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研究了兩學期網球課程對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身體素質的影響,結果發現:除1分鐘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和閉眼單腿站立無差異之外(Pgt;>0.05),握力、縱跳和選擇反應均有顯著性差異(Plt;<0.05),其中握力和選擇性反應具有顯著性差異(Plt;<0.01)。結論:網球課程可以促進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的力量素質,、人體神經與肌肉系統的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對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仍還存在短板,對1分鐘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和閉眼單腿站立指標的影響不明顯。
關鍵詞:網球;身體素質;大學女生
網球運動起源于12~13 世紀的法國, 是由法國傳教士發明的“掌球游戲”掌球游戲[1]。19 世紀中葉, 網球隨西方的一些傳教士、官員、商人和駐軍進入中國。最初, 網球運動只是在一些教會和教會學校中開展, 后來逐漸在我國上海、廣州、北京等部分城市傳播開來。19 世紀末—20 世紀初, 世紀初,網球運動在中國我國開始有了一定的發展。[2]。改革開放后, 人們已把網球當成一種健身娛樂方式, 網球運動得到空前快速的發展, 。網球的逐步普及也推動了競技網球運動水平大幅度的大幅提高。如今,我國的網球運動屢創佳績, 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雙冠軍實現了網球金牌零的突破。[3]。隨著我國女子網球在世界網壇上的地位不斷提升,在大眾體育中也出現了網球熱。目前已有大量研究顯示,網球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及改善外部形態。[4]基于。然而,國內網球課程教學對特定性別,年齡段的人群身體素質的研究相對較少,網球課程教學對于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身體素質相關的文獻研究也很少。為此,本文以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為研究對象,以兩學期(1學年)為周期,對其進行網球課程教學和測試,最終達到實驗,分析促進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推動大學生對高校網球喜愛的目的健康發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修在公共體育課——網球課兩學期(1學年)選修課班,選取無重大疾病,、精神正常,、無殘疾的2021級20-24歲的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300名。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見表1。
1.2 實驗方案
實驗周期為兩學期(1學年),每周一周1次公共體育課——公網球課程,每次80min,總共80分鐘,共36次課。每次網球課的靶心率為60%-80%HRmax,網球課程教學內容為:熱身10分鐘,網球動作技術教學和練習40分鐘,身體素質練習25分鐘,放松拉伸5分鐘,靶心率為60%-80%HRmax。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谷歌學術網以關鍵詞“網球教學”“非體育專業學生”“身體素質”“Tennis Teaching” “physical fitness”為關鍵詞,搜索與網球課程教學相關的文獻,同時閱讀體育教育訓練學、網球教程等相關書籍,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指導和研究依據。
1.3.2 專家訪談法
與廣西各高校網球專家就本研究相關的問題進行交流。如:各地方對高校網球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是如何分配設定的,在進行教學大綱的設定有無遵循人體正常的生理節律。同時,就遇到的教學問題訪談專業網球教師。如:大部分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體質相對體育專業大學女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何針對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的閾無氧閾強度進行網球公共體育課的大綱、教學方案的制定,從而打造“金”課,進行實際的身體練習與鍛煉“金課”,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發展。
1.3.3 測試法
采用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國民體質測試測定標準施行辦法(成年人部分),以及規定的指標采集器材(選擇反應時、握力、閉眼單腿站立、1分鐘仰臥起坐、縱跳、坐位體前屈),對研究對象進行實驗前與、實驗后的身體素質指標的采集測試。
1.3.4 數理統計法
使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所采集測試到的指標進行整理與統計,并將所采集到的數據(選擇反應時、握力、閉眼單腿站立、1分鐘仰臥起坐、縱跳、坐位體前屈)進行獨立樣本Tt檢驗,根據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網球課程教學前后的差異變化。
2 高校體育課程對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大學女生教學的體質影響及存在的問題
2.1 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大學女生的體質情況
由于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大學女生在校期間主要以專業課以及選修課的學習為主,無論在聽課還是課后完成作業,大部分都以久坐伏案為主,很少進行規律的身體鍛煉,甚至沒有進行身體鍛煉。這就導致了大多數學生有女生出現肥胖、體質相對薄弱、免疫力不夠強等問題的出現。加上各個地方院校一周一次的公共體育課對課的生理負荷指數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部分大學女生因生理周期沒有辦法參與到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和身體鍛煉中。長時間以來就,長此以往導致了學生沒有得到身體鍛煉,也沒有形成體育鍛煉和“終身體育”的習慣和觀念,最終導致了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體質不理想的情況出現。有研究表明非體育專業大學生與體育專業大學生的身體成分相比。有研究表明,體育專業大學生的肌肉、蛋白質、礦物質等含量和新陳代謝都要優于非體育專業大學生。[6][-7]。這得益于體育專業大學生有規律系統的規律來地進行身體鍛煉,以及具備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觀念,而非體育專業大學生身體成分相對較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沒有形成鍛煉意識。另一項研究表明,非體育專業大學生課余的時間占比排名前二的是作業和網絡,體育鍛煉這一選項被排在了最后。[8]。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缺乏科學的鍛煉方法,體育意識和健康理念還相對比較淡薄。
2.2 高校體育課程對非體育專業大學生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公共體育課是每一所高校必須開設的公共課,而很多學校的公共體育課并不理想,教師積極性差,學生依從性低。很多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經常變成“放羊課”和“玩耍課”。甚至在很多學生的認知里,體育課還停留在自習、自由活動的階段。教師上課輕松,學生不愿意動,久而久之就導致了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體質相對較弱的情況出現持續下降。更有部分學生還支持這類型的“放羊課”和“玩耍課”繼續開展,他們認為只要有自由活動,就是身體鍛煉。在這里需要明確一個概念,身體活動并不等同于身體鍛煉。當我們人體在進行日常的站立,、說話,、行走,、靜坐等行為都是都屬于身體活動,這期間所消耗的梅脫值(METS)是存在的,但很低。通常以低強度lt;<3METs、中強度3-6METs、高強度gt;>6METs作為體力消耗活動的分級。身體活動確實消耗了梅脫值,但這類的其梅脫值都屬于低強度消耗,并不,不能與身體鍛煉中所消耗的梅脫值相提并論,也絕對不能因此而形成正常成年人身體活動可替代身體鍛煉的說法。因此,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體質薄弱的情況,不僅是學生本人造成的,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學校體育這一環節出現了問題。公共體育課作為公共課的一部分,旨在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獲取相應的體育技能,以期達到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目的。體育課教會了教授學生基本體育技能,、專項體育技能,同時還教會了教授學生預防運動損傷和保健的常識。體育教學應以圍繞如何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健全人”為最終目的來進行授課教學,。而多少多大強度的運動負荷能使得在促進學生得以促進身體健康的同時還,不至于導致運動猝死的情況出現,;教學大綱、教學方案的如何設定,才能使學生能夠從原來被動、不情愿的態度向主動、自愿的態度轉變,自覺參與運動,積極進行身體鍛煉是目前所需要考慮的一個方向。最終達到促進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體質,改善現階段大部分非體育專業大學生身體素質差、免疫力低下的狀況,是目前教師所要考慮的。
3 網球課程教學對大學生的大學女生身體素質的促進作用
3.1 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
網球作為一項有氧與無氧相結合的運動,傳遞積極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在進行網球練習時,學生可以感受到網球所帶來的的活力與朝氣,使得讓平日長期以久坐伏案為主的大學生能感受到運動的樂趣,找到運動的另一種方式快樂。不僅如此,網球運動常有互動與交流,能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消除學習的疲勞與倦怠感。網球課程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在生活學習中以樂觀正面的心態去待人處事。也可以磨煉其意志力,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3.2 有利于大學生協調性及外部形態的發展
肥胖導致的外部形態臃腫、肥大直接影響了肥胖者學生的生活與學習,而。青少年肥胖已經成為目前全球都在關注的熱點話題,而我國的青少年肥胖主要歸因在于歸因于營養補充過剩,、久坐伏案,、運動量少等,缺乏規律的身體鍛煉意識和習慣等是主要因素構成。中低強度的運動負荷可以使沒有運動基礎的學生在短時間內適應,并跟上網球課程教學的內容。大學生進行網球課程的學習有利于加快其新陳代謝,清除多余的體內脂肪,改善骨骼肌面積,從而達到減脂塑形,、增強自信心,、改善不良體態的效果。對于大學生大學女生而言,網球課程教學不僅能夠使其身形體態得以更好的展現和發育,同時還能加強其協調性與反應能力,使其肢體更加協調。所以,網球課程對大學生大學女生的體態管理和養成“終身體育”的觀念意識有著積極的指引作用。
3.3 改善身體素質與心肺機能
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長期接受網球課程可以促進身體素質以及心肺機能的改善,在。網球基礎技能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往往會以腿部與胯部的柔韌拉伸為主,體能以上下肢肌群為主要的練習塊面。在主。這其中就能使得使學生的柔韌素質與力量素質得以提升和改善。而網球課程教學的專項技能教學則包括了鍛煉學生協調、平衡、速度等身體素質。共同組成了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教學元素。此外,網球屬于持續性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可以促進人體心肺機能的恢復與提高,。心肺耐力(CRF)已于2016年被美國心臟病協會美國心臟協會明確列為第五大生命體征,。在新冠肺炎疫情當前防控期間,鍛煉學生的肺功能、心血管功能,顯得格外重要和不容忽視,。對于大學生大學女生而言,加強心肺耐力,鍛煉心肺機能的方式除了跑步,還可以選擇更為自由的優雅網球進行身體鍛煉。從而加強其身體素質與心肺機能,以便適應更多難度較高的體育運動項目,為之后的體質健康打下堅實基礎與鋪墊優雅的網球。
4 研究結果與分析
4.1 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實驗前后身體素質前后對比
在對2021級20-24歲的300名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無重大疾病,精神正常,無殘疾的)進行了為期兩學期(1學年)的公共體育課——網球后,將課程教學之前與課程教學后的原始數據整理匯總,使用SPSS 22.0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得出以下結果,見表2。
對研究對象教學實驗前后的身體素質指標測試進行對比,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300名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的身體素質除指標中,1分鐘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和閉眼單腿站立時指標無差異之外(Pgt;>0.05),握力、縱跳和選擇反應均有顯著性差異(Plt;<0.05),其中握力和選擇性反應時反應指標具有極其顯著性差異(Plt;<0.01)。
4.2 網球課程教學對力量素質的影響
1分鐘仰臥起坐反映的是人體腰腹部肌肉力量與持續工作的能力。握力作為衡量人體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的指標,由之前實驗前的(20.1±3.8)kg提升到(25.5±5.4)kg,在進行了網球課程教學后也有了具有顯著的改善??v跳是反映人體的爆發力的指標,同屬于力量素質的范疇,由之前實驗前的(12.8±1.1)cm提升到(14.1±3.2)cm,具備差異性,但不是很差異不顯著。由此可見,網球課程對大學女生肌肉爆發力方面的提升,要相對比耐力的提升要更多,因此網球課程教學對爆發力的影響更顯著。而白?。á蛐图±w維)作為爆發力量的肌肉類型,網球課程夠使學生的爆發力得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和鍛煉。
4.3 網球課程教學對神經反應的影響
選擇反應時作為反映是評估人體神經與肌肉系統的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的指標,。通過測定選擇反應時可了解和評定反映人體的神經系統反射弧不同環節的功能和水平狀態。測試過程中若機體對刺激的反應越快, 反應時就越短, 說明表明機體運動系統功能就越好,同時在對事物的變化所作出的反應也會越快。選擇反應時,由之前實驗前的(0.63±0.12)s 提升到(0.82±0.21)s,具有顯著性差異性。由于網球發展運動是全身性的,多以發展力量素質以及協調性為主,在感覺器官和神經傳導方面可以起到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可能是由于在給300名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進行網球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左右手協調的開發練習。但不論如何,相對于小球類對人體選擇反應時的研究[9]而言,網球可以很好地發展學生神經反應的能力。
5 結論結語
網球課程教學可以促進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的力量素質,、人體神經與肌肉系統的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同時,網球課程教學對非體育專業大學女生全面發展的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仍還存在短板,對仰臥起坐和坐位體前屈時屈指標的影響不明顯,因此在網球課堂中可以加強核心、柔韌和平衡能力的訓練。
6 展望
根據目前網球課程的教學與創新研究來看,大部分高校的網球課程仍然停留在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往往忽視了學生女生這一群體。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授課、創新,加強激發學生對網球的喜愛學習興趣,從而堅持鍛煉,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是近年的熱點話題之一。而面對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大學女生的網球課程教學,如何在保證學生身體素質得以提升的情況下,對課堂進行創新的研究較少,本文可以可為相關專家學者在這方面的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初步的理論參考依據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劉強,肖龍玲.網球運動研究綜述[J].運動,2015(20):144-145.
[2]牟歆.網球運動文化價值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6.
[3]張青青.成都市高校校園網球文化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3.
[4]張錚.北京市高校校園網球文化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
[5]周云潔.普通高校健美操課生理負荷的調節對身體素質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6(S1):31-35.
[6]郭見平,尹海濱,牛英群.體育與非體育專業大學生骨密
度和體成分比較[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11):1338-1340.
[7]王僑,金成吉.體育專業與非體育專業學生身體成分的比較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4,33(8):701-703.
[8]陳世華,黃佩蓓,謝微.非體育專業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與分析[J].體育科技,2015,36(1):137-139.
[9]吳稍佳,王玉俠.羽毛球網球專項大學生反應時比較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4(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