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核心素養的培養愈發突顯其重要性,成為教育領域共同追求的目標.對于初中數學這一基礎學科而言,結構化單元教學實踐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途徑.本文將聚焦“圖形的相似單元復習”這一具體案例,詳細探討在核心素養的指引下,初中數學結構化單元教學實踐應采取的策略,以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單元教學
目前,核心素養已成為引領現代教育教學的核心導向.這一導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學科知識,更強調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是他們在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等關鍵領域的發展.通過實施初中數學結構化單元教學的實踐策略,可以將核心素養的培養理念有效融入日常教學之中,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使他們更好地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
1 知識脈絡“編織網”
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初中數學結構化單元教學實踐顯得很關鍵,以“圖形的相似單元復習”為例,通過一系列創新的教學策略,為了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尤為重要的策略是“知識脈絡‘編織網’”,即引導學生將“圖形的相似”這一單元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清晰、完整的知識網絡.引導學生回顧和梳理“圖形的相似”單元的主要知識點,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判定方法、相似圖形的面積比等,鼓勵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將這些知識點按照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排列和連接,學生們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每個知識點有深入的理解,還需要思考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才能將知識點編織成一張緊密的網絡.在知識脈絡“編織網”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討論,讓他們在互動中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見解,促進思維的碰撞和升華.
例如 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學生們在繪制思維導圖時,需要將這一知識點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似圖形的面積比等知識點進行關聯,他們可能會發現,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是判定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的基礎,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則是根據這些性質來推導的,并且相似三角形的性質也決定了相似圖形的面積比,這一知識點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通過“知識脈絡‘編織網’”這一策略,學生們不僅能夠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識網絡,還能夠深入理解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在后續的復習和練習中,學生們可以更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1].
2 實戰演練“磨利刃”
初中數學的結構化單元教學實踐強調了學生在系統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要培養起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在“圖形的相似單元復習”中,教師在實戰演練“磨利刃”環節中可以設計一些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磨煉邏輯推理與數學建模能力,并鼓勵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培養批判性思維.例如,設計一個關于房間裝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計算不同尺寸的地磚數量和油漆用量,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圖形相似的實際應用.學生需要運用圖形相似的知識,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境,進行比例計算和面積對比,不僅復習了數學知識,而且學會了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提升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還可以設置開放性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比如,提出一個關于設計一個簡化模型來預測真實物體的行為的問題,如使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來模擬實際生活中的陽光照射問題.學生需要考慮如何將一個復雜的實際現象簡化為可以量化的數學模型,不僅鍛煉了他們的數學建模技能,還促使他們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鍛煉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通過這些實戰演練,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試錯、反思和調整策略,有助于他們構建更加穩固的知識體系,并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主動探索和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
例如 在探討“圖形的相似”時,可以引入歷史上著名的黃金分割比,討論它在藝術作品和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讓學生了解數學與藝術、建筑之間的聯系,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還能夠開闊視野,增強學習的全面性和深度.
總之,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通過結構化單元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特別是在邏輯思維、數學建模和批判性思維等方面,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和深化數學知識,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能力[2].
3 合作探究“筑團隊”
在初中數學的結構化單元教學實踐中,合作探究“筑團隊”環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組織小組合作,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在共同探討中深化對圖形相似性質的理解,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從而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為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如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解決與相似圖形相關的實際問題等.每個小組成員需要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搜集資料,有的負責整理分析,有的負責演示說明.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從同伴那里學習到不同的觀點和解題方法,而且還能夠通過討論和交流,發現自身理解中的漏洞和不足,進而加深對圖形相似性質的理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使用相似圖形的原理來設計一個橋梁模型,然后要求學生計算模型各部分的比例關系,確保設計的準確性和實用性,而且小組成員需要一起討論如何應用相似圖形的性質,比如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成比例,準確地計算出模型的尺寸,通過這種實際操作,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圖形的相似性,還能學會如何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問題的解決中.合作探究的方式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幫助,特別是對于那些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得到來自組內其他成員的幫助和鼓勵,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歸屬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和監督者,需要確保每個小組的活動都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并在必要時給予適當的指導,還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合作過程,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社交能力,進一步調整教學策略,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合習環境,體現了核心素養教育的理念,強作探究“鑄團隊”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技巧,通過這種方式,數學學習不再是孤立的認知活動,而變成了一個互動、合作、共享的過程,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互動中體驗數學的魅力和價值[3].
4 多元評價“照鏡子”
多元評價“照鏡子”的教學方法為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提供了一種全面、多維度的評價體系.這種評價方式強調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與進步,并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學會自我反思與調整,不僅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圖形的相似單元復習”教學中,設計一系列不同的評價活動,如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等.例如,學生在完成了一系列關于圖形相似的練習題后,可以先進行自我評價,反思自己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思路和方法,以及遇到的困難,隨后在小組內進行互評,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檢查對方的解題過程和答案,提出改進建議,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展示會,讓學生將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展示給全班,接受其他同學和教師的評價.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得到來自不同角度的反饋,有助于他們更全面地認識到自己的學習狀態.同時,學生也會意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學會如何根據反饋來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比如,一個學生在解決一個涉及相似圖形的實際問題時,可能發現自己在計算面積比例時出現了錯誤.通過自我評價,他意識到了問題所在;通過同伴評價,他從他人那里學到了不同的解題方法;通過教師評價,他得到了專業的指導.這樣的多元評價過程,不僅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還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拓展了他們的思維.多元評價的實施還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的結果,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表現,發現學生的潛在能力和興趣點,進一步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和有效,學生在不斷的反思和調整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4].
5 拓展延伸“拓視野”
初中數學的結構化單元教學實踐要求不僅局限于單一知識點的講解,更應注重知識的拓展延伸,以“拓視野”為目標,引導學生將圖形相似知識與其他數學知識相聯系,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圖形的相似單元復習”中,鼓勵學生將相似圖形的知識與其他數學知識相聯系,形成一個更廣泛的知識體系.例如,引導學生將相似圖形的性質與全等圖形的性質進行比較,通過對比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化對相似圖形性質的理解,還能讓他們對全等圖形有更全面的認識;還可以將相似圖形的面積比與代數中的比例、百分比等知識點相聯系,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鼓勵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閱讀與研究,為學生推薦相關的數學書籍、期刊和網站,讓他們在閱讀中了解更多與圖形相似相關的知識,如相似圖形的實際應用、相似圖形在幾何證明中的作用等.
同時,還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方向,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學生需要自主收集資料、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并得出結論,不僅能夠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拓視野”策略在初中數學結構化單元教學實踐中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這不僅是核心素養培育的要求,也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5].
6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在“圖形的相似”單元復習中實施上述策略,研究發現結構化單元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尤其是在理解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因此,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石云霞.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研究——以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四邊形”的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3(32):73-74+88.
[2]陳世友.聚焦核心素養優化“生本”課堂——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23(42):52-57.
[3]許永升.以課程標準為指導將減負增效作目的——新課標下“雙減”政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落實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3(40):104-107.
[4]賈春芹.為學而教: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教學關系的基本定位——以蘇科版初中數學“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3(26):6-8.
[5]牛園園,王莉娟.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深度教學模式構建——以“一元一次方程”為例[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3,39(06):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