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學,而是成全和喚醒。班主任守在學生成長的第一陣線,要用智慧和愛人之心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奇奇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但有一些不良習慣,比如學習態度不積極,作業總是拖拖拉拉。我想幫他改掉這些壞毛病,就把他叫到了辦公室。“奇奇,你讀過王安石的《傷仲永》嗎?”我問。他茫然搖頭。我把打印好的文章遞給他,對他說:“回家之后查查資料,讀一讀,明天我們再討論。”
第二天一早,我問他看懂了嗎,他懊惱道:“老師,根本看不懂。”“沒關系,下午上完課,你就會明白了。”我留下了一個懸念。下午班會課時,我專門講解了這篇文章:“傷仲永的故事告誡我們,即使天賦異稟,如果不努力鉆研,也很難取得成績,天賦平平的普通人,則更要努力學習,如此才能有所收獲。”我看向奇奇,說:“這堂課我是專門為一個人上的,希望他能努力變成更優秀的自己。”奇奇看著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為了解決奇奇寫作業“拖拉”的問題,我聯系了他的家長,可奇奇的媽媽卻表示“孩子還小,等他自己耍夠了小聰明,自1npyk4i16xdLW4C+mWYcN2JMCNG25b5MFMVdbtMSVSs=然就懂得學習了”。對此我并不認同,和家長商議以后能否晚一個小時來接孩子,我想讓奇奇在學校完成作業。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在征得家長同意后,每天放學后,我都會留下來陪奇奇寫作業。我們約定好,先聚精會神地寫20分鐘,然后休息5分鐘,再集中注意力寫20分鐘,只要堅持住,就能獲得獎勵。就這樣,奇奇快速地完成了作業,而且正確率很高。事實證明,學生的不良習慣在正確的引導下是可以改變的,只是需要老師多一些耐心。
不久之后,學校發布公告,說校合唱團需要一位會彈吉他的學生一起組隊去參加市里的比賽。我突然想起,奇奇不就會彈吉他嘛!能被看見、被認可,這對于奇奇而言很重要。我隨即找到奇奇,問他感不感興趣,他很激動,當即答應了下來。我帶他到合唱團面試,最終奇奇成功入選。我打電話給奇奇的媽媽,告訴她這次機會很難得,希望家長能夠給予孩子理解和支持,給他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奇奇排練期間,我經常去觀看,鼓勵他、表揚他。看著他一次比一次自信,我也十分開心。
久而久之,奇奇愈發信任我。有一天,他忽然找我哭訴:“周老師,我爸媽要離婚,不要我了。”我心里五味雜陳,既心疼孩子,又感到欣慰: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選擇找我傾訴,尋求幫助,這種信賴對于班主任來說也是一種幸福。在與奇奇的交談中,我嘗試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去引導他。“可能爸爸媽媽都在氣頭上,一時激動說的氣話。你想想,你自己生氣的時候是不是也會說一些不理智的話?你先不要著急,今天回去再觀察一下,看看他們的關系有沒有好轉。”安慰了奇奇一會兒,我讓他先回去上課,表示自己會再想想辦法。大課間,我又找到奇奇,告訴他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你是父母之間的‘雙面膠’,今天回去要充分發揮好你‘雙面膠’的作用,說點開心的事,調節一下家庭氛圍。”奇奇點點頭表示認可。第二天一早,奇奇就開心地告訴我,在他的努力下,父母已經和好了。即便是平時有些淘氣、看起來大大咧咧的奇奇,內心也會有敏感脆弱的時候。作為班主任,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更要走近他們的生活、走進他們的內心。
解決“問題學生”的“問題”,不是必須要教給他多少知識,而是要喚醒他,激發他的內在動力。能否在某些方面對這些學生有一點點的“偏愛”?能否站在學生的立場,理解他們的行為和想法?能否保持專業與友善的態度,為學生的成長答疑解惑,成為溫暖他們一生的人?就像陳宇老師在《班主任的九堂必修課》中所說的那樣:“優秀的班主任從不懼怕出現問題,發現不了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只有用熱心、細心、耐心、愛心架起師生間的心橋,用點滴的努力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才能真正成為一名“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