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心理教師,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課前5分鐘,班長說班里發生了特殊事件,希望教師換一個主題;上課鈴響,滿懷激情地走進教室,學生卻不在狀態;認認真真準備了一節心理課,上課時學生只喜歡“玩”的部分……
心理課遇到這些“小意外”,你會如何處理?
說個情境:精心備課的教師遇到不按套路出牌的學生
上課鈴響,瑞瑞老師第一次走進初二(1)班,教室里亂成一團,學生有的嬉笑怒罵,有的追跑打鬧,還有一個男孩正在地上爬。瑞瑞老師瞬間頭大,敲黑板,大聲說:“上課了,安靜、安靜、安靜!”學生的聲音漸漸變小。上課后,學生開開心心地參與了心理活動部分,可是活動結束,請學生深入討論、發表觀點時,他們興致怏怏,不愿意說話。瑞瑞老師發現,即便請其他學校的優秀教師來講優質課,學生也是這種既不思考、也不分享的情況。
主持人:如果遇到跟瑞瑞教師同樣的經歷,你會怎么辦?
張俊梅老師:孩子只要參與心理活動,就已經說明孩子們在動了,不一定非要分享什么,在參與中獲得快樂和成長也是可以的。
王陸雷老師:我覺得心理課不光要活躍,更要走心。在課程中加入一些真實的故事案例,可以讓孩子們感覺到課堂是貼近自己真實生活的,有代入感,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衡玉紅老師:帶不動學生這個問題,我認為是教師在課堂上先對學生有了“他們不去思考也不分享”的想法,而這種想法學生是可以感應到的。不妨試著重新認識一下這些孩子,課前和孩子互動,傳遞溫暖和愛,課堂上學生會有所不同吧。
胡蝶老師:學生對體驗式活動非常感興趣。做教學設計提問,我會事先找同學問一下看法,檢驗我的教學設計和孩子的需求是否同步。發言不積極的班級,我會創新提問方式,例如采用抽簽小程序、書寫卡片隨機抽取等新穎有趣的方式打開局面。
心理支持:心理教師要帶著好奇與機智走進課堂
做教學設計預設時,無論我們做了多么充足的準備,設計多么好的環節,走進真正的課堂時,仍然可能與孩子們當時的狀態、感受等因素對不上號。在心理課堂上,那些不穩定的、不連續的、變化不定的、隨時隨地可能會發生的一些“小意外”,都在考驗著教師的應變能力。這些特殊時刻并不是教學中的偶然,從本質上,是課堂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需要教師機智應對。
馬克思·范梅南說:“機智是一種教育學上的機智和天賦,它使教育者有可能將一個沒有成效的、沒有希望的,甚至有危害的情境轉換成一個有教育意義的積極事件”。
機智可以在課堂上呈現堅強
教師的教育機智,并不是在課堂上的溫柔與默許,而是要敏感洞察到“小意外”事件中的切入點,真誠、坦然地去面對。我剛入職時,請一位平時和我互動較好的男生回答問題,沒想到他一改平時狀態,梗著脖子、瞪著眼睛、生硬蠻橫地說:“我現在就是不想說。”我當時懵了,氣得掉眼淚。邊哭邊肯定他平時的明理,表達我被懟的委屈。平復心情后,我擦干眼淚繼續上課。課后,我手寫一封信捎給他,大意是“我相信你本性好,我不是愛哭的人,我哭的深層原因是我在乎你,我需要一份尊重與歉意”。收到信后,他派3個小伙伴來哄我,放學找我道歉,說他把對父母的憤怒發泄在我身上。后來他和我成了朋友。如果在你的課堂上,學生出現敵意、氣餒、魯莽、憤怒等狀況時,教師要有良好的分寸和尺度感,把握好該情境下與孩子相處的深度和距離。
機智可以在課堂保持聯結
一個在課堂上能夠和孩子保持拍拍肩膀、摸摸頭、握握手等“親密接觸”的教師,意味著他的行動受到了機智的支配。在一次學生社團課的心理小組中,我觀察到初一男生小凱一直在教室里爬,其他同學的眼里流露出像看智障一樣的眼神。我輕柔地握住他的手,整整握了40分鐘。從第二節課起,小凱不再爬了,乖乖坐在我身邊,像小燕兒一樣認真仰頭聽課,甚至有幾次放學后還跟著我回家吃飯。初三畢業他考上了市級高中示范校。學生上課“搗蛋”,教師有時候無須多言,一個溫情的眼神,一個友善的動作,能讓學生體會到被接納、被認可、被愛的感受,從此他便會愛上課堂。
機智可以改變課堂內容
面對班級的突發情況,臨時改變教學內容,可以避免預設與實踐的分離。有一次課前,高一某班班長問我能否改變一下課堂內容,解決班里一名女生被全班同學嚴重孤立的問題。我思考了片刻,對她說:“一會你在教室外等我,我在同學中間藏寶貝,等我藏好,你進來詢問同學寶貝藏哪了并找到它。”我進入教室,讓學生坐成一圈并大聲聊天,要求拒絕搭理圈外人。班長問了三圈,沒有一個人搭理她。班長哭了,同學們安靜下來,一直被孤立的女生也泣不成聲。我讓班長和那位女生坐到中間,同學們真誠的反思并道歉,感受到了孤立的傷害與友善的必要。基于真實需求而改變課程主題的機智,會與學生共鳴、共振。
機智可以調整預設、關注生成
優秀教師異地授課,為了避免無人互動的冷場,教師要機智地調整預設、關注生成。通常需要提前半小時介紹自己,做心理游戲。介紹自己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做游戲可以了解學生的思維水平、班級風格,為調整預設的難易度與課堂互動做準備。如果感受到學生比較“悶”,可以采用分組,個人回答問題給小組加分,優勝組課后獎勵的方式;更要注重開放提問,對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做出有溫度、有深度的回應,有助于引領學生深度思考,避免尬場。
馬克思·范梅南在《教育的情調》一書中寫道:“課堂教學有些部分永遠無法被計劃和預測,這就要求教師有特殊的素質:一種融入身體的敏感性、一種臨場行動的教育機智與智慧。”教師要帶著好奇與機智走進心理課,精心預設、動態生成,師生共享高品質心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