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波市海曙區在教育領域積極推進從“專曙有學”向“專曙優學”的跨越式發展。在此期間,筆者深度參與了區內三所學校的管理工作,接下來,筆者以其中兩所學校為例,分享關于探索城鄉學校優質均衡發展的思考與實踐。
凝煉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辦學理念。2015年,筆者任職的海曙區鄞江鎮中心小學以異地新建為契機,蛻變為一所現代化校園。為使學校的辦學理念同樣與時俱進,我們經過深入思考與討論,最終確定了“養正立德,育有根有夢之人”的辦學思想,其寓意根植于學校前身——創建于1906年的養正學堂。“養正”源自《易經·蒙卦》:“蒙以養正,圣功也。”強調在兒童心智初啟時培養其純正崇高的德行。在該辦學思想的指導下,筆者和學校教師還提出“培養心系家鄉,胸懷祖國、追逐夢想的有用之人”的育人目標。2022年,筆者調任至海曙區雅戈爾小學,在熟悉學校情況之后,筆者與學校全體黨員創建了“雅小101,一‘碶’向未來”的黨建品牌,其靈感源自每日進步0.01的理念,即:1.01365≈37.8,勉勵教師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突破自我,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們圍繞學校實際和學生發展目標提煉出“和而不同,雅以養正: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的教育哲學,構建出一套具有特色的“和潤慧雅”課程體系,秉持“體育是第一課程”的理念,落實以體養德、以體益智、以體尚美、以體勤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打造有辨識度的校園文化。筆者認為,鄉鎮獨有的自然環境、鄉土情感及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提供不可多得的育人土壤。每一所學校都應立足自身優勢,不斷深入挖掘教育資源,打造豐富多彩的、具有辨識度的校園文化。在鄞江鎮中心小學,養正大廳與走廊設計融入了鄞江四大文化元素:堰的訴說、橋的故事、石的足跡、廟會記事,體現了古鎮悠久的歷史文化。遷建過程中,學校保留了老校區的文化符號,如養正院、大香樟樹及特色的石、凳、假山,實現了文脈的傳承。在雅戈爾小學,筆者和團隊融合校園文化與黨建元素,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同時開辟了從“一米菜園”至“創廚空間”的勞動教育路徑,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實現了從“五育”并舉到“五育”融合的教育目標。
關注每一個孩子都能出彩。實現從“專曙有學”向“專曙優學”的跨越式發展,需要教育者真正落實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出彩的機會。為此,我們注重將鄉鎮豐富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轉化為課程資源,建構具有鄉鎮特色的課程體系。鄞江鎮中心小學立足國家課程,構建童蒙養正課程體系,注重推進“三環五步”課堂教學改革,打造“主動、互動、靈動”的“三動”課堂,深化“德育+”主題整合課程探究,培養具有“義正、言正、行正、禮正、志正”品質的“五正”學子。雅戈爾小學圍繞“和雅”文化的教育理念,依據國家、地方和校本三級課程,構建出由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和綜合性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力求實現基礎性與發展性、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智力發展與能力培養相融合的“三維統一”。此外,兩所學校均推出“1+X”課后服務,設計了多樣化的體育課程,以強健學生體魄,促進“五育”融合。
建設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教師是學校“流動的智慧”,一所好學校的背后,必定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團隊。筆者始終以服務與成就教師為己任。在管理中,積極聘請名優教師設立名師特級教師工作室,助力教師專業成長;設立執行校長制,每月回顧工作,結合區管校聘制度,適時開展行政人員輪崗,使行政團隊在歷練中提升工作實效。在情緒支持方面,開展“三傾聽”“三走訪”,了解教師面臨的實際困難,并為其提供針對性幫助;定期評選“感動學校十佳教師”,激發教師的歸屬感與榮譽感。
奮進新征程,教育必先行。筆者將持續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創新優化教育品牌,為積極打造具有海曙辨識度的“專曙優學”名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