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初一,姐姐初三,為了暑假上補習班方便,我們倆雙雙寄宿在姥姥家。姥姥一貫喜靜,每晚的《新聞聯播》結束后,她就會督促我們趕緊洗漱、睡覺,不許發出吵鬧聲擾了她的清夢。
有一晚,屋里格外悶熱,我像一條奮力掙扎的魚在涼席上翻來覆去,“吱嘎吱嘎”的風扇聲驅趕著睡意,我無聊地伸手戳了姐姐一下又一下。她被我擾得不行,轉過身來,將耳機取下一只遞給我。
耳朵里緩緩響起一個有點兒好聽的男聲,當他唱到“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米索不達米亞平原”時,姐姐小聲地跟著哼唱了起來。
我湊過去,小聲地問道:“這是誰唱的呀,我怎么有點兒聽不明白歌詞?”
“他叫周杰倫,我們班同學現在都可迷他了。他的歌詞寫得超級好,等明天我拿給你看看。”那時候,姐姐在我眼里就是時尚潮流的代名詞,只要她說好,那一準兒差不了。
第二天晚飯后,我們倆鉆進小小的房間里,姐姐從書包里捧出一本封面亮晶晶的本子。厚厚的本子一翻開,第一頁是周杰倫詳細的個人簡介,后面的每一頁都有一首認真謄抄的歌詞,本子的空白處還貼著周杰倫的貼紙。
十幾歲的年紀最愛有樣學樣,我用積攢了好幾個月的零花錢去買了一本硬殼筆記本,央求姐姐將附帶的長條歌詞單借給我。
小小的歌詞單上印著好多首歌的歌詞,那些字像群緊挨著的小蟲子。我將自己心愛的本子展開,快速謄抄著歌詞。
暑假結束時,《七里香》《簡單愛》《半島鐵盒》等歌成了我走在路上都忍不住哼唱的旋律,周杰倫也順理成章地住進了我的青春里。
高三時,為了排解學習壓力,在每個月最后一天的晚自習前,班主任允許我們可以用教室的電腦放20分鐘歌。
因為有了盼頭,每當臨近月末,大家就會提前開始商量那天想聽的歌單。平日里,大家吃晚飯拖泥帶水,紀律委員敲3遍講臺仍能聽見稀稀拉拉的說話聲。唯獨那一晚,大家都會速戰速決結束晚飯,然后提前回到座位上,等待著期盼已久的20分鐘。
為了防止紀律混亂,班主任將放歌的大權交給了距離講臺最近的我。男生嫌梁靜茹太溫婉矯情,女生嫌說唱歌手太吵鬧無趣,每次出現接連切歌的情況,我就會揣著私心假裝公允地點開一首周杰倫的歌。
音樂的前奏剛一結束,班里立馬就進入了大合唱的環節。
周杰倫的歌結束以后,臺下的同學明顯開始騷動,根據大家的呼聲,林俊杰、張杰、許嵩、孫燕姿、陳奕迅……又輪番上陣。
當最后一首歌的時間不足或者班主任踱步進來時,我就會迅速打開《稻香》作為當晚的最后一首曲目。班主任不愿我們聽太多情情愛愛的歌,但像《稻香》這種歌詞勵志的歌曲,他便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縱容我們超時聽完。
在最后一次合唱《稻香》的那個初夏夜晚,我站在講臺上看著下面的同學們,有的紅了眼眶,有的濕了臉龐,我也在淚光閃爍中堅信我們都會像歌詞里唱的那樣,一直努力勇敢地走下去。
周杰倫要來我所在的城市開演唱會了,地點就定在我們學校對面的奧體中心。
那晚8點,我和室友交完考卷剛走出教學樓,就聽見校園里環繞著隱約的歌聲。不斷有人群快速掠過我們身邊,室友伸手拉住一名同學問其緣故。
“快去‘情人坡’,那里離體育館近,能聽見周杰倫唱歌!”
這個突如其來的好消息讓我們倆有些措手不及,她拽著我的胳膊,我挽著她的手臂迅速跑了起來。
那晚的“情人坡”異常熱鬧,灌木里點綴著的小燈也愈顯親切,體育館里的斑斕射燈穿過透明的頂棚,將場內的熱情也勻了一部分到山坡上。
當體育館里響起《告白氣球》時,站在山坡上的人群紛紛打開手電筒,邊搖著手臂,邊大聲唱著:“親愛的/愛上你/從那天起/甜蜜的很輕易……”
就在這星光點點,綠草悠悠的夏日夜晚,我竟在一個名字如此曖昧的山坡上親耳聽到了周杰倫的歌聲。
我們站在“情人坡”上,藏身于人海里面,思緒時而飄到演唱會現場,時而又飄蕩到了某一時間節點的青春記憶里。心頭涌過一陣又一陣熱浪,十幾歲的我原想收獲一絲陪伴,沒想到周杰倫卻在我人生最美好最上進的10年里,陪伴了我一整個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