式,可以對該題列出相應的方程式.如設切掉正方形的邊長為xcm,則盒底長為(40-2x)cm,寬為(20-2x)cm,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得(40-2x)(20-2x)=650,經過整理得出切掉的正方形面積公式為:4x2-120x+150=0.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二元一次方程與一元一次方程的區別.這樣既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4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邏輯推理能力的初中數學教學,對學生的思維品質與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深遠的影響.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需要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長遠目標去執行.這樣才能使教師在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時,不會出現急功近利的現象,促使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貫穿于教學的整體,并深入教學的各個環節.這樣才能使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具備層次性與邏輯性,學生能夠在由淺入深的教育方式下,逐漸具備邏輯推理能力,并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秦博.基于邏輯推理培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20(03):85.
[2]樓倩.基于邏輯推理能力的初中數學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3):172-173.
[3]李治民.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2019(10):225.
[4]黃金銘.基于邏輯推理能力培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J].家庭教育研究,2022(01):82-84.
[5]楊野.基于邏輯推理能力培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分析[J].今天,2023(0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