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和民族未來,事關千千萬萬家庭幸福安康。上海市長寧區適存小學作為一所百年老校,積極響應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工作的號召,遵循“辦適合每一位師生成長與發展的教育”的辦學理念,在“校家社”三位一體的育人生態下,基于本校實際情況探索出了一條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構建校家社協同育人新生態
組建“1+X”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團隊。學校引入多方優質資源,綜合打造“校家社共育工作室”,定期召開家長代表大會、家長委員會會議等,做到及時發現問題、上報問題、處理問題。為培養和提升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學校構建了“家校直通車”運作反饋體系,開發“家長沙龍”“周末家長慧”“家長日記”“親子課堂”等形式多樣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課程。同時,學校常態化為學生開展心理社團活動,設計了符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班團隊課,利用“紅領巾廣播”講述心理小故事,提升學生心理健康自主調節能力。
拓展社會實踐基地的有效資源。學校依托社會實踐基地支持,并在法制副校長、社工、民警等志愿者的支持下,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聯合“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對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引導學生充分體悟生命的意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活動
開展面向全體教師、家長和學生的“適佳”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向家長的課程,旨在指導家長改善家庭關系、優化教育方式,營造溫暖、理解、尊重、關懷的家庭環境,實現家長與子女的良性互動;面向學生的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掌握情緒管理、壓力應對、自我調節的辦法,提升自我認知水平;面向教師的課程,旨在幫助教師學習有效的情緒管理技巧,提高情緒穩定性和應變能力。
進行數字賦能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學校運用低代碼工具開發“適佳”學生身心健康關愛系統,實現了“四個即時”的信息互通——家長與班主任“即時關心”、班主任“即時上報”、學校與心理教師“即時掌握”和“即時跟進”,及時反饋、指導、處理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學校開發了“全員導師制數字信息系統”,設計了“適愿橋、適想記、適樂園、適成長”四大板塊內容,為教師提供隨時隨地記錄教學工作的載體,實現與學員、家長的及時溝通。
形成完備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
學校主導下的信息互通機制。學校在心理課程的設置上,依據心理專家建議和學生家長反饋,構建以學校為主、多方建議為輔的決策模式。打通信息壁壘,完善信息互通機制,使采納意見和建議后的優化工作落到實處、發揮實效。
普及式心理健康問題預防機制。“防患于未然”是建立該預防機制的初衷,心理健康資源服務包作為機制的核心內容,系統規劃相關心理課程和活動,包括面向學生和家長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面向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和工作坊,促進家校達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識。
滾雪球式資源整合機制。學校進行廣泛調研,把握心理課程及活動的實際開展需求,宣傳、展示、分享相關優秀成果,并以現有的心理教育資源為核心,帶動、拓展、挖掘、利用更多周邊資源,實現資源整合。
回音式心理健康預警機制。早發現、早報告是關鍵;怎么發現、誰發現、誰報告、怎么報告是主要內容;廣泛掃描、重點針對是主要形式。由班主任對班級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開展篩查,確定重點觀察對象,及時啟動心理預警機制。
會診式專家介入機制。學校以家校共育工作室為主要陣地,開展會診式討論會,溝通具體案例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專業化的引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