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體育評價”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20年印發(fā)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的明確要求。體育評價如何強化?重視學生運動能力標準化建設,尤其是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的創(chuàng)新研制起著關鍵性作用。2024年5月28日,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指導、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牽頭研制的《足球課程學生運動能力測評規(guī)范》等22項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由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批準發(fā)布。這套標準的創(chuàng)新之處何在?如何有效應用于實踐之中?需要規(guī)避哪些問題?對以上問題的回應有助于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精準用好這套國標。
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之“創(chuàng)新價值”
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的研制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使命工程,極富挑戰(zhàn)性,創(chuàng)新研制才能實現(xiàn)對課程銜接問題的突破、對課程標準的有效貫徹、對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精準培育、對體育質量監(jiān)測的有益補充、對中考體育制度的有力推動等。那么,這套國標究竟有何創(chuàng)新價值?
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從各類標準的區(qū)分上來看,學生運動能力標準隸屬于國家標準,是首個用于專門評價學生運動能力的國家標準,具有里程碑意義。從此,國家有關體育的文件中反復強調的讓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便可以用這套標準來衡量,消除以前使用模棱兩可的語言對運動技能掌握情況進行判斷的情況,如以往有人講述“大多數(shù)學生未能掌握1項運動技能”,還有人更具體地說“學生學了12年,1項運動技能沒有掌握”,這些判斷的依據(jù)何在?在沒有專門用于評價學生運動能力的標準的前提下,學生的體育學習結果很難量化,也很難做出準確判斷。假如說學生學了但沒有完全掌握,那究竟是掌握到什么程度了?如今,在學生專項運動能力六個等級的設定中,凡是學習某項運動達到四級,就可判別為掌握了該項運動,即便還沒有達到四級,也有對一級、二級或三級的程度判斷。
可用于“多”種評判。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一可用來綜合評判學生運動能力發(fā)展水平,二可通過對指標體系中的單個技能、組合技能的測評,評價學生運動技能的實際水平,三可用于日常教學測評過程性學習效果,如對某單元學習效果的監(jiān)測等。總之,該套標準可以“一標多用”。
能滿足“學”的需求。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包含1個基本運動和21個專項運動。基本運動能力標準可以滿足必修必學的基本運動技能學習的測評,專項運動能力標準可以滿足必修選學的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軟式棒壘球、滑板、健美操、滑雪、排球、滑冰、排舞、田徑、體操、游泳、五體球、中國式摔跤、跳繩、輪滑、武術、網(wǎng)球、蹦床21個專項運動的測評。基本運動能力可劃分為六個等級,小學每兩個年級對應一個等級,初中每一個年級對應一個等級,讓學生在每一個階段都有進階性基本運動能力發(fā)展要求。專項運動能力的六個等級按照難度劃分為三期六級,夯實基礎期對應一、二級,提高能力期對應三、四級,發(fā)展特長期對應五、六級,能夠滿足不同時期、檢測不同水平的需求,還能產(chǎn)生驅動效應,讓學生不斷通過努力追求更高的能力等級。
推動著“教”的改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在不斷推進,大改約10年一個輪次,小改5年也要推進一次,持續(xù)提升著體育教學質量,但低級重復、各管一段、整齊劃一的老問題一直未得到徹底解決。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將有助于破解這些長期遺留的難題。按照難度進階能力等級,教師的教學更能夠基于學生的實際水平逐步進階,而不再低級重復;各學段制訂課程方案、確定課程內容時,由于了解了前一個學段學生的能力水平,可以設計更加精準的方案和內容,并選擇適宜的方式方法施教;更便于教師因材施教,分層分類安排內容,組織更有效的、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
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之“實踐應用”
學生運動能力標準在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尤其在促進教學改革、強化體育評價、完善監(jiān)測評估等方面都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推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通過標準測得的結果可作為走班和分層教學的重要依據(jù),使得教學更能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fā)展水平,有助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優(yōu)化和強化體育評價。有了這套運動能力標準,可以據(jù)此進一步優(yōu)化中考體育方案,中考體育中的專項運動設置可以采用運動能力標準中的專項運動,擴大選項范圍。中考體育成績可進行區(qū)域比較,有助于全面把握全國中考體育水平。這使得中考體育更能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自主選擇性,還能突出標準的一致性。有了這套國標,將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性學業(yè)質量評價的可操作性,更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業(yè)質量水平。
有效補充和完善教育質量監(jiān)測指標。從以往的體質健康監(jiān)測為主到運動能力和體質健康綜合監(jiān)測,再加上原有的紙筆測試,能夠更全面地反映出體育教育質量;使體育督導評估更有抓手,更加科學和客觀地反映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水平。
此外,還可以通過舉辦運動能力等級賽事活動,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和比賽,提升他們對體育的興趣,幫助他們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之“問題規(guī)避”
這套學生運動能力標準發(fā)布即可實施,但在應用方面,尤其是最初的應用階段,或多或少會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要客觀面對。
推行上的難度。當前,我國東中西部、城鄉(xiāng)、大中小學,在場地、器材、設施設備的配置方面并不完全均衡,有的物質條件充裕,有的相對短缺。因此,在標準實施的前期,一些學校會面臨物質上的困境。要打破這種困境,除了需要政府在制度上傾斜以外,更要有切實可行的支持行動,抑或借助社會力量支持測評必備物質。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應用于推動教學的成分更大一些,因此,在沒有外力支持的情況下,學校可以采用原有的場地器材,因地制宜、因陋就簡組織測評,隨時了解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況和發(fā)展水平,更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
師資上的局限。測評員是未來主導測試工作的主要群體,在當前師資數(shù)量與質量都尚有缺口的情況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迫在眉睫。師資缺口越大,普及推廣這套標準的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越多、難度越大。廣大教師對標準的理解是否到位、對測評的尺度把握是否準確以及專業(yè)性的強弱,都關系著學生運動能力標準的落地。
認知上的局限。要提高不同群體對這套標準的認知度,包括校長、教師、家長,甚至社會上的相關人士,引導他們充分認識標準在推進體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推動體育學科建設、深化體育課程教學改革中所能發(fā)揮的積極引導作用,支持并助力標準的推行。
方式上的局限。學生運動能力標準未來終將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進行測評,這既是趨勢,也是共識。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人工智能測評還難以即刻實現(xiàn),運動能力國家標準的智能測評系統(tǒng)尚在研制開發(fā)之中,測評方式的局限性只是暫時的。
總之,首個評價學生運動能力的國家標準已正式發(fā)布并啟動實施,這套標準具有開創(chuàng)性和引領性,是貫徹課程標準的重要抓手,是實現(xiàn)課程銜接的關鍵支點,是深化教學改革的強勁動力,是完善質量監(jiān)測的直接依據(jù),終將為體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發(fā)揮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