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猛崛起,歷經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并成為世界前列的經濟體,但是成績背后所隱藏的問題也同樣需要引起注意,其中值得關注的一項就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期,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區域經濟發展正在遭遇一些“卡脖子”問題,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數字金融的獨特優勢,則成為破解區域經濟發展難題的關鍵點。數字金融的優勢在于客戶分布范圍更廣泛、成本與傳統金融相比更低,這使得數字金融能夠更好地為中小微企業、低收入群體提供更符合其自身需要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數字金融還能全面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從而為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并進而創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數字金融;經濟發展;區域經濟;區域異質性;改革開放
中圖分類號:F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8(b)--04
數字金融近些年來在我國的發展速度令世人矚目,正在逐漸成長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的助推器。數字金融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覆蓋面廣、成本低,這點是傳統普惠金融所欠缺的,二是能夠以信息科技、大數據為基礎,為客戶創新性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并立足客戶的不同需要創建有針對性的產品體系,提高了產品和服務的精準性。
1 數字金融界說
數字金融從本質上來說是金融,是以普惠金融為基礎、以數字科技為手段發展而來,因此在闡述數字金融的概念時必然要先深入分析普惠金融[1]。普惠金融這一說法是在2005年被正式提出的,其主要內容是金融可在能夠承受的成本范圍內克服各種金融排斥,滿足各類不同客戶群體的金融需求。普惠金融之所以在“金融”前面加“普惠”二字,就是因為不論不同群體的收入如何都應該充分享受合理的金融服務,享受各種金融產品帶來的差異化利益。更重要的是,普惠金融在為不同的人群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時,還能從根本上激發其積極性,促使其更加努力工作,形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普惠金融雖然能夠對傳統金融體系下的金融排斥問題稍微有所緩解,但是受限于物理網點、地理位置等多種客觀因素,真正性的普惠金融難以全面推進,偏遠地區甚至一些發達地區的中小微企業仍難以享受到金融普惠的扶持和幫助。
數字金融的優勢所包含的面非常廣,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1)數字金融的基礎是互聯網、大數據等相關信息科技,因此不需要建設太多實體金融網點,便可以便捷地為信息滯后、收入較低的群體提供其所需要的金融產品和服務;(2)數字金融改變了傳統普惠金融的服務方式,只需手機或電腦即可操作完成,操作簡便、使用門檻低,用戶只需通過互聯網在家可以完成所需的金融服務,減少了跑去實體金融網點的時間及排隊等待的時間;(3)信息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推動著金融服務的創新發展,促進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多樣化發展,如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等各種線上支付方式,以及螞蟻花唄等多元化的信貸服務,能夠滿足各類群體的金融需求。
2 我國經濟發展區域異質性的成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走上了發展快車道,迅速崛起,其成績有目共睹,引發世人關注。但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目前正在日益影響著我國經濟發展的腳步,其中比較顯著的一點就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我國東中西部各地區之間的差距日益突出,甚至成為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絆腳石[2]。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情況來看,東部沿海地區持續保持一貫的快速發展,導致沿海地區與內陸尤其是西部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社會、經濟問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成為影響我國整體發展的惡性循環??偟膩砜?,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位居首位,中部內陸地區次之,西部處于最低水平,其中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其根本原因是東部地區的區位優勢、政策自由度較高,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資金相對比較充裕,最終導致東部地區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慢慢將中西部地區甩在了身后。經濟特區、自由貿易港等自由度較高的寬松經濟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東南沿海地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心。盡管中西部地區擁有較強的發展優勢,但是由于產業結構、發展模式等還停留在既往的粗放式階段,沒有跟上東部沿海地區發展的腳步,甚至有的還成為影響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阻礙。近些年來的實踐證明,經濟的快速發展絕對不能以犧牲環境、破壞生態為代價,先污染再治理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經濟發展的提質增效、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早已成為擺在每個人眼前的迫切問題,縮小東西部經濟發展差距,才能推動我國經濟在整體上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綜合近些年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情況來看,經濟形勢相對穩定,發展狀態良好,但其中所隱藏的一些新問題也需引起關注:一是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存在明顯差異。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因為本身經濟基礎較好,因此在區域政策實施后經濟得到高質量發展,而黑吉遼及西部地區因為資源、歷史積淀等方面的因素,發展質量整體比東部地區落后,有數據顯示,我國北方地區的經濟總量2019年比2012年下降了7.5%,這種占比的下降其實是北方、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與東部地區相比較慢所導致的[3]。二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兩極分化。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新興重點戰略產業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經濟基礎雄厚的一線城市,同時這些新興產業像一股強大的漩渦一樣,將相關高水平人才吸引過來,進而形成非常明顯的產業集聚優勢,為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南京、武漢、杭州等大城市正在逐步形成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正在快速而穩步地崛起。三是一些區域的經濟發展存在困難。像西北、東北等省份的發展處于滯后狀態,產生這個困境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中西北出現這個局面是因為自然條件相對艱苦、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而東北地區則是因為傳統的重工業和制造業缺乏發展后勁所造成的,這些地區的區域發展困境又導致人才流失、常住人口下降,尤其是以年輕人為主,則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重了這些地區的發展困難。
3 數字金融對經濟發展質量影響的區域異質性分析
3.1 數字金融能夠促進金融供給體系優化
數字金融作為新興產業,能夠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能夠加快技術創新速度,從整體上優化供給側體系的結構[4]。第一,數字金融能夠通過資金流向來引導企業加大創新力度。數字金融通過為創新研發提供更廣闊的融資空間的方式,來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信息使用成本,解決各種信息不對稱問題,并能夠將掌握小規模資金的投資者,吸引到宏大的資金供給系統中來,緩解融資在各種限定條件中的約束力,增加資金供給總量。第二,數字金融是信息科技廣泛應用的結果,從根本上來說屬于金融模式的一種,兼具技術性與金融性兩方面的優勢,其創新性目前為止無可比擬,是用高新技術為傳統產業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能夠更快地促進金融產業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同時,信息科技、互聯網思維在金融產業中的融合運用,對于提高金融產業效率、推動金融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具有非常強大的作用,尤其是數字化技術能夠有效助力金融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金融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能夠加快形成金融產業的集聚效應,進一步加強網絡經濟效應,并在此基礎上優化金融產業的產業結構,形成金融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
3.2 數字金融能夠釋放更廣闊的金融需求
數字金融的基礎是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這種數字化的手段必然能夠全方位提高支付的便捷性,甚至能夠促進居民的財富積累,進而促進金融需求的廣泛釋放。一是數字金融通過為廣大消費者提供非常便利的支付方式,來促進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二是數字金融在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能夠通過為農村居民提供工作崗位的方式,來增加農民收入,或者是通過一些手續簡單、數額相對較小的信貸,來推進家庭創業模式的發展,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收入。同時,數字金融為廣大人民帶來了廣泛的技術福利,其便捷性、高效性,都是傳統金融所不可比擬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刺激了金融消費潛力,消費者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更合適的投資方式,這也推動著需求層面的結構優化。
3.3 數字金融能夠促進經濟運行更加穩定、安全
數字金融能夠促進經濟協調發展,確保我國經濟的整體穩定、安全運行。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區域經濟不協調、城鄉不均衡等,之所以出現這個局面與傳統金融系統的效率較低關系密切[5]。數字金融興起以來,很好地解決了原來的抵押物換信貸等問題,適度緩解了金融資源流動過程中遭遇的各種約束問題,全面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加強了對中西部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傾向性,弱勢群體正式成為金融業務的重點服務對象,真正將金融服務落實到“最后一公里”。數字金融能夠提高風險識別能力,為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保駕護航。金融風險是市場經濟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數字金融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高新技術引入金融行業,促使相關金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更全面、更深入、更及時,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將金融風險控制在限定范圍內,降低各種風險的發生率,維持經濟、金融市場的全面穩定,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4 數字金融改善經濟發展區域異質性的策略
4.1 不同區域制定差異化發展戰略
鑒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和差異性,當前數字金融對于區域經濟的影響必然也存在一定的空間異質性,因此在制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數字金融發展戰略時要因地制宜,以差異化為前提,制定差異化發展戰略[6]。區域經濟的特點是空間集聚性非常顯著,共性大,因此針對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區域的不同,現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如下:東部地區應繼續發揮現有的資源、人才及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拓寬資金籌措渠道,下大力氣推進研發進程,以人才吸納、培育為杠桿,將人力資本的促進作用轉變成長期的、持續的發展推動器和紅利;中部地區應以中部崛起戰略為基點,全面吸收發達地區經驗,以提升科技水平、提高創新能力為關鍵環節,盡快掌握核心技術,改變現有的“先發展后治理”的發展困境,為追上發達地區而持續發力;西部地區應以“一帶一路”的實施為契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交通便利程度,加強道路交通網絡建設,聯通其他地區的各種資源,為西部地區的發展創造各種高效條件。當前我國中西部地區應緊跟“一帶一路”建設的步伐,抓住機遇挺進相關優質工作崗位,為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中西部地區居民收入的提高,而持續不斷努力。同時,中西部地區還應全面加強政府干預,加大公共財政支出,為中西部地區的快速發展做好頂層設計。此外,各地區更重要的是立足自身發展實際,在推進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予以細化,但不可教條化。
4.2 多層次發展數字金融
數字金融處于金融領域發展的前沿陣地,盡管優勢比較明顯,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其發展中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為了更充分地發揮數字金融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推動作用,應該從如下幾個層次來發展數字金融:一是擴大數字金融覆蓋范圍,使其能夠為不同層次的客戶群體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7]。加強與數字金融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互聯網的覆蓋范圍,使中西部地區的更多人能夠用得上互聯網和數字通信設施。建立系統、科學的金融征信機制,統一征信標準,將中西部地區的弱勢群體的信息收集到全國個人征信系統中,完善區域征信體系,實現征信信息的對稱、精準化。二是采取切實措施提高群眾的數字金融素養。發達地區人們相對來說文化水平較高,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因此與經濟發展落后地區相比較而言,對于數字金融的了解程度、接受程度都較高,因此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應加強對于數字金融的宣傳,通過舉辦講座、舉行展覽、邀請專家解疑答惑等方式來推廣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更新觀念,提高水平,使其能夠更加輕松地得到相關金融服務的支持,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強大助力。三是,加強數字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力度,創建多元化產品,更好地為不同群體服務。加快金融產品、金融服務的創新過程,持續推進創新過程,將數字金融的吸引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及時轉變廣大群眾對于數字金融的認知,將不敢用、不想用改變為積極使用,同時加強監管,堅決打擊金融詐騙,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安全、可靠、放心的金融環境。綜上可見,數字金融的發展,需從多個層次上加以推進,轉變數字金融的虹吸效應,實現其根本性的輻射效應,各地區形成發展合力,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4.3 打破數字金融的數字鴻溝
數字鴻溝的產生正是因為對于網絡技術、信息的掌握、應用程度不同而導致的兩極分化,打破數據鴻溝對于更充分地發揮數字金融的作用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當前應從如下兩點予以考慮:一是提高互聯網普及率,讓更多人掌握充分的金融信息?;ヂ摼W的廣泛應用能夠降低三個區域之間的信息差距,從根本上解決數字鴻溝問題。為此政府應加大通信技術、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財政投入,特別是拓展通信設施的覆蓋面,使各個群體都能夠通過互聯網獲取趨于平等的信息,打破之前的數據鴻溝。二是降低數字金融使用門檻,使更多人參與到數字金融體系中來?;ヂ摼W金融公司需逐漸降低金融產品使用門檻,將人性化、簡單化設計貫穿到金融產品設計的每個環節,對于一些特殊群體,比如殘障人、老年人以及文化水平較低的人群,都應采用特殊的軟件和程序,來提高此類人群使用互聯網金融的頻率。金融公司需加強金融知識的科普宣傳,定期舉行預防金融詐騙的專題知識講座,做到風險早披露、早預防,使人們安心、更信任地使用數字金融。消費者個人也需通過參加互聯網培訓、數字金融專題講座等,全面提高個人金融素養。
4.4 因地制宜優化要素資源配置
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各地區應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和區域發展特點,推動資源優化配置,為數字金融的發展創造條件。政府部門應減少對市場的硬性干預,采取措施推進資源配置市場化,深入剖析究竟該如何改進資本與勞動力的不匹配之處,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政策[8]。數字金融在向各區域提供金融服務時還應采取不同的模式和方法,這是由各區域的資源、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所決定的。東部和中部地區由于經濟基礎比較雄厚,相應的人才水平、管理水平等都較高,因此在這兩個區域大力發展數字金融必然能夠為經濟發展帶來最大效益。但是西部地區則與東中部地區不同,其經濟相對落后,數字金融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往往會造成一部分金融資源的浪費,因此數字金融不但要適度,還要立足當地實際采U5AaAgIbjHygg0k4I4lomA==取不同的措施。針對西部地區的勞動力過?,F象,可通過短期聘用制度來緩解這個問題,而對于一些中小城市的勞動力過剩問題,可通過大力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既解決了勞動力問題,也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4.5 培育地區新經濟增長點
盡管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上處于上行狀態,但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發展態勢等都存在較大差異,西部地區與東北地區的發展遠遠落后于東部沿海地區,因此這些地區應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資源、資本、人力等要素的高效流動來為區域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第一,提高市場有效需求。采取切實措施提高收入水平,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保障房等保障設施建設力度,降低城鎮居民住房投入和壓力,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消費力。第二,提高財政扶持力度,加快新興產業發展速度。不論西部地區還是東北地區,長期以來經濟的發展都是依靠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因此當前要大力支持新興產業在這些地區的發展,以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為主要技術發展方向,推動這兩個地區經濟的高質量、穩定發展。第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科技創新力度。政府采取財政扶持、優惠政策等切實措施,預防科技創新風險、降低科技創新成本,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和市場氛圍。技術、產品的創新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數字化轉型,全面發揮數字科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5 結語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處于轉型期,同時由于近幾年新冠疫情的沖擊,經濟出現了下行態勢。更重要的是,區域經濟由于資源、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異產生了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現在已然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絆腳石。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問題,當前應以信息科技、互聯網等的廣泛應用為契機,以數字金融為破解經濟發展困境的突破口,加強中西部地區的科技創新,加快數字金融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潘方卉.數字金融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雙向賦能還是單向驅動: 基于時空交互視角[J].金融發展研究,2024(3):108-109.
許冰.數字金融、人力資本投資與實體經濟發展[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4(2):122-123.
楊洋.云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機制: 基于數字化金融技術創新的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24(2):120-121.
張高明.數字金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效應與機制研究: 基于雙創驅動視角[J].經濟問題,2024(1):115-116.
韓珣.數字金融如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理論機制與實證檢驗[J].金融監管研究,2024(1):125-126.
金祥義.數字金融發展促進了企業國際化水平提升嗎?[J].世界經濟研究,2024(1):116-117.
伍艷.數字金融促進農村共同富裕: 作用機理與經驗證據[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1):110-111.
趙麗.數字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綜述[J].財會月刊,2024(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