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浙江省發布《關于新時代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啟動跨區域教共體建設。杭州市的STEM教育展現出積極態勢,多項推動STEM教育創新與普及的措施取得顯著成效。然而,城鄉小學STEM教師的數量與教學理念水平仍存在明顯差異。如杭州市星瀾小學作為浙江省STEM教育基地校,學校中不少教師已熟練掌握STEM理念,能夠獨立設計和實施STEM項目,活躍在校內外培訓活動中,并在各級別平臺分享經驗。而與星瀾小學結對的鄉村小學在開展STEM教育時仍面臨諸多挑戰。筆者認為,相關龍頭學校應響應上級號召,積極構建小學STEM教師的跨界學習圈,促進資源共享與共同發展。
三類教師跨界學習圈建構方式
一是專家引領型跨界學習圈:開展問題解決式學習。龍頭學校應聯動高校教授、教研員、非遺傳承人等,構建專家引領的跨界學習圈,指導城鄉教共體教師。專家傳授STEM理念,指導實施流程,促進非遺文化傳承;通過聽課、磨課、評課等環節,直接提升教師STEM教學能力。鑒于鄉鎮學校開展STEM教育的資源相對有限,專家應依托“社會議題”按需定制學習方案,引領教師利用周邊社會資源,設計主題活動,通過基于真實情境的沉浸式學習,加深教師對STEM教育的理解,增強其實用技能。
二是城鄉協作型跨界學習圈:組織活動參與式學習實踐。城市與鄉鎮小學STEM教師跨地域結對,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城市骨干教師通過遠程教學、名師下鄉等途徑,引領鄉鎮教師參與培訓,共同設計教學方案,開展教研活動。鑒于STEM教育特性,宜采用“工作坊”模式,讓教師親歷主題研討、合作實踐與成果分享,有效提升其應用能力。
三是梯隊幫扶型跨界學習圈:開展經驗分享式學習交流。鑒于教師在培訓中偏好實踐分享而非單純的理念傳授,小學STEM教育骨干教師應與普通教師開展跨學科合作,由骨干教師分享實際的STEM教育經驗與案例,引導普通教師掌握教學設計與教研活動要領——骨干教師通過名師派遣等方式,系統傳授教育理念至實踐操作的全流程;專家引領在線同課異構研課活動,深化教師的理解;城鄉教師混合編組,通過主題式STEM設計比賽檢驗學習成效。
跨界學習圈學習流程
跨界學習圈的學習流程一般包括五個步驟。一是識別需求。小學STEM教師團隊設計“學習預約單”,學習者填寫預期時間、主題、目標及偏好的授課專家與方式,專家團隊據此明確學習需求。這一機制減少了后續溝通成本,為制訂學習計劃提供了依據。二是主題聚焦。專家和城市STEM骨干教師接收到學習預約后,分析需求、明確目標,設計培訓方案。專家團隊精準解讀需求,幫助組織者確立內容清晰、目標導向明確的主題,確保學習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定制方案,明確學習主題后,組織者為不同類型的學習圈量身打造方案,涵蓋時間、地點、學習方式及組織形式。與學習者確認細節后,隨即優化講座、工作坊、研究課課程內容,提升STEM教師跨界學習的品質與成效。四是實踐分享。組織者按學習方案面向STEM教師分享講座、組建工作坊、開設研究課等,通過調研需求、分組學習、收集反饋、評估成效,保證活動的有效性。五是反思對話。制訂觀察表以監測教師的參與度與活動表現,記錄亮點、撰寫建議。活動后,專家、組織者、觀察員與學員代表同場討論,評估主題、內容、形式與組織方式,推動活動持續改進。
通過兩年實踐,本校教師實施STEM教育的能力已顯著提升,對應的鄉鎮小學從沒有專職STEM教師起步,如今已擁有多學科STEM教育團隊,能夠自主設計短期課程。不少教師由此突破了職業發展局限,成功申報相關課題,多篇論文榮獲市、區級獎項。
【本文系杭州市教師教育2023年一般課題“城鄉教共體視角下小學STEM教師跨界學習機制研究”(課題編號:2023JSJY02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