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媒體時代,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傳統新聞業面臨嚴峻的生存與發展挑戰。面對受眾日益個性化與多樣化的需求,作為新聞內容的生產者與傳播者,新聞編輯在新聞傳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要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還要積極傳遞正能量。融媒體對新聞編輯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新聞編輯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更強的跨媒體整合能力和創新思維。隨著媒體融合的深入推進,新聞編輯須積極適應這一變革,探索新的工作方法,通過優化內容創作和推送策略,傳遞真實、客觀的新聞信息,以吸引更多受眾關注,并引導社會輿論朝正確方向發展。文章采用綜合分析法,基于融媒體背景,分析新聞編輯在內容多元化、傳播媒介多樣化和受眾需求個性化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通過對比融媒體新聞編輯與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異同點,揭示融媒體新聞編輯的獨特要求。在此基礎上提出新聞編輯應對挑戰的策略,包括增強受眾意識、明確角色定位、注重內容質量、強化價值判斷、完善業務體系、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不斷提升專業素養等,旨在幫助新聞編輯實現優化轉型,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
關鍵詞:融媒體;新聞編輯;挑戰;轉型;創新
中圖分類號:G21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14-0118-05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形成融媒體這一新型傳播形態,融媒體時代到來[1]。融媒體時代,各種媒體形態交織,信息傳播渠道更加多樣,不僅改變了新聞傳播方式,還深刻影響著新聞采編工作的流程和標準。在這一背景下,新聞編輯工作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新聞編輯被要求具備跨媒體整合能力,能夠處理多種媒介的新聞信息;另一方面,新聞編輯被要求適應快速變化的媒體環境,主動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新聞編輯要想在融媒體時代獲得良好發展,應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時轉變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轉型成為全能型新聞人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融媒體是社會快速發展的新聞媒體產物,其本質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內容、渠道、技術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這種融合打破了傳統媒體的界限,推動了信息的快速傳播和互動共享,使新聞傳播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當前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媒體內容多元化
融媒體時代,新聞內容呈現出多元化特點,新聞編輯如何從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成為一大挑戰[2]。當前信息爆炸式增長,新聞編輯要運用敏銳的新聞嗅覺和判斷力,從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出真正具有新聞價值的內容。此外,新聞編輯要具備深度加工和整合能力,能夠深入挖掘和整理相關內容,形成有深度的新聞報道。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新聞編輯需要將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內容有效融合起來,優化新聞的傳播效果和受眾體驗[3]。
(二)傳播媒介多樣化
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的出現,使新聞傳播媒介變得更加多樣化。新聞編輯要根據不同媒介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傳播策略。傳統媒體的傳播范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K8Nh1yUtxTTYi3ZCBZNeKg==單一[4]。年輕群體是互聯網的主力軍,他們更傾向于通過網絡渠道獲取信息。在這一背景下,新聞編輯要掌握多種媒介操作技能,確保新聞在不同媒介上的呈現效果。這對新聞編輯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受眾需求個性化
融媒體時代,受眾的需求呈現出個性化、差異化的特點,新媒體可以為受眾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傳輸服務。新聞編輯要深入了解不同受眾的需求和喜好,制定個性化的內容。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新聞編輯需要分析受眾的興趣、偏好等,為不同受眾量身定制不同的新聞內容。同時,新聞編輯要加強與受眾的互動交流,收集受眾反饋,不斷優化內容和服務。這不僅要求新聞編輯具備豐富的新聞專業知識,還要求其具備數據分析、用戶研究等綜合能力。此外,新聞編輯要不斷創新報道方式和呈現形式,吸引更多受眾關注。這種對個性化服務的需求,對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和服務意識提出了更高要求[5]。
(一)相同點
其一,工作目標相同。無論是融媒體新聞編輯還是傳統媒體新聞編輯,核心工作目標是一致的,即按照行業規范整理文字、圖片、視頻等素材資料,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新聞產品,傳播真實可靠的新聞信息,滿足廣大受眾的信息需求。新聞編輯要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客觀性和時效性,這是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
其二,工作流程相同。融媒體新聞編輯和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基本工作流程并無顯著區別,都需要經過選題、采訪、編輯、刊播等環節,確保新聞內容的質量。融媒體時代,雖然新聞傳播的媒介和形式發生了變化,但新聞編輯的工作流程基本相似[6]。
(二)不同點
其一,發布速度不同。一直以來,時效性是對新聞的基本要求。融媒體在時效性方面具有天然的技術優勢,新聞編輯借助新媒體平臺,可以實現新聞信息的即時發布和快速傳播,使新聞時效性得到增強。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受印刷、制作、播出等環節的限制,發布速度較慢。
其二,工作內容不同。融媒體是近幾年逐漸普及的新聞傳播方式,行業規范、內容在不斷完善。融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需要處理多種新聞信息,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同時要具備跨媒體整合能力,有效融合不同形式的內容,形成豐富的新聞報道。而傳統媒體新聞編輯主要關注單一媒介的新聞內容,如報紙編輯主要負責文字稿件的編輯和排版,電視編輯主要負責視頻內容的剪輯和制作[7]。
其三,審核方式不同。傳統媒體對新聞稿件的審核有相對嚴苛的要求,并且實行“三審三?!敝贫取T谶@一制度下,新聞報道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可以得到保證,新聞編輯的工作也受到約束。融媒體新聞編輯在審核新聞時需要考慮多種媒介的呈現效果和受眾反饋,確保新聞內容在不同媒介上得到良好的呈現和傳播,并加強與受眾的互動。由此可見,融媒體新聞編輯在審核新聞時更加全面細致,而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則主要關注內容的真實性,確保新聞內容準確、客觀[8]。
融媒體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內容、渠道、技術等方面深度融合的產物,其實現了信息的快速傳播,為新聞編輯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和手段,也對新聞編輯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編輯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才能適應融媒體時代的變革和發展。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應對挑戰的實踐策略具體如下。
(一)增強受眾意識,提升創新能力
首先,轉變觀念,注重數據分析和市場調研,深入了解受眾的需求和喜好。新聞編輯要了解受眾的信息獲取習慣、閱讀習慣、興趣點等,精準選擇新聞內容。新聞編輯可以運用大數據分析工具挖掘受眾的搜索記錄、瀏覽記錄等,了解受眾對某一新聞事件的關注度,制訂有針對性的報道計劃。
其次,堅持以受眾為中心,重視新聞內容創作。新聞編輯要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提供有價值、有深度的新聞內容。在選題時,新聞編輯要了解受眾關注的熱點,選擇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新聞事件進行報道。在創作內容時,新聞編輯應注重內容的嚴謹性和可讀性,采用受眾易于理解的語言表達方式。
最后,增強創新意識和能力,不斷嘗試新的報道形式和呈現方式。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傳播的形式和手段不斷創新。新聞編輯可以借鑒其他領域的成功經驗,如社交媒體、短視頻等,將新聞內容以更加生動、有趣的形式呈現給受眾[9]。
(二)明確角色定位,做到去偽存真
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異軍突起,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生產者和傳播者,面對互聯網上體量龐大的數據,新聞編輯要能從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應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堅守新聞真實性原則,做到去偽存真、去粗取精。
首先,新聞編輯應明確自己作為新聞“把關人”的角色定位。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工作職責是在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并且將其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因此,新聞編輯要運用自身的新聞專業素養和敏銳的判斷力,嚴格篩選和甄別新聞信息,確保所發布的新聞內容真實準確,并且有一定的深度[10]。
其次,堅守新聞真實性原則。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編輯工作的底線。新聞編輯在采集、編輯、發布新聞的過程中,應始終堅持真實性原則,不捏造、不夸大、不歪曲事實。對于無法證實的消息和來源不明的信息,新聞編輯要保持謹慎態度,避免盲目傳播。
再次,新聞編輯要做到去偽存真、客觀公正。在編輯新聞的過程中,編輯要尊重事實、尊重受眾,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報道新聞。對于錯綜復雜的新聞事件,新聞編輯要保持中立,客觀呈現各方觀點和事實。
最后,加強自我約束和職業道德建設。作為新聞信息的傳播者,新聞編輯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受眾對新聞的信任度。因此,新聞編輯要加強自我約束,恪守職業道德規范,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內容。
(三)注重內容質量,創作高品質內容
融媒體時代,內容質量依然是新聞的核心競爭力,面對海量信息和多樣化的傳播媒介,新聞編輯應更加注重內容質量,深入挖掘新聞背后的深層含義和價值,創作高品質的新聞內容,提升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11]。
首先,新聞編輯要具備敏銳的新聞嗅覺和深入的分析能力。要能夠從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通過深入調查和研究,挖掘出新聞背后的深層含義,使新聞報道更具深度和廣度,滿足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
其次,新聞編輯要注重內容的原創性和創新性。原創性是新聞內容質量的重要體現,也是媒體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編輯要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創作出具有獨特視角和新穎觀點的新聞報道。同時,新聞編輯要關注新技術和新應用的發展,將其運用于新聞內容創作中,提升新聞內容的吸引力。
再次,新聞編輯要注重內容的可讀性。在編輯新聞內容的過程中,編輯人員要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和生動的描述,將復雜的新聞事件和專業知識轉化為受眾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內容。同時,要善于運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元素,將新聞內容以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受眾,優化受眾的閱讀體驗[12]。
最后,新聞編輯要注重內容的時效性和實用性。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線,新聞編輯要及時捕捉新聞事件的發展動態,及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進展。同時,要關注新聞事件的實用性,通過報道具有實際意義的新聞事件,引導受眾關注社會問題和公共利益,不斷提升媒體的公信力。
(四)站在新穎視角,強化價值判斷
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不僅要快速捕捉新聞事件,而且要具備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新聞嗅覺,根據受眾的反饋,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首先,新聞編輯應善于從多元化的信息中提煉出獨特的報道角度。新聞編輯應跳出傳統的新聞報道框架,從全新的視角審視新聞事件,挖掘事件背后的社會、文化、經濟等多元因素,為受眾提供全面深入的報道。通過新穎的視角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增強新聞內容的傳播力。
其次,新聞編輯要具備敏銳的價值判斷能力。在報道新聞時,新聞編輯應深入分析事件背后的價值沖突,明確新聞報道的立場和觀點,為受眾提供清晰明確的價值引導。同時,新聞編輯應關注社會輿論的走向,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引導社會輿論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最后,新聞編輯要將新聞與網絡用語結合,打破受眾對傳統新聞的認知。新聞編輯可以在一些非政治性的新聞中穿插網絡用語,增強新聞內容的趣味性,有效拓展新聞的受眾面,從而提高新聞的傳播效率[13]。
(五)完善業務體系,提供一站式服務
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要積極承擔傳播新聞信息的職責,基于傳統媒體的優勢構建完善的業務體系,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務,滿足受眾多元化的需求。通過整合各類資源、優化業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以及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新聞編輯可以為受眾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信息服務,遵循真實性原則,完善業務體系力,實現穩步優化轉型。
首先,新聞編輯應構建以受眾為中心的業務體系。通過分析受眾的行為,深入了解受眾的需求,持續優化服務。例如,通過繪制受眾畫像,新聞編輯可以精準推送符合受眾興趣的新聞內容,優化受眾的體驗。
其次,新聞編輯要整合各類資源,形成多元化的信息服務,包括新聞資訊、生活服務、娛樂休閑等多個方面。新聞編輯要通過引入合作伙伴、共享資源,為受眾提供更加全面豐富的信息服務。例如,新聞編輯可以與電商平臺合作,為受眾提供購物指南和優惠信息。
再次,新聞編輯要優化業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新聞編輯可以通過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實現新聞內容的自動化生產、智能化推薦和個性化定制。
最后,新聞編輯要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滿足受眾不斷變化的需求[14]。例如,新聞編輯可以推出定制化新聞服務,為受眾提供個性化的新聞推送;開展線上線下活動,增強受眾黏性;開發移動應用,方便受眾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等等。
(六)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品牌營銷
融媒體時代,新媒體已成為新聞內容和品牌營銷的傳播渠道。為了提升媒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新聞編輯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策劃并開展品牌營銷活動,打造符合品牌風格的內容,不斷提升品牌話題熱度。
首先,新聞編輯應深入了解不同媒體平臺的特點和受眾群體,選擇合適的平臺進行品牌推廣。例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適合分享內容和互動交流,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則適合通過創意短視頻吸引受眾關注。新聞編輯可以通過精準定位目標受眾,利用影響力較大的微博達人等,有效傳播品牌信息,提升品牌影響力。
其次,新聞編輯應制定具有創新性和吸引力的品牌營銷方案。可以通過設計獨特的品牌標識、創作引人入勝的推廣文案、制作高質量的宣傳視頻等,結合時事熱點和重大事件,策劃專題報道或系列報道,以深度分析和獨特視角吸引受眾關注,并體現媒體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再次,在開展品牌營銷的過程中,新聞編輯應注重與受眾互動交流。新聞編輯可以通過在新媒體平臺開設官方賬號,及時發布新聞資訊,回應社會關切,解答受眾疑問,與受眾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同時,收集和分析受眾反饋,了解受眾需求和喜好,為優化傳播策略和內容質量提供有力支持[15]。
最后,新聞編輯要持續關注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和技術變革,不斷創新品牌營銷方式。例如,可以利用虛擬現實等技術為受眾提供沉浸式的新聞體驗,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精準推送個性化新聞內容,通過跨界合作拓展品牌影響力,提高自身在新媒體平臺上的競爭力。
融媒體時代,媒體行業涌現出很多新技術和新理念,媒體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沖擊。新的傳媒業態對新聞編輯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新聞編輯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面對挑戰,新聞編輯要想成長為融媒體發展所需的全媒型新聞人才,應扮演好新聞把關人角色,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具體來說,融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要做到以下幾點:增強受眾意識,提升創新能力;明確角色定位,做到去偽存真;注重內容質量,創作高品質內容;站在新穎視角,強化價值判斷;完善業務體系,提供一站式服務;利用新媒體平臺,實現品牌營銷。只有這樣,新聞編輯才能為受眾提供更高質量、更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推動媒體行業持續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海紅.融媒體中心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及提升之道[J].記者搖籃,2023(11):144-146.
[2] 劉秀清.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能力提升初探[J].數字傳媒研究,2023,40(11):3-5.
[3] 曹莉.融媒體背景下編輯創新意識研究[J].新聞傳播,2023(20):90-92.
[4] 楊冬欣.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媒介素養分析[J].中國報業,2023(19):118-119.
[5] 邢利,王曉紅.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新聞編輯面臨的挑戰與轉型策略[J].山東開放大學學報,2023(4):75-77.
[6] 豐炳院.融媒體新聞編輯創新融合能力提升策略[J].中國報業,2023(18):202-203.
[7] 李衛泰.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如何轉型[J].文化產業,2023(24):70-72.
[8] 馬子為.傳統媒體工作者如何在融媒體環境中“破圈”[J].新聞采編,2023(4):50-52.
[9] 張靖瑜.融媒體時代晚報編輯的角色定位探析[J].新聞論壇,2023,37(4):97-98.
[10] 譚水池.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如何轉型[J].文化產業,2023(23):147-149.
[11] 駱玖玲.以深度融合推動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發展[J].新聞傳播,2023(16):95-97.
[12] 王強.新聞編輯如何應對融媒體時代帶來的挑戰[J].記者搖籃,2023(8):123-125.
[13] 沈琪.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轉型策略分析[J].中國報業,2023(15):120-121.
[14] 趙玲.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新聞整合路徑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5):167-170.
[15] 馬麗星.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創新與融合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4):158-160.
作者簡介 蔣國明,編輯,銅梁區融媒體中心報刊編輯部副主任,研究方向:媒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