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馬克思曾說,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踐行勞動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徑。
為了響應黨和國家對勞動教育的全面部署,突出勞動教育在“五育”中的重要地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北星小學校整合課程理念及目標、課程內容及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管理等要素,進行“啟明星·亮晶晶”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實踐研究,構筑了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勞動育人格局。
因地制宜建構課程體系
課程的理念及育人目標
學校以國家出臺的政策、文件為“綱”,以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為“本”,以學校辦學理念為“輔”,制定了“啟明星·亮晶晶”勞動課程理念及育人目標——
課程理念:勞動,讓生命靈動!
課程總目標:培養手腦并用、身體力行的未來勞動者。
課程具體目標:亮生活、啟匠心、創未來。
依據三維育人目標,開發三類序列課程
為實現“啟明星·亮晶晶”勞動課程目標的落地,學校開發了三大課程群及序列化子課程。三種課程體現不同的特性——基礎課程:序列性、日常化;拓展課程:專業性、個性化;探究課程:探究性、融合化。
“亮生活”基礎型課程群旨在培養學生獨立生活、自理自立的能力。課程內容主要為學生日常生活中個人事務的處理,涉及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我們將其提煉歸納為“衣貴潔、食有味、行有品、住有序”四大主題,每類主題按照學段特點匹配序列性的子課程,共開發出6年12冊40多個課程子主題,進階式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
“啟匠心”拓展型課程群選取石器時代、農耕時代、工業時代等各個重大歷史階段中的勞動人民的拿手技藝作為學習內容,開發了田園戲土、匠心泥趣、曲直木工等課程。通過“六年磨一技,專一技之長,修立身之道”,學生在不斷精進的技藝修煉中磨煉意志,感悟工匠精神,傳承勤勞節儉、艱苦奮斗的勞動精神。
“創未來”探究Lt6iohG+fZ4/OnKMAzeIZqul8nG/mrVokO/ELL721/o=型課程群旨在讓學生直面生活中遇到的真實問題,在現實問題和社會情境中以勞動為核心,創造性地調動多學科知識協同解決問題,即項目化學習。目前,學校已開發出“麻煩圖書角”“堆肥沃肥”“香城小導游”“幫扶新生”等探究型課程。
勞動課程的實施途徑
建立“教研—教學”的勞動課程兩級實施團隊
針對沒有專職勞動教師的現實情況,學校勞動課程研發團隊建立了“教研—教學”的勞動課程兩級實施團隊。
首先,學校育德中心集結6個年級德育組長組成勞動課程實施的教研團隊。在勞動課程研發團隊的指導下,6位德育組長根據課程結構設置進行課例設計,經課程研發團隊審核的課例方能發布在各年級組QQ群內,供各班中隊輔導員創造性地使用。為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要組織各年級教師上先行課,同年級教師在觀課議課中完善教學設計及課堂組織,然后再在各班全面實施。每周五,在育德中心的組織下,課程研發團隊及各年級德育組長參加教學研討,反思本周課程實施的得與失,討論下周課程實施的主題與方案。在摸索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目前,學校已構建了三類課程的課堂實施模型,積累了38個優質教學案例。
三類課程匹配三種不同的實施路徑
通過學習《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及勞動課標,學校確定了基礎課程常態化、拓展課程個性化、探究課程項目化的實施原則,并通過實踐研究,分別提煉出三類勞動課程群實施模型。
“亮生活”基礎型課程實施模型——基礎型課程每周1課時,通常在課堂上圍繞一個生活主題學習專項勞動技能,幫助學生習得勞動技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在“亮生活”課程群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提煉出這類課程群實施的一般課堂模型:分解主題、頭腦風暴—認識材料及工具(安全教育)—自主實踐—萃取要點、規范操作—展示成果、反思交流—拓展延伸。
“啟匠心”拓展型課程實施模型——拓展型課程依托課后延時服務的社團時間,讓學生走班選修。在拓展型課程的實施中,我們還歸納出“專業規范、文化體驗、實踐為主、融合創新、傳承推廣”的策略性教學原則,確保課程實施的有效性。
“創未來”探究型課程實施模型——探究型課程群的實施流程如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提出創意—驗證創意、確定方法—實踐論證、成果展示—反思交流、拓展延伸。
以激勵為主的多元評價,保障課程落細落實
基礎型課程采用終結性評價與表現性評價結合的方式,通過設置勞動技能評分榜、舉辦階段性勞動技能大賽,讓競技點燃學生的勞動熱情。
為充分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我們設計了勞動手冊,邀請家長參與形成性的勞動評價。勞動手冊詳細列舉了勞動實施要點,是學生課外溫習鞏固的依據以及家長督促孩子在家勞動的參照。手冊中還設計了“勞動日志”“星娃有話說”“家長有話說”等板塊供學生和家長暢所欲言、記錄勞動。每學期期末,教師根據學生在校的勞動表現、手冊反饋對學生一學期的勞動進行結果性評價,授予三星勞動小能手(合格)或五星勞動小能手(優秀)的稱號。
拓展型課程與探究型課程在評價時,更多關注學生在勞動中的自我表現與自我展示,注重過程性評價,建立學生勞動成果檔案袋,幫助學生收集、記錄自己的勞動成果。
精心策劃勞動周,傳承勞動精神
每年5月,學校都會精心策劃勞動周。學校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序列化活動:全體學生分年級進行勞動技能大賽,評選班級、校級“勞動小達人”;學生親歷勞動體驗,開展相關職業體驗活動;勞模進校園開展專題講座,用榜樣精神激勵全校師生;舉辦勞動課大賽,以提升勞動教師的課堂研究能力……一個個豐富的活動點燃了全校師生的勞動熱情,讓勞動真實發生。
勞動課程的支持保障
構建勞動教育課程研發與實施團隊
為保障課程落地實施,學校架構了“工字形態,兩翼支撐”的勞動教育課程研發與實施的組織結構。頂端是勞動教育的頂層設計和理念引領層,由校長室和領銜勞動教育的育德中心組成。下端是覆蓋全校68個教學班的課程實施操作層,負責勞動課程的課堂落地。中端是連接上下兩端的管理層,由各級部主任以及各年級德育組長組成。左右兩端則是業務與事務分離的支持平臺——左端是學術平臺,負責勞動課程的研發和課堂實施的校本研討,由課程研發團隊和各年級組的德育骨干組成;右端是后勤保障平臺,負責勞動課程所需物資的購買與儲備,由學校后勤中心以及各年級的聯絡員負責。
家校社合力打造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學校主動與社區聯動,獲得社區的支持,為學生提供校外種植養殖實踐基地近2000平方米。學生通過發布種植計劃,競標獲得土地種植權;在勞動過程中,將多學科知識融合運用,豐富學習資源和學習形式。
依托“啟明星·亮晶晶”勞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學校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北星特色的勞動教育推進之路,作為首批成都市勞動教育試點學校,學校的勞動課程開發與實施成果在區域內外得到輻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