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教學是基于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等教育理念而提出的一種教學方式。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對話教學正是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和合作,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人本主義則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發展,對話教學能夠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途徑。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對話教學,應通過構建師生平等對話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主動思考與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中數學實施對話教學實踐例析
以新人教版A版選擇性必修三《獨立性檢驗》為例。
學生與教材內容對話。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閱讀,理解教材的內容與結構。其次,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質疑、探究和反思,形成自己的見解,并將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在此過程中,學生要梳理相關知識,提出問題。
下面是學生記錄的問題:
①如何確定兩個事件是否獨立?
②“2×2”列聯表中的a是什么?
③原假設H0是什么含義?
④如何推導P=(X=1,Y=1)=P(X=1)P(Y=1)?
⑤如何理解觀測值a與期望值(a+b)(a+c)/n?
⑥如何理解臨界值?
小組內學生間的對話。尊重與理解是對話的基礎。在交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保持開放心態,耐心傾聽對方的觀點,避免打斷或貶低對方;表達自己的看法,注意語言清晰、邏輯連貫;當意見不合時,嘗試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的立場,尋求共識或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對話結束后,進行總結反思,吸取對方的優點,改進自己的不足;在探討獨立性檢驗時,分享自己的理解。
學生間還可以相互問答。提問:“獨立性檢驗的公式是如何推導的?”回答:“它是基于概率論中的期望值和觀測值差異來計算的。”補充:“我們還要注意卡方分布的臨界值,這決定了我們的結論。”接著提問:“如何理解臨界值?”大家共同思考并討論。通過這樣的小組對話,學生們解決了問題、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促進了共同進步與成長。
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對話。在組內討論結束后,有些問題沒有解決,這時候小組之間可以進行對話。對話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傾聽和尊重他人的觀點,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在討論時保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允許不同聲音的存在。最后,通過協商達成共識。需要明確的是,對話的目的在于增進理解與合作,而非爭論勝負。例如,有一組提問:“在實際應用中,如何選擇合適的獨立性檢驗方法?”另一組回答:“這要根據數據的性質和問題的背景來決定。”同時,還有小組提出:“如何推導P=(X=1,Y=1)=P(X=1)P(Y=1)?”大家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分享經驗和見解。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生們不僅解決了問題,還拓寬了知識視野。
學生與教師的對話。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對話意識,教學時不越位、不缺位,應以尊重和理解為基礎。學生應主動提問,表達疑惑和觀點,同時認真傾聽教師的解答和建議。教師應耐心傾聽學生的聲音,尊重他們的思考和表達,提供適當的引導和反饋。雙方應保持開放的心態,共同探討問題,促進知識的傳遞和理解。這樣的對話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升教學效果。如:“如何理解臨界值?”是這節課的難點,師答:“它通常是通過計算一個與樣本容量相關的統計量(如卡方值)來確定的。在假設兩個分類變量獨立的情況下,該統計量會落在一定范圍內,這個范圍的邊界即臨界值。當觀測到的統計量值超過臨界值時,我們就有理由懷疑這兩個變量并非獨立。因此,臨界值提供了一個量化標準,用于判斷實際觀測數據是否支持變量獨立的假設。”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提示重難點。
在這些對話環節中,教師要起到監督指導作用,學生與教材對話的時候要巡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組討論問題時,要時刻關注學生,做好記錄,便于把握課堂節奏;在各環節中,要積極評價,讓學生樹立自信。
高中數學實施對話教學的優勢
高中數學實施對話教學具有多方面的優勢,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知識構建與反思的促進。對話教學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構建過程,通過與教師及同伴的交流和探討,學生對所學內容能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這種自我構建和自我反思的過程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使其從單純的記憶轉向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應用。
數學思維的培養。思維活動的強弱決定了學生能否獨立思考以及思維品質的高低。學生良好的思維表現在于:能獨立提出問題,能流暢地進行數學交流,能正確檢視自己的思維活動,能及時修正錯誤。通過長期的自我對話、與同學間的對話、與教師的對話,學生可以有效地培養數學思維。
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通過對話教學,學生可以學會如何通過閱讀教材分析內容、提出問題以及如何通過思考、合作等解決問題。在與教師和同學的交流中,學生可以學習到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拓寬自己的思維視野,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學習興趣與動力的激發。對話教學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通過生動的對話和互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喜愛,從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學習。
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對話教學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和理解。教師在對話中既是引導者也是傾聽者,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惑,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在與教師的交流中也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支持,從而更加愿意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高中數學實施對話教學的挑戰
高中數學實施對話教學雖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思維能力,但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觀念,積極應對這些挑戰,以推動對話教學的有效實施。
學生參與度的差異與調控。對話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互動交流,但在實際操作中,學生的參與度往往存在顯著差異。一些學生可能積極參與討論,提出見解和疑問,而另一些學生則可能保持沉默或被動接受。如何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確保他們都能在對話中受益,是教師在實施對話教學時面臨的一大挑戰。同時,教師還需要對課堂討論進行有效的調控,確保討論能夠圍繞主題展開,避免偏離主題或陷入無效爭論。
教師角色的轉變與適應。對話教學要求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和促進者,這需要教師適應新的角色定位并提升相應的能力。教師需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觀點,理解他們的思維過程,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思考。同時,教師還需要具備更強的課堂管理能力和應變能力,以應對對話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總之,對話教學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團結協作、大膽質疑、解決問題,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對話教學的有效路徑,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