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新聞傳播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受限于文字、圖片和視頻的呈現,難以將新聞事件的復雜性和動態性全面展示給受眾。文章旨在探討增強現實(AR)技術如何以其獨特優勢,創新新聞傳播的功能,為新聞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首先,文章分析新聞傳播的傳統功能及其局限性,指出在信息傳遞、時效性、受眾參與度等方面還有提升空間。其次,分析AR技術的基本概念、特點及其在各領域的應用現狀。在此基礎上,通過文獻研究,詳細探討AR技術在新聞傳播行業的應用與功能創新。研究發現,AR技術以其虛實結合、實時交互、三維注冊和多媒體融合等特點,顯著增強了新聞傳播的功能。在信息傳遞方面,AR技術使新聞內容更加直觀、生動,提高了受眾的理解和記憶效果;在輿論引導方面,AR技術通過模擬真實場景,增強了受眾的參與感和認同感,有助于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在社會監督方面,AR技術提供了實時、全面的信息展示,提高了受眾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度;在文化傳承方面,AR技術重現歷史場景,讓受眾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文化魅力;在娛樂休閑方面,AR技術增強了新聞的趣味性和互動性,豐富了受眾的閱讀體驗。文章認為,AR技術為新聞傳播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未來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增強現實技術;新聞傳播功能;交互性;沉浸感;虛擬場景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14-0012-06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增強現實(AR)技術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聞傳播領域也不例外。AR技術的引入使新聞傳播得以突破諸多限制,為受眾帶來更加生動、直觀和深入的新聞體驗。
AR技術能增強新聞的傳播效果和社會影響力,有助于推動新聞傳播行業的創新發展,為構建更加開放、多元和包容的信息社會提供有力支持。
(一)新聞傳播的傳統功能
新聞傳播,指的是人際、團體內直接或通過大眾傳播媒介進行的,對于新近事實的信息及意見的相互傳受過程。這一過程涉及消息、資訊、觀點等內容在傳媒機構和大眾之間的傳遞和交流,從而形成輿論并影響社會[1]。具體而言,新聞傳播在信息傳遞、輿論引導、社會監督、文化傳承、娛樂休閑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功能使新聞傳播在當代社會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1.信息傳遞功能
新聞傳播的首要目標是迅速且真實地將各種新聞資訊傳播給公眾,涵蓋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社會關注的焦點議題以及與公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信息。在此過程中,新聞媒介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夠幫助公眾實時掌握世界動態和時局變化。
2.輿論引導功能
新聞傳播借助報道和觀點表達,對社會輿論產生影響力。新聞機構在傳播信息時,通過篩選報道內容和特定的視角解析,可以影響受眾的看法和立場,進而引導社會輿論的動向。
3.社會監督功能
新聞傳播具備以新聞輿論監督社會行為的功能。通過揭露和批評社會中的不正之風和違法行為,能促使有關機構和個人遵守法律法規以及公序良俗,以維護社會公正和道義。
4.文化傳承功能
新聞傳播肩負著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責任。通過報道文化活動、歷史事跡和人物故事等,新聞傳播有助于增強民族歸屬感和文化自信,促進文化繁榮發展。
5.娛樂休閑功能
新聞報道包含逸聞趣事、體育競賽、文化藝術等輕松的題材,這些內容能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為人們的文化生活增添樂趣。
(二)傳統新聞傳播的局限
作為工業社會發展的重要成果,新聞傳播不僅是獲取信息、洞察世界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還是驅動社會變遷和文化演進的關鍵力量[2]。面對AR技術帶來的革新,傳統新聞傳播暴露出諸多局限性[3-4]。
首先,時效性較弱。傳統新聞傳播須經歷編輯、制作、審核等諸多流程,對突發新聞的反應往往滯后,造成信息發布的延遲,可能在公眾中形成信息空白,進而產生基于片面信息的誤解和偏見。
其次,傳播模式比較刻板。主要依賴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形式單一,無法與新媒體平臺提供的豐富多樣和個性化的信息相提并論,因此在吸引和維持受眾注意力上顯得力不從心。
再次,互動性和用戶參與度不高。傳統新聞傳播主要呈現單向傳播特征,缺乏與受眾的即時互動,這不僅會弱化公眾的參與感,還會削弱他們參與新聞話題討論的積極性。
最后,資源利用率不高。傳統模式下,由于缺乏對受眾喜好的深入了解,因此資源分配往往不合理,一些重要新聞可能被忽視,而次要信息卻吸引了過多關注,從而影響整體傳播效能。
(一)AR技術的定義與工作原理
AR技術,即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技術,是一種創新的交互式技術。它通過將虛擬信息與真實世界巧妙融合,為用戶提供一種全新的信息感知和交互方式。
AR技術廣泛運用多媒體、三維建模、實時跟蹤及注冊、智能交互、傳感等多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將計算機生成的文字、圖像、三維模型、音樂、視頻等虛擬信息模擬仿真后,無縫融入用戶的現實世界中[5]。
在AR技術的幫助下,真實世界與虛擬信息互為補充,相互增強,能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直觀的體驗。
AR技術的工作原理主要在于四方面。一是感知現實環境,如通過攝像頭獲取圖像,通過陀螺儀、加速度計等設備獲取方向和運動狀態。這些感知手段能夠使AR技術準確地捕捉到用戶所處的環境特征和動態變化。二是進行追蹤和定位,如利用攝像頭獲取并識別圖像,通過匹配特征點來確定用戶所處的位置和方向。三是虛擬內容生成與疊加。基于用戶的位置和方向,AR技術在感知到的現實場景中生成相應的虛擬內容,包括圖像、文字、視頻、模型等,并將其準確疊加到現實世界中。四是交互與溝通。用戶可以通過手勢、語音、觸摸等方式與虛擬內容互動,實現與虛擬世界的交流。這種智能交互不僅能夠增強用戶的參與感,還能使虛擬信息更加直觀和自然。
(二)AR技術的核心特點
AR技術以其獨特的虛實結合、實時交互、沉浸感等核心特點,在新聞傳播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和廣泛的應用前景。這些特點為新聞傳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和創新。
1.虛實結合
AR技術能將虛擬信息與用戶所處的真實環境無縫融合,為用戶呈現一個混合現實的場景[6-7]。這種結合不僅能夠極大地拓展信息的表現形式,還能為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在新聞傳播中,通過AR技術,受眾可以在保持與現實世界聯系的同時,享受到虛擬元素帶來的豐富信息和視覺效果。
2.交互性
AR技術提供一種實時交互體驗,用戶可以通過手勢、語音、眼動等多種自然的方式與虛擬信息交流和互動。這種交互性不僅能使獲取信息更加直觀和便捷,還能為新聞傳播增添趣味性和參與感。在新聞報道中,借助AR技術,用戶可以與新聞內容實時互動。
3.沉浸感
通過模擬真實世界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信息,AR技術可以創造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虛擬環境,使用戶仿佛身臨其境。這種沉浸感能使用戶更加自然和深入地投入AR體驗中,從而獲得更加真實和深刻的感知。在新聞傳播中,AR技術可以模擬出各種逼真的環境和情境,如自然災害現場、太空探索等,讓用戶在安全的環境中體驗到這些場景,從而加深對新聞事件的理解。
(三)AR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
當前,AR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學院高級研究員諾妮·德拉佩納(Nonny de la pena),將使用VR技術生產的新聞定義為“一種能讓觀眾獲得新聞故事中描述的事件或情形的第一人稱體驗的新聞生產形式”,并將其命名為“沉浸式新聞”(Immersive journalism)[8]。隨著AR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形式和內容也在不斷創新和豐富。作為一種新的計算方法,目前計算機視覺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包含多種媒介效果的測量方法,或使用眾包(crowdsourcing)平臺獲得由人工編碼而來的各感知維度指標,或通過實驗或焦點小組的方法召集被試者觀看圖片視頻媒介,實時獲取受眾感知媒介的反應等[9]。在新聞內容的采編與寫作上,MGC(機器生產內容)逐漸朝AIGC(人工智能生產內容)演化,如新華社建立了人工智能媒體平臺“媒體大腦”,人工智能機器人可以24小時待命,全時全地生產并發布新聞產品[10-11]。
Vlog新聞是一種新興的新聞報道形式。記者可以利用視頻博客(video blog,簡稱“Vlog”),以個人視角記錄和分享新聞事件。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人與人之間難以近距離接觸,使得傳統媒體采訪報道遇到諸多不便。在此情況下,一些自媒體博主便通過Vlog的形式記錄并分享疫情中的生活狀況,這些非官方的第一手材料,極大地補充了傳統媒體報道的空白,成為人們了解疫情背景下社會新聞的重要途徑。當下,許多主流媒體也開始利用Vlog的形式創新新聞報道方式。例如,央視主持人康輝采用Vlog的形式拍攝了“大國外交最前線”系列視頻,用以報道外交新聞。該系列視頻在B站和抖音一經推出,便受到網友追捧。
AR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如數字虛擬動畫以更大限度地“還原”新聞現場與更快地“到達”事發地點,豐富新聞報道內容,提高新聞傳播效率,增強新聞視覺沖擊力,激發媒介傳播潛力[12] 。然而,目前AR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仍面臨一些挑戰和限制。例如,AR設備的普及程度和成本問題仍然是影響其廣泛應用的重要因素;AR技術的穩定性和易用性需進一步提升;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關于虛擬現實技術與人文的討論與反思變得尤為重要[13]。
(一)增強新聞傳播的信息傳遞功能
AR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通過獨特的虛實結合、實時交互和個性化推薦等特性,為新聞內容的呈現和傳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首先,AR技術通過模擬真實環境和構建三維模型,使新聞事件的復雜性和動態性得以更加直觀和立體地展現。與傳統的新聞報道相比,AR技術能夠以更加生動和直觀的方式呈現新聞內容,幫助受眾更深入地理解和感知事件,從而增強新聞內容的可視化和直觀性。
其次,AR技術的實時交互性能夠為受眾提供與新聞內容互動的機會。受眾可以通過AR設備與新聞報道中的虛擬場景互動,獲取更多的信息,甚至參與到事件的模擬和體驗中。這種交互式的報道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受眾的參與感,還能夠加深受眾對新聞信息的理解和記憶。通過AR技術,受眾不再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可以主動參與到新聞傳播中,這極大地增強了新聞報道的互動性和參與感。
再次,AR技術突破了傳統新聞報道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為受眾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通過在新聞報道中添加虛擬元素、鏈接多媒體內容等方式,AR技術可以為受眾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受眾可以通過AR設備隨時隨地獲取與新聞報道相關的信息,從而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全貌和背景。這種豐富的信息展示方式不僅可以增加新聞報道的信息量,還可以滿足受眾對信息的多樣化需求。
最后,AR技術通過對大量數據的抓取、處理和分析,能夠幫助新聞工作者更準確地把握事件的本質和趨勢,從而制作出更加精準、深入的新聞報道。AR技術還可以將復雜的數據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給受眾,使受眾能夠更直觀地了解數據背后的意義和價值。這不僅能夠提升新聞報道的精準度和深度,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還能增強新聞傳播的說服力和影響力。
(二)增強新聞傳播的輿論引導功能
AR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通過虛實結合、實時交互和個性化推薦等特性,顯著增強新聞內容的可視化、直觀性,增強受眾的交互性和參與感,豐富信息展示方式,并提升新聞報道的精準度和深度,增強新聞傳播的輿論引導功能[14]。
具體來說,AR技術通過模擬真實環境和構建三維模型,將虛擬元素與真實世界相融合,能夠為受眾提供前所未有的新聞體驗,提升受眾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度,增強新聞傳播的輿論引導力。受眾可以參與討論、提問,或者獲取更多信息,這種雙向交流能夠增強受眾的滿足感,使他們更容易接受并認同新聞報道所傳遞的信息和觀點,有助于構建積極、健康的輿論環境[15] 。
此外,AR技術通過個性化推薦和定制化內容,能夠進一步增強輿論引導效果。基于用戶的興趣和行為數據,AR平臺可以為用戶推送與其需求高度匹配的新聞內容,從而提高用戶對新聞報道的接受度和認同度。AR技術還可以根據用戶的反饋和互動情況,實時調整和優化內容,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和期望。這種個性化的內容推送和實時優化,不僅可以提高新聞報道的精準度,還可以使新聞傳播更貼近受眾的實際需求,增強新聞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增強新聞傳播的社會監督功能
AR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正逐步改變人們獲取信息和參與社會監督的方式。AR技術不僅極大地增強了新聞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更重要的是,為公眾參與社會監督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和平臺,顯著提升了社會監督的廣度、深度和效率。
AR技術通過提供更加豐富、直觀、互動性強的信息傳播方式,使新聞報道的內容更加生動和立體。這種直觀的展示方式,能夠加深公眾對新聞事件的理解,增強社會監督的實效性。
在AR技術的助力下,新聞報道可以多維度展示信息,如3D模型、數據可視化等,使復雜的信息一目了然。這種直觀且豐富的信息展示方式,不僅能夠使受眾快速把握新聞事件的關鍵信息,還能促進受眾深入思考和討論新聞事件。例如,通過AR技術,受眾可以在家中通過AR觀看災難現場的重建情況,或是在新聞報道中與數據互動,了解公共資金的流向。這種互動性能夠極大地提高受眾的參與度。
運用AR技術,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收集和提交現場照片、視頻等證據,參與新聞事件的報道和調查。這種眾包式的信息收集機制,能夠擴大監督網絡,使社會監督更加廣泛和深入。在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情況下,AR技術可以即時發布預警信息,并通過虛擬標識指示安全出口、避難所位置等,增強公眾的自我保護能力,同時促使政府和相關部門接受公眾監督,及時響應社會關切。
此外,AR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還有助于強化新聞報道的準確性和客觀性。通過AR技術,新聞機構可以向公眾展示更多的現場證據和第一手資料,減少信息傳播過程中的誤解和偏見。公眾也可以通過AR技術,對新聞報道的內容進行實時反饋和評價,促進新聞機構自我監督和改進。
(四)增強新聞傳播的文化傳承功能
AR技術通過創新的傳播方式,不僅增強了新聞報道的吸引力,還為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讓文化傳承變得更加鮮活、互動和廣泛。
首先,AR技術能夠將文化遺產和傳統藝術以三維形式融入新聞報道中,為受眾提供一種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通過AR技術,受眾仿佛穿越時空,可以親身體驗歷史場景、傳統節日、民俗活動等。這種體驗不僅能夠加深人們對文化遺產的理解,加強情感聯結,而且能夠促進文化的活態傳承。
其次,對于受損或難以實地訪問的文化遺產,AR技術能夠實現數字化修復,讓受眾通過智能設備觀賞到這些遺產的原始風貌。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保護實物,還可以拓寬文化傳播的邊界,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和了解文化遺產。
再次,對于傳統手工藝、民間表演藝術等,AR技術可以重現藝術家的操作過程,甚至讓受眾在虛擬空間嘗試學習和模仿,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提供新的平臺。
最后,AR技術可以幫助受眾跨越地域和時間限制,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和歷史背景,促進不同文化間相互理解和尊重,為跨文化交流與融合搭建橋梁,共同推動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繁榮發展。
(五)增強娛樂休閑功能
AR技術通過增強新聞的互動性、個性化和趣味性,為受眾帶來全新的娛樂休閑體驗,使受眾獲取信息的過程變得更加輕松愉快,滿足現代人在快節奏生活中對娛樂放松的需求。通過AR技術,新聞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閱讀或觀看,而是轉變為一種互動式娛樂體驗。
受眾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或AR眼鏡等設備,與新聞中的虛擬元素互動,如參與解謎游戲、與新聞人物進行虛擬對話或體驗新聞事件的模擬情景等。這種互動性不僅能夠增強新聞消費的趣味性,還能夠提升受眾的參與度。
借助AR技術,媒體可以依據用戶的興趣和偏好提供個性化內容。例如,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推送相關的AR體驗,或讓受眾選擇不同的視角探索新聞故事。這種定制化服務能夠提升用戶體驗,使其獲得更加貼近個人喜好的娛樂內容。在體育賽事、音樂會、電影節等娛樂活動現場,AR技術能夠為受眾提供獨特的現場體驗。受眾可以通過AR技術實時查看運動員數據、明星介紹、幕后花絮等信息,即使不在現場,也能獲得身臨其境的娛樂體驗。
新聞媒體還可以利用AR技術嵌入創意廣告,如虛擬商品試穿、3D品牌互動等,既可以豐富新聞內容,又可以為受眾提供新穎的休閑娛樂方式,同時為品牌創造更多與消費者互動的機會。
AR技術在提供娛樂體驗的同時,也能寓教于樂,將復雜的信息以輕松愉快的方式呈現。例如,通過AR動畫講述科學原理、歷史故事,讓學習變得不再枯燥,而是成為一種休閑娛樂活動。AR新聞體驗往往具有較高的分享價值。受眾可以將自己的AR互動體驗截圖或錄制視頻分享到社交平臺,促進朋友間的互動討論,形成圍繞新聞事件的社交社區,增強休閑娛樂的社交屬性。這種分享機制不僅能夠提升新聞的影響力,還能促進受眾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使新聞傳播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
AR技術推動新聞傳播行業的技術創新,促進新聞生產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為傳統新聞業向融媒體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持,加速了新聞傳播模式的革新。AR技術不僅豐富了新聞傳播的形式和內容,還通過提升信息傳播效率、提升受眾的參與度、創新文化與娛樂體驗等方式,深刻影響新聞傳播的功能,為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盡管AR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如AR內容的質量和多樣性還需進一步提升,AR技術的穩定性和易用性有待增強;AR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須考慮信息真實性和倫理問題;須不斷降低AR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技術門檻和運營成本。人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步成熟,這些問題將逐漸得到解決,AR技術將為新聞傳播領域帶來更多的創新和突破,推動新聞傳播朝著更加個性化、智能化和互動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陸華.淺談AR與傳統媒體的融合[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4):203-204.
[2] 周文杰,王瑜. VR技術對傳統新聞傳播的補償性解讀[J].科技傳播,2018,10(16):1-2,8.
[3] 楊允.大數據技術對新聞傳播的影響[J].科技傳播,2019,11(5):96-97.
[4] 王曉雨.大數據技術對新聞傳播力的影響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4(1):17-19.
[5] 馬玉潔.增強現實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學院,2017.
[6] 趙子劍.增強現實技術在新聞節目中的應用[J].電視技術,2023,47(9):75-77.
[7] 陳秋如.大數據技術對新聞傳播領域的影響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4):70-71.
[8] 王婧.“VR+新聞”模式的發展趨勢和困境[J].學術經緯,2019(6):31- 34.
[9] 官璐,周葆華.計算機視覺技術在新聞傳播研究中的應用[J].當代傳播,2022(3):20-26.
[10] 岳寶彩.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融合應用、影響及應對策略:以ChatGPT為例[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3(4):13-17.
[11] 張輝.虛擬仿真技術在廣播編導中的應用[J].電視技術,2024,48(3):93-96.
[12] 米高峰,安然.新媒體時代數字動畫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J].電影評介,2011(8):98-102.
[13] 嚴藝文.虛擬現實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及影響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8.
[14] 常嘉欣.基于圖像識別技術的增強現實系統設計[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21.
[15] 李榕玲.基于增強現實技術的數字三維虛擬全景影像展示方法[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38(5):409-415.
作者簡介 黃玥,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