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窗戶里演繹著我們就餐的快樂畫面,顆顆餛飩填飽寂寥的胃,延續暖暖的愛。
那天,我兜兜轉轉,最終走進了一家餛飩店。由于身體不適,我在過了用餐時間后,才吃到暖和的食物。
端上來的熱氣騰騰的大碗里,一個個被薄如月光的面皮包裹住鮮肉的餛飩,漂浮在湯面上。我吹了吹氣,輕咬一口,鮮甜的味道立馬填滿了味蕾,身體的不適頓時緩和了許多。我慢慢地享受完那頓遲來的午飯,感受食物帶來的力量。
往后,每當在飯堂里不知道吃些什么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碗餛飩。
我懷著“只有掌握了手藝,才能隨時滿足自己的胃”的想法,上網搜索做“餛飩”的視頻。反復觀看視頻后,我確定這比我解一道數學試卷末尾的大題還容易。
周末,我破天荒地和奶奶一起去菜市場,在我買了餛飩皮和豬后腿肉后,她露出困惑的表情:“你會做餛飩啦?”我眨眨眼睛,調皮道:“馬上就會了!”
買了現成的餛飩皮,這樣一來,我只需要做出“餛飩餡”。
先切點蔥頭和姜片,放置碗中,倒入少許熱水浸泡;從洗凈的豬肉里取出瘦肉,切塊后丟進絞肉機里,“噸噸噸”地讓機器絞動起來,肉餡絞成綿密狀即可;然后把肉餡盛入大碗里,加入適量的鹽、醬油、蠔油、白胡椒粉,以及少許白糖(提鮮)、少許老抽(提色),攪拌均勻;再倒入兩勺蔥姜水,拿勺子往一個方向攪拌肉餡,使之吸收水;接著重復做第二次“倒蔥姜水、攪拌”的動作,再加一小把淀粉在肉餡里;最后,往肉餡里加入蔥花和蝦皮,味道會更鮮甜美味。
包餛飩,肉不能多,避免煮得時間長導致餛飩破皮。我在攤開的餛飩皮中間放入一小勺肉餡,用手指沾水點在了餛飩皮的四個角上,兩兩對角線的皮一捏,一個“福袋”餛飩就做好了。
我往燒開的水里放入一個個餛飩,奶奶則在旁邊做湯。只見她往碗里放入蔥花、香菜、撕開的零星紫菜、少許鹽、白胡椒粉和醬油,等煮好的餛飩撈出,她輕快地把煮餛飩的原湯舀進碗里,我再把餛飩撈起盛入碗中,一碗香味四溢的餛飩就做好了。
碗里的餛飩,像是蒙著一層薄薄白紗的女子,蕩著小船浮在水面上,笑意盈盈對我招起無形的小手。我湊近,舀起一個餛飩,聞其味,肚子里的饞蟲都“叫囂”了;一口咬下去,鮮甜的肉香味噴涌而出,我便狼吞虎咽了起來;再嘗嘗這湯水,恰到好處的咸淡搭配起餛飩,做到了“花有草的相伴,晨曦有露珠的點綴”般詩意的存在。
那天,我和奶奶分別吃了兩大碗餛飩,好不快樂。
奶奶打趣說,讓我下周末去美食街擺攤,保證很暢銷。我佯裝生氣,稱周末回家是來學習的,不是去賺錢的,更何況我還是個學生,應以學業為主。奶奶聽后哈哈大笑,揚言忘了我還是個學生,說我這手藝開店都不成問題。聽完,我心里甜滋滋的,又舀了兩個餛飩到奶奶的碗里。奶奶半瞇著眼睛,慢慢咀嚼,那缺了牙的牙槽里正充盈著食物的美味。
無秘密的餛飩制作視頻在網上流傳,自此,餛飩走進了我們家,走進了我和家人的心里。春天的窗戶里演繹著我們就餐的快樂畫面,顆顆餛飩填飽寂寥的胃,延續暖暖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