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選擇材料,是指幼兒在無教師干預的情況下自己選擇操作性材料進行游戲和學習。作為一種教育策略,自主選擇材料旨在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促進其全面發展。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獨立、自由、自主的“自然人”,強調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認為幼兒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學習。
提供多樣化材料,滿足幼兒個性化的發展
在科學教育活動“郊游”中,筆者為幼兒提供了多樣化的測量工具,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比如圖書、玩具、水彩筆、吸管、積木等。在準備材料的過程中,筆者首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提供了難易程度不同的測量工具,以滿足幼兒不同的發展需求。簡單的材料包括積木、紙牌、木制游戲卡牌等,有一定難度的材料包括比較細的木棒、易滾動的吸管、輕飄飄的紙條等。其次,從幼兒的興趣入手來準備材料,例如:針對喜歡搭建建筑物的幼兒,筆者準備了許多可供搭建的積木;針對專注于繪畫的幼兒,準備了長短不一的水彩筆;針對喜歡閱讀的幼兒,準備了圖書、故事卡等材料。
自主探究多樣化材料,提升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在“郊游”活動中需要測量馬路,幼兒諾諾先選擇了圖書作為測量工具。她把圖書左右擺放,擺過來擺過去,一直沒有測量成功。過了一會兒,她又換了較短的小木條進行測量,終于測出了馬路的長度。由此可見,自主選擇材料能讓幼兒親身體驗物體的長短、大小等不同的特點,也能進一步思考自己選擇的測量工具是否便捷、合適。因此,多樣化的教學材料能夠激發幼兒對材料選擇的思考,促進幼兒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
多樣化材料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行為
良好的合作意識與能力是幼兒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郊游”活動的最后環節需要兩名幼兒合作完成自主記錄和測量。幼兒在合作過程中,提出意見、互相商量,最后得出解決方案,這培養了他們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能力。比如: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健健想選擇吸管,可是多多不同意,覺得吸管外表比較圓、滑,容易滾動,最后健健接受了多多“找能固定的材料”的建議,決定選擇木質的游戲卡牌作為測量工具。但在記錄和測量時,健健和多多又起了爭執,兩個人都想記錄路線距離,誰也不愿意進行測量。最后,在筆者的引導下,兩人協商決定輪流進行記錄和測量。合作探索多樣化材料的過程,讓幼兒學會了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并通過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作者單位:北京育新實驗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