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數字媒介迅猛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數字時代背景下,提高大學生的數字媒介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調查發現,當前大學生在數字媒介素養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還需進一步提高,具體表現為對數字媒介認知不足、媒介互動能力有待提升、網絡信息甄別能力不強、媒介運用深度不足。
文章研究現有文獻資料,采用社會調查法,指出當代大學生數字媒介素養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深入分析當代大學生數字媒介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大學生數字媒介素養提升策略。從學校角度來看,應構建科學的數字媒介教育體系,通過完善相關課程設置,實行跨學科培養模式,完善各類軟硬件基礎設施,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同時,學校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定期舉辦各類活動,強化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從學生角度來看,大學生要養成正確的媒體觀念,樹立較強的自我約束意識,注重自我提升,避免受到消極網絡信息的影響。從政府、社會、家庭角度來看,三者應進行聯動,重塑媒體良性生態系統,以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數字媒介素養。
關鍵詞:數字時代;大學生;數字媒介素養;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14-0077-04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課題“全媒體視域下長春市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及提升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GJX2023D141
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類數字信息平臺應運而生,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為代表的媒介平臺成為當下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這類數字化App憑借簡單的操作方式、極快的信息傳遞速度、自由的信息互動等特征,廣受當代大學生的青睞。傳統媒體時代,信息傳遞依靠報紙、書籍等,速度較慢,數字媒介的產生打破了信息壁壘,使信息傳遞更快捷,推動了傳媒行業的發展和進步。數字時代,數字媒介素養成為衡量大學生發展情況的重要因素。
在傳播學中,媒介指利用某種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工具,這種載體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非物質的。物質媒介包含書籍等印刷品,以及電視、手機等;非物質媒介包含肢體語言、口頭語言等。媒介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媒介不僅可以傳播信息、傳遞知識,而且可以傳承文化。通過媒介,人們可以接觸和學習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從而實現文化交流,推動社會發展。
“媒介素養”是一種新聞用語,最早出現于英國,又稱為“媒介修養”“媒介涵養”。接觸的媒介不同,人們需要具備的媒介素養也不同。例如,對于書籍這一傳統媒介,人們應具備準確把握中心思想和蘊含道理,并清楚文章結構的媒介素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類網絡信息平臺涌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當前所說的媒介素養,是對應智能電視、智能手機、電腦等數字媒介的數字媒介素養[1],即熟練掌握各類軟件技術,結合數字傳媒理論知識,通過各類數字媒介熟練地接收信息、了解信息、挖掘信息、生產信息、發布信息。
一般來說,大學生數字媒介素養主要包含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熟悉數字媒介的發展歷程和基礎知識,以及最新媒介資源;二是通過數字媒介瀏覽網絡信息時,可以有效甄別和選擇信息,抵制不良信息和消極信息;三是熟練掌握數字媒介相關技能,自主生產和發布優質信息;四是在使用數字媒介瀏覽網絡信息時,保持較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維護網絡信息安全;五是在使用數字媒介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合理使用數字媒介[2]。
(一)對數字媒介認知不足
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數字媒介迅速發展。但大學生對數字媒介的認識不清,尤其對相關理論和技術知識掌握不足。
在數字媒介理論方面,部分大學生對理論缺乏清晰認識,對媒介發展歷程的了解也較少[3]。
在數字媒介技術方面,部分大學生由于缺乏專業的指導,操作不熟練,在圖片設計、圖像處理、視頻渲染方面缺乏專業能力,從而無法有效創建和發布數字信息。理論知識的缺乏和技術運用的受限,不利于大學生數字媒介素養的提高。
(二)媒介互動能力有待提升
大學生正處于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其不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且是信息的發布者。但從當前形勢來看,大學生沒能充分掌握數字媒介的使用技巧。大多數大學生為信息接收者,通過媒介了解各類信息,作為信息發布者的大學生也只是簡單地發布個人動態和信息短評等。
在信息接收方面,當代大學生雖然能通過數字媒介平臺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信息,但由于內容碎片化,極易在短時間內遺忘,因此無法真正轉化為知識。
在信息發布方面,很多大學生由于缺乏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不具備信息生產能力,只會對信息進行初步加工,無法達到發布的水準。長此以往,只能被動地接收信息,從而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造成一定阻礙。
(三)網絡信息甄別能力不強
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各類信息通過網絡進行傳播,大學生由于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無法有效篩選和解讀數字媒介信息,從而被消極信息干擾,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傳媒專業學生通過專業的課本和專業教師的講解,對傳媒行業具有深刻了解和認識,在信息獲取和媒介應用方面更具優勢[4]。其他專業的學生由于缺乏專業課程的指導,對數字媒介知識了解較少,往往無法準確地判斷媒介信息。網絡信息的傳播具有隱蔽性,在長期的傳播過程中,極容易對學生群體造成影響,從而導致消極思想的入侵。
(四)媒介運用深度不足
當前,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當前,不少大學生網絡媒介使用素養不高,極具便利性和趣味性的網絡讓很多大學生沉迷,荒廢了學業。不少大學生將大部分課余時間消耗在短視頻、電視劇、網絡游戲等休閑娛樂項目中,不太關注社會熱點、正能量視頻。研究發現,當前大學生對網絡媒介的利用處于淺層次階段,媒介運用深度不足,缺乏主體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動參與意識,阻礙了學生數字媒介素養的提升。
(一)構建科學的數字媒介教育體系
第一,要完善相關課程設置。在課程設置方面,要以提高大學生數字媒介理論素養為目標,緊跟時代要求和國家人才培養需求,結合當前數字媒介的特點,設置科學、合理的媒體課程。在課程安排方面,要輸出專業的理論知識,并根據媒體行業的發展,不斷更新教材,使學生充分了解媒介知識,更好地掌握媒介理論知識,增強大學生的信息生產能力和發布能力[5]。
第二,要實行跨學科培養模式。互聯網時代,不能僅僅提升傳媒專業學生的數字媒介素養,也要提升非傳媒專業學生的數字媒介素養。高校要以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導向,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跨專業選修課程,讓學生根據自身短板進行選修,從而豐富自身的媒介知識[6]。
第三,要完善各類軟硬件基礎設施。當前,社會對人才的技能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在網絡媒體時代,媒體人才的技能水平成為衡量其媒介素養的關鍵。因此,高校要把握媒體行業發展趨勢,在校內打造相關實驗室和實訓中心,并匹配專業的課程和操作軟件,通過完善軟件和硬件基礎設施,提升學生的數字媒介素養[7]。
第四,要開展實操培訓,提高學生專業技能。不能局限于課本、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要引入實操課程,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8]。學校要加強與專業媒體機構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實習機會,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同時,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專業活動、競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從而提升大學生的數字媒介素養[9]。
第五,強化媒介素養實踐教育。大學生在積累更豐富的媒介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其網絡媒介的使用能力和鑒別能力明顯提高,進而能夠形成正確使用網絡接收和傳播信息的意識。高校在實踐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各類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平臺。例如,學校可以舉辦媒介素養宣傳月、網絡媒介知識競賽、新聞內容寫作大賽、短視頻拍攝大賽等活動,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廣播節目的制作和學校短視頻賬號的維護中。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還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媒介使用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字媒介素養,引導學生成為積極向上的網絡媒介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
(二)引導大學生養成正確的媒體觀念
第一,要培養大學生的自我約束意識。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網絡信息借助互聯網迅速傳播,其中不乏消極信息,極易對大學生心理造成負面影響[10]。首先,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網絡信息,堅決抵制不良信息,維護自身身心健康。其次,不同學生根據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數字媒介使用方式,教師要對學生使用數字媒介的習慣進行指導,使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從而養成正確使用數字媒介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要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審視。大學生在使用數字媒介時,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評論內容要積極向上、導向正確[11]。
第二,要引導大學生自我提升。在使用數字媒介時,大學生要形成批判性思維,增強網絡主體意識。網絡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導致很多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過度依賴網絡,會使大學生自我意識逐漸弱化,獨立思考能力逐漸下降,因此,大學生要養成批判性思維,辯證看待數字媒介,培養質疑信息、批判信息的能力[12]。同時,大學生要增強獨立思考的能力,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對媒介平臺的各類信息進行比對,找到其中正確的觀點,強化鑒別信息的能力。
(三)政府、社會、家庭聯動,重塑媒體良性生態系統
第一,政府層面。政府要保證大學生應用數字媒介的制度環境,出臺相關法律和制度,通過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數字媒介行為。同時,政府相關部門要出臺相應條例,如互聯網文化管理辦法、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互聯網服務管理辦法等,以加強制度保證,避免大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13]。
第二,社會層面。社會各界要加大對培養數字媒介素養的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培養大學生數字媒介素養的重視程度,社會層面(如網絡記者、網絡編輯等)要形成合力,強化輿論引導,促進大學生數字媒介素養的培養,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大學生實現健康發展[14]。
第三,家庭層面。家庭在大學生數字媒介素養提升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父母要提高對大學生數字媒介素養的關注度,了解大學生使用數字媒介平臺的情況和習慣,清楚大學生的興趣所在。要根據實際情況,輔助大學生養成正確使用數字媒介的習慣和方式,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15]。當大學生接收到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內容時,家長應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同時,家長應適當學習數字媒介理論知識和技能,以便及時向學生傳遞健康積極的信息。
互聯網時代,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樂趣,也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對數字媒介認識不足、互動能力和信息甄別能力不強的問題,極容易受到媒介平臺中不良信息的影響,從而影響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本文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當前大學生在數字媒介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大學生提升數字媒介素養的有效策略:高校要構建科學的數字媒介教育體系,完善相關新媒體課程,實行跨學科培養人才,優化大學生人才培養模式;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媒介觀念,提升自我約束力,自覺抵制各類不良信息;政府、社會、家庭要發揮三方聯動的優勢,重塑媒體良性生態系統,為大學生提升數字媒介素養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維多.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本土化教育體系著力點研究[J].大眾文藝,2023(22):136-138.
[2] 劉亮亮.大學生媒體使用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公關,2023(17):71-73.
[3] 韓文獻.當代大學生新媒體運用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23):222-225.
[4] 王智杰.數字媒介時代大學生網絡公共言論責任感研究[J].國際公關,2023(14):176-178.
[5] 左偉.自媒體視閾中大學生素養教育的提升機制研究[J].新聞傳播,2019(13):9-10.
[6] 王新雅.網絡群體極化視域下大學生網絡行為失范的破解之道[J].寧波經濟(三江論壇),2023(11):38-40,48.
[7] 袁勤勤.高校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研究述評[J].西部素質教育,2023,9(12):85-88.
[8] 戴仁卿,劉彬.數字青年大學生觸媒習慣分析與優化路徑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1):55-57.
[9] 劉茹茹.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大學生新媒體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 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1.
[10] 董珍蘭.自媒體視域下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策略[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21,42(6):104-107.
[11] 趙霞,吳明忠.大學生網絡行為異化現狀和治理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育,2021(2):89-92.
[12] 呂金洲.微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行為剖析[J].許昌學院學報,2023,42(6):154-156.
[13] 伍永花.本土化視域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模式建構[J].青年記者,2022(22):117-119.
[14] 陳江寧.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研究[J].今傳媒,2023,31(11):164-167.
[15] 羅郁然.數字媒體時代涵化理論在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中的運用[J].公關世界,2022(14):156-158.
作者簡介 王琦,副教授,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網絡與新媒體、新聞實務。陳彥道,研究方向:網絡與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