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東門大街小學秉承“適美教育”的辦學理念,從“美育”出發,引領“五育”融合發展,以美立德、以美啟智、以美健體、以美促勞,深度踐行大美育人、高效成就大美育才。以前瞻的教育自信、高度的教育自覺,率先落實當前國家文件所倡導的學校美育浸潤行動,領先樹立美育浸潤樣板,積極構建了美育融通下的一體化育人體系。
堅守教育方針“核心導向”。學校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賞識生命、啟迪智慧、滋潤心靈”的教育觀,堅守“厚德致遠、敢為人先”的校園精神和培養“三有五美”適美少年的育人目標,立足“大愛辦學、大美育人”的核心文化。在“適美·育美”的目標指導下,學校大力開展“2+2”藝體項目工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掌握2項藝術技能和2項體育技能,并助力學生提升閱讀力、擴大研學量、控制近視率,切實在細節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
凸顯課程體系“適美育美”。學校將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上下銜接、學科聯通、審美與核心素養一體”,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幼小學段銜接的“適美教育”課程體系。在該體系下,“三層次五領域”的課程樣態把“美”作為融通的切入點,并讓其在各學科課堂教學中百花齊放。通過以美立德、啟智、健體、益美、促勞的五大機制發力,科學地實現融通基礎上的五育并舉、全面育人。
推動教師素養“向美成長”。學生審美素養培育以教師美育素養提升為前提。學校圍繞教師美育素養提升,構建了“隨堂即時教研、天天網絡教研、單周小教研、雙周大教研、每月專題教研”的“五維同步”校本教研體制,加強與提升全校教師的愛美意識、尋美自覺和育美能力,為全校大美育人奠定堅實的師資基礎。
致力課堂教學“適切融美”。在育人體系引領下,學校圍繞“適美教育”的辦學理念,構建了“適、探、思、用、創、評”的“六元素適美課堂”。以問題的提出與解決為主線,以知識的建構與運用為載體,引導學生思考、辨析、感悟和運用知識,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促進課堂教學的變革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實現“玩中學、做中學、創中學”。通過打造適應學生身心成長的教育場域,形成生機盎然的“大愛·大美”教育生態,充分展現學科教學的美育融合和發展功能。
引進專家“賦能領航”。專家助力發展,是東門大街小學成功辦學的重要經驗。為推進“大美育”建設,學校大力引進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重點高校的專家,建立“大師工作室”,開展教師培訓,以指導學生培養、構建美育課程。課程以跨學科為特色,以創意思維培養為重點,大幅提升了美育課程質量,深受師生歡迎。
深化校園文化“大美建設”。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底蘊,以孔孟文化、運河文化為特色,積極打造大美藝術長廊和水韻悠悠版畫長廊,盡顯大愛、大美、大氣之勢。設置勞動實踐基地,種植蒲公英、桂花等中草藥材,通過護草美植、樹牌著書,彰美寓教。學校以五育的科學配比投入資源,建設學習空間,以五育空間資源支持五育并舉工作,展現校園建設的文化之美。
實施開放辦學“協同育人”。學校通過組建家委會、指導家庭服務等方式,延伸學校教育,使廣大家長成為大美育人的參與者、支持者。學校、家庭和家委會三者相互交疊又各有邊界,共同構建了理念上趨同、行動上一致、內容上聚焦、形式上開放、過程上協同、成果上凸顯的育人新生態。由此,讓學生在常態化研學和社會實踐中感受家鄉風土人情、祖國山河和歷史文化,在交流中增進家國情懷,懂得美美與共的大美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