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強國戰略布局中,“強教必先強師”的理念日益凸顯。面對新時代的挑戰與機遇,構建一支黨風正、師德高的教師隊伍尤為關鍵。中國農業大學附屬小學積極響應這一號召,以《黨組織領導的“農·和”教師隊伍建設》方案為藍本,探索黨風與師德的深度融合、黨建與教學的有機統一。該方案旨在強化思想引領,通過創新評價體系、建立長效機制,促進教師個人成長與專業發展,確保教師隊伍的思想素質與專業能力雙提升。同時,注重激發教職工的內在動力,營造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實現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化與規范化,以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求。
強化政治引領
一是校級培訓引領。實施“每周一講”,探討教育熱點,激發教研活力;開展全學科教學展示,使教學流程透明化,促進教學反思與改進。二是學習小組驅動。成立專題小組,聚焦現代教育理論、法規與學科前沿,助力教師形成科學教育觀下的個人教學特色。三是自主學習成長。引導教師既重視教學又重視研究,圍繞教學實踐分析案例,開展融合課程的展示與研討,主動提升政治站位與教學素養。在黨組織的引領下,學校堅持“以課促教、以課促學,以課促改、以課促建”的總體思路,人才培育質量與教育品牌效應顯著提升。
建設師德師風
黨組織引領的師德師風建設,是教育事業的穩固基石。教師作為教育的中流砥柱,其師德師風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學校踐行“農·和”文化,聚焦四支隊伍建設:一是抓黨員隊伍,強化黨員教師的先鋒示范作用;二是抓班子隊伍,營造心齊風正、干勁足的良好氛圍;三是抓班主任隊伍,提升其工作效能,優化學校治理;四是抓骨干教師隊伍,重視教師專業發展,搭建豐富的學習平臺。這些舉措有力提升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保障了良好師德師風的形成,為學校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根基。
著眼教學能力提升
黨員干部引領“農·和”教師隊伍建設,聚焦四大實踐。一是黨員研究課。在校黨支部的統一部署下,優秀黨員干部與骨干教師合作,深耕課堂改革與教學研究,強化科研支撐,推動學校教學整體的創新發展。二是黨員示范課。深度融合黨建工作與教學實踐,鼓勵優秀黨員教師打造高效課堂,樹立教學典范,引領其他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精進教學技藝。三是共研幫扶組。由優秀黨員教師主導,組建共研小組,強化黨群聯系,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四是關注青年教師成長。推行“師帶徒”模式,給予青年教師針對性的策略指導,精心培養教學能手,建立規范化培養體系,強化青年教師價值觀教育。由此,每位教師在各自崗位上,以行動詮釋了對教育事業的忠誠,鞏固了教育教學成果,提升了基層黨組織建設成效,共同營造了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創新教師評價機制
教師評價是教育管理的核心環節,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至關重要,它既能推動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又能激發其創新潛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校教育的整體水平。一要構建多維度的評價體系,摒棄單一成績與主觀評價,構建包含學生、同行、家長在內的綜合評價框架,全面考量教師的專業素養。二要確立專業成長導向,將評價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催化劑,依據結果定制個性化培訓,促進教師持續成長,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專業水平。三要鼓勵創新精神,在評價機制中嵌入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大膽創新教學實踐,促進教學理念和方式的迭代更新,推動教育持續創新。通過實施上述策略,學校能夠顯著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進而提高教育質量。
同時,教師應盡量平衡好工作與生活的節奏,保持對國情的理性認知,避免在課堂上傳播負面情緒,共同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為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