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是中小學班主任聚焦某一教育主題,引導全班學生共同開展的班級活動。建立主題班會中的對話思維,有意識地將學校的教育目標轉化為一個個行之有效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班主任發揮主題班會價值引領作用的關鍵。
一、政治自覺:與時代發展需要的對話
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題班會應密切關注時代主題與社會發展的需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尤其在數字化時代更需要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法律法規教育、勞動教育,以及網絡媒介等方面的教育。為此,班主任應密切關注國家相關教育政策文件,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和教育自覺,在依法依規施教的前提下,自覺發揮主題班會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二、學生立場:與青少年發展需要的對話
主題班會的主題應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將社會發展需要轉化為青少年自我發展的需要。因此,班主任在設計主題班會時應確立學生立場,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以及班集體發展的需要,將主題班會的主題建立在研究學生需要的基礎之上,體現主題班會的問題意識。這種問題意識通過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對話,將個人的理想與社會發展的需要相結合,使學生找到個體存在和自我實現的支點,這是主題班會價值引領作用的具體體現。可以說,班主任設計與實施主題班會的過程,既促使學生進行身心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對話,也彰顯其發揮教育作用的能動性,體現其教育自覺和實踐智慧。
三、資源意識:與多方協同育人的對話
在設計與實施主題班會時,班主任應體現整合教育資源的意識和能力,因為主題班會產生的教育影響并不局限于課堂,它會對學生個體及其家庭產生持久的作用。優質的親子溝通主題班會,必將對學生的個人、家庭,乃至社區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班主任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時,要善于調動學生、任課教師、家長及社區的教育力量共同參與完成。在某種意義上,主題班會的實施過程就是校家社協同育人的過程。主題班會的教育目標,絕不可能僅在一節課中實現,它需要班主任具備協同育人的意識,將學校的教育內容轉化為學生、家長、社區的發展需要,進而在多場景中逐步實現。
綜上所述,班主任在設計與實施主題班會時應建立對話思維,發揮主體意識和主導作用,將國家與社會的發展需要轉化為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通過校家社教育資源的整合,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lt;C:\Users\DELL.DESKTOP-PSE3GFE\Desktop\班主任8期\班主任8期\Image\KT1.TIFgt;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