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境電商生態圈是由跨境電商平臺、供應商等主體和相關資源相互依存、彼此協作構成的生態系統。在供應鏈金融背景下,浙江跨境電商行業緊跟時代步伐,融合時代發展的積極因素,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跨貿小鎮等,打造跨境電商生態圈,推動了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以浙江省跨境電商生態圈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現有文獻和數據的綜合分析,探討供應鏈金融在跨境電商生態圈中的運作機理、影響因素以及優化策略,旨在為浙江省跨境電商生態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促進金融與跨境電商的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優化升級,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局面。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跨境電商;生態圈;優化;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8(b)--05
1 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強勢,交易規模持續增大,在進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也逐年遞增。浙江省憑借自身獨特優勢,跨境電商發展態勢良好,經營主體不斷增加,銷售規模迅速擴張,產業鏈日益完善,多元化經營趨勢顯著,地區集聚效應逐漸形成,各項試點工作順利推進,跨境電商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跨境電商生態圈的發展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重要的金融工具,在支持跨境電商生態圈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在跨境電商迅速崛起的同時,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跨境電商生態圈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日益增強,其中的金融環節顯得尤為重要。浙江跨境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融資難題成為其發展的主要阻礙,與國內電商不同,跨境電商需考慮貨物倉儲、周轉、通關、交貨等,還面臨貨款回收周期長、資金占用大、流動周期長等挑戰。相比傳統工貿企業,跨境電商企業輕資產模式使其更難通過資產抵押和信用證融資。在此背景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創新的融資模式,通過整合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利用貨物、應收賬款、電子信用等資產作為質押或擔保,為企業提供靈活多樣的融資渠道。這種金融模式在跨境電商生態圈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深遠的影響力。政府采取了突破常規的策略,依托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優化浙江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以解決中小跨境電商面臨的融資困境,推動其持續健康發展。本文旨在深入探討供應鏈金融在浙江跨境電商生態圈中的應用,為解決跨境電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2 相關的文獻綜述
2.1 傳統供應鏈金融的文獻綜述
胡躍飛(2007)國內率先提出“供應鏈金融”這一詞并將其定義為:是指圍繞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通過對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與優化,為供應鏈成員提供融資、結算、避險等綜合性金融服務。于海靜等(2017)在胡躍飛的研究上指出,與傳統的僅向單個企業給予資金的融資模式不同,供應鏈金融是針對整個產業鏈進行授信,為整個產業鏈中存在融資難題的上下游企業提供資金扶持的一種金融手段。針對傳統的供應鏈金融研究,閆俊宏等(2007)提出了三種融資模式,即融通倉融資、保兌倉融資以及應收賬款融資這些模式能夠有效滿足企業在銷售、采購以及生產運營階段的資金需求,帶來經濟效益。
2.2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文獻綜述
在互聯網時代的興起中,互聯網與傳統供應鏈金融的融合為互聯網線上供應鏈金融提供了基本模式。Michael(2001)根據電子商務和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狀況提出,這種融合有助于推動金融產品的創新,電子商務企業通過電商平臺獲取融資的模式可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Chen(2015)總結傳統供應鏈金融是銀行根據企業交易的真實性、供應鏈運行情況以及核心企業的信用狀況作為信貸審查標準來進行融資業務,他指出線上供應鏈金融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高級階段,它將在線支付、電子商務、線上融資和物流管理結合在一起,形成信息化協同平臺。 鄒宗峰等(2016)在大數據應用的背景下,分析了基于“數據質押”的新型供應鏈融資模式,并指出這種模式可以有效改善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降低融資過程的風險。費建翔(2019)深入剖析了電子倉單和電子訂單融資是當前線上供應鏈融資的主要模式。他還提出了數據質押融資模式,并總結了該模式的四大步驟,即企業篩選、數據質押、貸款發放以及貸款跟蹤。
對于傳統供應鏈金融與線上供應鏈金融的相關概念文獻進行了總結后,我們發現電商與供應鏈金融研究比較多,但是聚焦于跨境電商生態圈+互聯網+線上供應鏈金融的研究比較少,特別是著眼于不同地區供應鏈金融背景下跨境電商生態圈的研究。本文將“跨境電商生態圈+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結合,基于文獻綜述構建供應鏈金融下的跨境電商生態圈(見圖1),這些主體于生態圈中彼此協作、相互博弈,令生態圈處于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之態。明確跨境電商生態圈內基本構成和元素,分析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三種模式,不僅能夠幫助浙江中小跨境電商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同時促進浙江跨境電商生態圈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時發揮更大的價值,從而實現浙江跨境電商生態圈可持續發展。
3 供應鏈金融背景下浙江省跨境電商生態圈培育情況
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發展。最新數據顯示,到2023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到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6%。浙江省在這一趨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占比約為六分之一,并且率先實現了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全省域覆蓋。商務部的綜合評估表明,浙江綜試區各項指標均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杭州、寧波、義烏等地更是躋身全國十大優秀綜試區之列。隨著一系列提質升級的發展舉措,浙江省的跨境電商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逐漸完善,其發展生態也逐步優化。
跨境電商作為數字貿易的一種形式,其商業基礎設施和商務機制與傳統國際貿易存在較大差異,其核心在于信息流和價值流,并最終形成相對穩定的商業結構,構建了一個多元化、多條產業鏈交織的數字貿易生態圈。在這個生態鏈中,金融支持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為了支持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浙江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政策措施。例如,人民銀行杭州支行、浙江省商務廳、國家外匯管理局浙江省分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浙江省跨境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旨在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滿足資金需求、增加融資支持度、加強政策激勵和風險防控等方面,為浙江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具體措施包括實施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暢通結算渠道、便利外匯收支、提升支付服務便捷性、加大融資支持等,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了更多機會和便利,有助于推動浙江省跨境電子商務的高質量發展。
4 浙江省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
跨境電商作為新興商業模式,在全球范圍內高速發展,除了傳統的應收賬款融資、存貨融資與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之外,浙江省的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基于行業特性,構建了新的融資模式,分為三大類:跨境電商電子訂單融資、跨境電商電子倉單融資和跨境電商電子信用融資。
跨境電商電子訂單融資是指跨境電商企業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生成的電子訂單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無需抵押的貸款,從而解決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這一融資模式涉及跨境電商企業、跨境電商平臺、金融機構以及下游買方等多個主體,并通過電子訂單的真實性和交易背景來進行信用評估和風險控制。
跨境電商電子倉單融資則是指跨境電商企業持有的專業倉儲公司提供的電子倉單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融資模式。這種融資方式的特點既簡化了貸款流程,提高了貸款效率,又便于金融機構監管抵押物的真實性和安全性,涉及跨境電商企業、跨境電商平臺、金融機構、物流以及倉儲企業等多方合作。
最后,跨境電商電子信用融資是指跨境電商平臺利用企業真實交易數據和財務數據,通過科學模型計算企業的信用等級,并與金融機構共同決定是否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這種模式下,跨境電商企業的信用狀況直接影響著其獲得融資的可能性和利率水平,具有較高的風險控制能力和透明度,涉及跨境電商平臺、金融機構、跨境電商企業以及政府監管部門等多方合作。
這些新型融資模式的出現,為跨境電商及其相關產業鏈帶來了更多的融資選擇和效率提升的機會。同時,這種基于科學模型和電子化數據的融資方式,有助于提升融資的透明度和風險控制水平,對于推動跨境電商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和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5 供應鏈金融背景下浙江跨境電商生態圈存在的問題
5.1 政策與監管尚不完善
政策與監管在跨境電商融資領域尚未達到完善的水平。這種不完善體現在政府的政策制定和監管執行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上。首先,法律法規的完善度不足以適應跨境電商行業的復雜性,監管力度相對薄弱,缺乏對融資活動的全面監管和有效管理。其次,盡管已經出臺了一些跨境電商融資政策,如電子信用融資、跨境電商訂單融資等,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障礙,包括程序復雜、標準不一、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導致很多浙江中小跨境電商企業難以從中獲益。最重要的是,這種政策和監管上的不完善直接影響到金融機構的風險承擔能力,使得它們在為浙江跨境電商企業提供融資時面臨較高的風險,進而限制了企業的融資渠道和金額。因此,政府需要進一步優化相關政策和加強監管力度,以提高跨境電商融資環境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為企業提供更有利的融資條件。
5.2 信息不對稱和信用風險
在中小企業融資中,信息不對稱和信用風險是至關重要的因素。銀行面臨著難以準確評估這些企業信用和風險狀況的難題,導致融資效率低下,貸款違約風險上升。同時,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信用管理不完善的問題。這些企業通常未能嚴格按照會計準則處理財務和納稅申報,使得財務報告的真實性難以保證。金融機構因此難以全面了解企業的資金運用和債務管理風險,進而難以維護金融系統的穩定性。此外,一些企業還存在逃債和賴賬的行為,這既損害了企業自身的信譽,也給整個金融市場帶來了不良影響??缇畴娚唐脚_涵蓋了通關、結匯、出口退稅、集采、國際物流、信息推送、全球商機、供應鏈金融等服務內容,為中小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了豐富的融資渠道。然而,企業信用體系的不健全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無法得到妥善解決,包括對消費者權益的保障等問題,這對跨境電商生態圈的良性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雖然我國在2019年頒布了《電子商務法》,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跨境電商行業,但仍存在一些配套機制不夠健全的情況。例如,在誠信管理機制方面,跨國交易難以評估雙方的誠信等級,這由于涉及不同國家的法律和市場競爭,統一管理顯得困難,容易導致執行效率低下和資源浪費。因此,解決中小跨境電商企業信用管理不健全的問題對金融機構和整個浙江跨境電商生態圈的穩定發展至關重要。
5.3 融資困難和融資渠道受限
中小跨境電商企業面臨的融資困境及融資渠道受限問題在當前經濟環境中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這些企業由于資產規模相對較小、財務結構相對簡單,往往難以達到銀行等金融機構設定的較高授信門檻,從而導致融資困難。與此同時,傳統融資渠道的局限性也給這些企業的發展和擴張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制約。在跨境電商生態圈內,浙江中小企業的融資形式相對單一。銀行和金融機構更傾向于低風險和短期回報的融資項目,而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則更注重未來市場和長期增長空間。這種差異性導致銀行提供的融資渠道相對有限。
6 供應鏈金融背景下浙江跨境電商生態圈優化策略
6.1 建立完善的法律政策體系
跨境電商生態圈法律體系決定了整個生態圈的生存環境,兼顧監管與通關、倉儲運輸與分揀配送、賬戶安全與便捷首付款、風險控和資金周轉等。浙江省可建立基于跨境電商貿易方式的在線交易、結算、運輸等綜合管理系統,實現個人零散采購與運輸的集約化管理,進而帶動周邊產業的轉型升級,延伸創新鏈條。為構建完善的法律政策體系,首先應著眼于法律法規的完善,使其能更好地適應跨境電商行業的復雜性。其次,政策制定應注重實際操作的可行性,簡化程序,統一標準,降低信息不對稱,以提高中小跨境電商企業的受益程度。同時,加強監管力度,建立全面有效的監管機制,確保融資活動的合規性和穩定性。此外,還應關注金融機構的風險承擔能力,通過政策引導,降低其面臨的風險,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和金額。最后,建立政策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行業發展及時優化政策,以提高跨境電商融資環境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為企業創造更有利的融資條件。
6.2 搭建企業信用平臺
健康可持續的跨境電商生態圈離不開完善供應鏈制度設計。當前浙江省跨境電商生態圈優化的發展與日益完善的制定體系息息相關,如高效簡約通關體系統、安全制度系統、靈活金融體系、可靠信用制度。對此,為了實現信息對稱和信用風險的有效管理,浙江需要搭建健全的企業信用平臺。首先,基于跨境電商平臺建立完善的信用評估體系,包括制定科學的評估指標和方法,以準確評估企業的信用狀況。其次,加強信息共享,通過建立信息平臺,實現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和企業之間的信息流通,降低信息不對稱。再次,強化誠信教育,提高企業的信用意識,促使其嚴格按照會計準則處理財務和納稅申報。此外,完善法律法規,為信用平臺的運行提供法律保障,加大對逃債、賴賬等行為的懲處力度。同時,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提高信用評估的準確性和效率。最后,加強國際合作,與其他國家共同建立跨國信用評估機制,解決跨國交易中的誠信等級評估問題。
6.3 傳統供應鏈金融+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相結合
跨境電商生態圈的優化離不開各種融資渠道的支持。在供應鏈金融背景下,浙江省可提供傳統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相結合的融資方式,在該模式中,既保留了傳統供應鏈金融的特點和優勢,又融入了互聯網技術的創新與便利。傳統供應鏈金融側重于依托核心企業的信用,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則借助互聯網平臺和信息技術,實現了供應鏈金融的數字化、在線化和智能化。兩者結合后,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為浙江省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更高效、便捷、靈活的融資解決方案。浙江省亦可參考不同國家、地區的優秀金融服務經驗,如法律制度、產品質量、消費者權益保護、物流、倉儲、知識產權等,借助人工智能精準推送,及時將信息傳遞給企業,中小跨境電商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金融服務,滿足自身金融需求。
此外,為強化浙江供應鏈金融下跨境電商生態圈的建設,需積極施策以營造優良的政策環境,大力激勵供應鏈金融的蓬勃發展。深化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以達成互惠共贏的愿景。一方面,推動跨境電商企業健康發展,浙江省積極鼓勵金融機構開發融資產品,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和支持,增強銀行授信與企業的契合度,做好風險管控。另一方面,提供多種融資產品,比如數據質押融資,加大信貸支持,建立專項扶持基金和融資產品,吸引民間零散資本參與。
7 結語
綜上所述,近些年,跨境電商展現出強大生命力,為眾多供應鏈眾多企業提供巨大發展機會。面臨日益復雜的全球化經濟形式,以及諸多不確定因素,浙江省應當把握機會,集中各方力量。針對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對應優化策略,通過構建健全的法律政策、 搭建企業信用平臺、豐富線上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開發融資產品,積極發揮浙江省在跨境電商中的優勢,促進跨境電商智慧化發展,從而推動跨境電商生態圈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梁瑛.“雙循環”視域下供應鏈金融賦能廣西跨境電商發展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13):53-55.
趙曉麗,許東海,戴靜超,等.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研究[J].中國商論,2023(21):117-120.
王昊.電商平臺供應鏈金融運作模式及風險防控對策[J].中國商論,2023(3):49-51.
林夢茜.RCEP框架下的地方性跨境電子商務政策分析: 以浙江省為例[J].全國流通濟,2023(2):51-54.
于海霞,楊峰.大數據背景下京東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商論,2022(13):70-72.
錢莉莉.基于供應鏈金融視角下探析中小企業融資問題[J].中國商論,2022(8):89-91.
阮曉文,談璐,胡志剛.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生態圈構建的研究: 以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為例[J].山西青年,2022(7):133-135.
許正環.優化安徽省跨境電商生態圈路徑思考[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1):42-46.
史浩,戴小紅,郁國培. 數字貿易產業鏈、生態鏈金融服務體系構建: 從供應鏈金融到區塊鏈金融[J]. 時代經貿,2021,18(12): 36-41.
周云.“互聯網+”視域下跨境電商生態圈的構建思路初探[J].產業創新研究,2021(15):71-73.
陳尾云.出口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研究分析[J].中國商論,2021(7):112-114.
楊明,楊鑫,馬明勇.互聯網視角下供應鏈金融的新發展[J].金融發展研究,2021(2):73-79.
王詩慧.跨境電商金融生態圈及其風險防范[D].杭州:浙江大學,2020.
周磊.供應鏈金融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20.
費建翔.大數據時代數據質押融資模式研究[J]. 經濟研究導刊, 2019(27): 70-72.
楊坤.基于DICE模式的跨境電商物流生態圈系統構建[J].信息與電腦,2018(19):154-155.
于海靜, 康燦華. 基于供應鏈金融視角的中小企業融資機制研究[J]. 南開經濟研究, 2017(4):143-154.
鄒宗峰, 佐思琪, 張鵬. 大數據環境下數據質押供應鏈融資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6(20): 201-295.
閆俊宏, 許祥秦. 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分析[J]. 上海金融, 2007(2):14-16.
胡躍飛. 供應鏈金融: 極富潛力的全新領域[J].中國金融, 2007 (2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