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文化自信;主題班會;民族自豪感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32-0056-03
【作者簡介】李雪瓊,江蘇省蘇州市立達中學校(江蘇蘇州,215007)教師,高級教師。
一、教育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成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成為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蘇繡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精湛技藝和藝術智慧。因此,開展以蘇繡為主題的班會,旨在讓學生深入了解蘇繡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以及文化價值,從而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許多學生更加傾向于接觸現代化的文化元素,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和了解相對較少。八年級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于新事物充滿好奇,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我組織并召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班會,旨在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二、教育目標
認知方面:讓學生了解蘇繡的歷史起源和發展脈絡,知曉其在中國傳統藝術中的地位和貢獻。
情感方面: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行為方面:鼓勵學生將蘇繡文化傳播給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蘇繡文化,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宣傳和傳承。
三、活動準備
教師方面:制作調查問卷,搜集視頻、圖片材料,準備絲線等。
學生方面:設計蘇繡宣傳海報。
四、實施過程
(一)了解蘇繡,感受文化底蘊
教師展示蘇繡作品。
說一說:大家看到這些圖片有什么感受?
學生:色彩艷麗、栩栩如生、層次分明……
教師: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蘇繡”,感受蘇繡織就的絢爛文化。
學生觀看蘇繡介紹視頻。
蘇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首,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致、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在古代,蘇繡制品被用作宮廷御用品;現在多次被作為國禮贈予外賓。
學生介紹蘇繡的發展歷程。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加深對于蘇繡的了解,感受蘇繡的魅力,增強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自豪感。
(二)挖掘內涵,汲取精神力量
播放蘇繡工藝精益求精的視頻。
學生動手操作:分絲線。
教師:結合視頻介紹和分絲線的體驗,大家有什么感受?
學生1:我感覺非常震撼,為了追求逼真,顏色的配比要精確到小數點后四位,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2:我非常佩服這些繡娘,一根絲線要分成128份,就算有足夠的耐心,也很難完成。剛剛我們體驗了一下,我很難想象她們是怎樣做到的。
學生3:我發現很多繡品需要耗時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才能完成,她們堅持不懈的精神讓人感動。
學生4:有的作品需要繡娘有十年以上的繡工,她們的繡工需要多年的勤學苦練和堅持不懈,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教師小結:精益求精、嚴謹細致、耐心專注、追求卓越、協作共進等,就是我們常說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精辟概括了工匠精神的內涵: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
討論交流:說一說你了解的工匠精神。
學生1:楊利偉,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他成功的背后充滿不懈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念。楊利偉于1983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八飛行學院,經過四年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成為一名優秀的殲擊機飛行員。楊利偉的努力不僅體現在他成為一名優秀的航天員的過程中,還體現在他對中國航天事業的持續貢獻中。他的成功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譽,更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他的故事將永遠激勵我們為實現夢想而不懈努力。
學生2:我覺得身邊的教師們就展現了工匠精神,他們總是盡心盡力地準備每一堂課,力求將最好的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他們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為學生鋪設通往成功的道路。我們應該向這些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們致敬,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與無私奉獻。
學生3:我覺得我的外婆具有工匠精神。每次做棉鞋的時候,她都會精心挑選面料和棉花,確保棉鞋既舒適又耐用。在縫制過程中,她一針一線都格外認真,每個細節都力求完美。
教師小結:工匠精神并不只是存在于那些為國家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大國工匠身上,它同樣體現在我們身邊的普通職業和普通人身上。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就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發現這種精神的力量。
教師提問:作為中學生,你認為應該如何踐行工匠精神?
學生1:在學習時,我們專注于當前的任務,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知識,不要急于求成。
學生2: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不輕易放棄,學會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不斷嘗試和改進。
學生3: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要滿足于一種解決方法,要培養創新思維,勇于嘗試新的方法和思路。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使學生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和核心要素,并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踐行這一精神。
(三)創新傳承,展望蘇繡未來
教師:目前,繡娘隊伍老齡化,機械化生產的沖擊,傳統蘇繡作品定價較高難以滿足大眾消費需求等都對蘇繡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學生交流:蘇繡如何創新。
題材上的創新:蘇繡與“國貨”護膚品牌聯名,將傳統文化和年輕人當下喜歡的產品相結合。
形式上的創新:蘇繡創新應用于首飾、文創、擺件等。
材料上的創新:蘇州首創會動的蘇繡。
教師小結:創新精神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以及國家各項事業的進步都至關重要。在全球化和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年輕一代尤為重要。我們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敢于質疑、勇于探索。
【設計意圖】通過探討蘇繡的創新舉措,讓學生感受到創新精神是發揚和傳承蘇繡的重要動力。
(四)實踐行動,傳承中國文化
蘇繡社團學生分享學習蘇繡的感受。
開展“我為蘇繡代言”活動。
學生分組為蘇繡設計宣傳海報、撰寫宣傳語。
第一組:一針一線繡出蘇州風情。
第二組:方寸之間,展現大千世界。
第三組:蘇繡,盡顯蘇州優秀文化。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學生不僅能夠深入了解蘇繡藝術,還能在創意設計中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活動延伸
制作宣傳長廊,將設計的蘇繡宣傳海報和宣傳語進行標題展示。
利用假期體驗蘇州的傳統文化。
六、活動總結
本節班會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學習和體驗蘇繡,對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還能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本節班會通過講述傳統文化中的故事、展示傳統藝術的美、體驗傳統習俗的樂趣,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他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溫度與魅力。同時,這些活動也能潛移默化地傳遞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然而,本節課仍存在很多不足。如由于課堂時間所限,給學生體驗操作的時間不足,若能多給學生一些動手操作的時間,會更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蘇繡。在作品展示環節,留給學生動手實操的時間比較倉促,雖然大部分作品都展現了學生的創意和努力,但部分作品因制作質量不高而影響了整體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