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是全世界的孩子都盼望的日子,日本的學生也是如此。7月下旬跟老師、同學揮手道別以后,再見就是9月初的新學期了。因此,這段時間,學校的功能是“隱退”的。但學校會通過一個關鍵的“假期作業”,來為學生的假期社會實踐奠定一個基調,那就是“自由研究”。
名曰“自由研究”,真的是什么題目都可以做,只要是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假期的一個多月里,通過任何可能的調查研究方法,提供一份基本的報告,梳理自己的研究結果即可。很多孩子會把自己對社會的探索,融合到“自由研究”之中。這一活動會從小學連續辦到高中,可以說,見證了日本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社會的認識越來越成熟的過程。
例如: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可以研究一下自己所在社區的馬路和交規是如何設計的,哪些地方容易發生危險;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則可以通過自己一步步的丈量和查到的知識,給自己所在的社區設計一張地震時的避險地圖;進入初中的孩子,可以到社區里的工廠參觀、體驗,參與實踐勞動,并寫出自己的體會;高中的孩子,則可以從歷史的角度查閱資料,梳理自己社區各類工業演進的歷史。
總之,從小學到高中,日本的學生都會在假期集中來完成一份獨屬于自己的“自由研究”課題,這是他們認知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窗口。
當然,這樣的“自由研究”會自然地要求企業、社區為學生提供更便捷的條件,也會要求父母在孩子著手做研究時給予一些基礎的指導。日本的各大博物館、美術館都設有“學藝員”,會在假期設計一些適合中小學生的探索體驗活動,很多學生的“自由研究”都是在他們的指導下完成的。
積極利用社會資源是日本大多數家庭的常態。但對于相對富裕的家庭來說,私人掏腰包的海外研學仍是最有吸引力的一個選擇。在日本社會,能夠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依舊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項,因此,精英家庭很愿意選擇讓子女到澳大利亞或者美國的家庭里短期寄宿,既鍛煉英語能力,也了解歐美社會的風土人情。日本的游學產業已經非常成熟,不僅僅止步于走馬觀花式的游覽,而是希望孩子通過短期寄宿深入了解歐美社會。近年來活躍于日本政壇的政治家,幾乎都有在海外或短或長生活的經歷,可見這類研學是日本精英家庭很常見的選擇。
多樣化,或許是這類社會實踐的顯著特點。目前的日本教育從總體方針來說仍然非常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因此“自由研究”的自由度是能夠得到保障的。這就使得學生們能夠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探究“千奇百怪”的課題。但是,日本中小學生的社會實踐并不怎么追求“高大上”,也沒有什么明確的級別之分,更多的是和學生生活的地域、社區有著鮮活的聯系,總體來說顯得更小巧、更別致。其背后的旨趣,一是為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二是為了讓學生更多地理解與自己鄰近的社會環境。日本人普遍對自己所居住的社區有著強烈的感情,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這類活動培養起來的。
各類企業的積極參與,或許可以視為日本中小學生社會實踐中最可以為我們所借鑒的一點。日本企業往往和其所在的地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例如,愛知縣以豐田車聞名,廣島縣以馬自達車聞名。汽車企業一方面要樹立自己良好的社會形象,另一方面要培養下一代成為擁有一流技術的產業工人,或者是對本品牌有好感度的顧客,這些都讓日本車企在面向兒童的教育上花費了很多功夫。幾乎所有的日本車企都有專門面向學生的部門,負責承接中小學生到企業的各類參觀學習,讓他們能夠全過程了解汽車的生產組裝和銷售過程,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普及了關于汽車的諸多科技知識。汽車制造業對日本整個國家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因此,學生不僅僅是參觀一家企業,更是在認識日本以汽車產業為代表的現代工業的各個方面。除了車企以外,索尼、雅馬哈等一些日本企業也都非常注重在兒童中推介自己的工業和科研成果。其實,無論是對于企業還是對于教育界而言,這樣的運營方式都是雙贏的。
劉幸,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日本廣島大學教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