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強調“雙主體”教學,即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相結合。而教師引導的本質就是在課堂上創造有效的對話,通過師生、生生在對話中的思想碰撞,生成知識?;谖墨I梳理,本文將對話教學界定為:在師生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中,教師以活動為載體,通過創設情境精心設計有邏輯、有梯度的問題串,啟發學生思考,讓師生在互動中生成知識,最終實現師生共同成長的目標。根據這一定義,筆者提出“一體兩翼三支撐”概念模型,為一線教師落實對話教學提供教學指南。
“一體”是對話教學的前提條件
“一體”強調的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課堂氛圍,是指對話教學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共同遵守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原則。具體而言,民主是從權利角度規定課堂上人人有權參與活動,可以自由發表看法;平等是從地位上規定師生在人格上平等,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代表;和諧是從交互角度說明對話中可能存在沖突,但最終會達成一致意見,代表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容納溝通的沖突。只有營造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為一節課鋪好路、開好頭。
“兩翼”是對話教學的穩定助力
對話教學的主要流程是: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問題串—師生互動交流—共創知識體系—鞏固與練習—作業布置與反思。從教學流程上,可以看出對話教學是以問題為主線,以活動為載體,通過師生互動共創知識的過程?!皟梢怼敝械摹耙灰怼币曰顒訛檩d體,以落實核心素養為導向,能讓對話教學穩穩地在一線課堂上起飛;另外“一翼”,以解放教師和學生的大腦為主線,以師生成長為落腳點,確保對話教學飛得更高,是推動對話教學的加速器。對話教學要建立在開放的課堂形態上,這種開放不僅是指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去做,更指學生能自由發表觀點,實現課堂的百花齊放。在課堂上,思維互碰會經歷對立沖突階段、調解融合階段、統一歸納階段,之后,更完整的知識體系得以形成。在思維火花的碰撞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通過相互交流,能夠共同進步。
“三支撐”是落實課堂的關鍵支點
這三個支撐點分別是創設問題情境、精心設計問題和創新作業形式,分別對應教學環節中課前導入、課中新知講授和課后作業布置三大環節。
第一支點是在課前導入中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整體性、真實性和相關性的特點。整體性:問題情境要符合新課程新課標要求,基于大單元視角創設情境;真實性:問題的情境一定是真實存在的,能夠符合學生學情、貼近實際生活,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相關性:情境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情境創設是開展對話教學的第一要義,只有符合以上特點的情境才能為課堂教學導入環節鋪好路。
第二支點是在課中新知講授中精心設計問題。在對話教學課堂中,新知講授借助教師設計的問題串傳授知識,是課中最為關鍵的。問題的設計要符合以下要求:第一,問題主線要邏輯清晰、層次分明、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第二,問題與問題之間既相互關聯又有所區分,內容應盡量避免交叉重疊,要凸顯層次結構。如此,才是有價值的問題。
第三支點是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創新作業形式。課后作業構筑了師生間的無聲互動渠道。布置作業要兼顧學生能力,比如將作業劃分為基礎性、提升性和創新性三層,因材施教;也要注意解放學生思想,比如增設開放類作業,讓學生自由發揮。由此,對話教學下師生主體的創新性得以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