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天干物燥涼意生,順時潤養肺與脾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辦“時令節氣與健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發布會指出,進入秋季以后,白天依然炎熱,但早晚涼意漸濃。同時,雨量減少,燥氣開始生成,人們容易出現皮膚、口鼻干燥等不適。此時正是潤養的好時節。
會上,中醫專家表示,伴隨暑的余氣,燥邪漸生,現階段可能會突然出現很熱的天氣,老百姓俗稱為“秋老虎”。順應節氣,調整飲食,是中醫養生的非常重要原則。首先,本階段的日常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不吃過多溫熱、溫燥的食品,可以食用藥食同源的百合、銀耳、蓮子、梨和蜂蜜等,緩解皮膚干燥、口干咽燥的情況;其次,飲食上要注意少辛多酸,避免吃一些辛辣發散的食物,如辣椒、花椒、姜等,以及燒烤、煎炸的食物;最后,在一些仍有余熱的地區,人們依然需要警惕“秋老虎”的余威,要預防中暑或者內熱加重,濕熱體質人群可適當用清熱食品,如綠豆、苦瓜,但盡量避免過多食用冰淇淋或者冰鎮西瓜等食品,以免傷及脾胃。
秋季,人們很容易出現呼吸道不適,比如咽喉不適、咽干、咽痛等,多與秋季氣候干燥有關。干燥的空氣長期刺激鼻腔黏膜,還會使鼻腔黏膜毛細血管的脆性增加而導致出血,建議處于干燥地區的人群,適當使用空氣加濕器。此外,秋季空氣中花粉濃度較高,過敏性鼻炎的發生率較高,患者往往會有鼻癢、打噴嚏、流清涕及鼻塞的癥狀。建議此類患者積極治療,在花粉播散期盡量減少外出,外出時要佩戴防護口罩、眼罩,來減少對花粉的吸入和接觸。本階段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容易引發感冒、咳嗽、咽部不適等,人們應繼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室內外空氣流通,加強身體鍛煉,提高免疫力,維護健康。
公告
《健康中國行動——糖尿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年)》印發
加強中西醫結合,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
近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14個部門聯合制定的《健康中國行動——糖尿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發布,重點強調了9個方面的24條主要措施。
《實施方案》強調,要加強中西醫結合,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要加快構建糖尿病中西醫結合防治網絡,依托和整合現有資源,形成糖尿病中西醫結合分級管理和診療體系。進一步加強中醫醫院內分泌科建設,鼓勵開設糖尿病專病門診,發揮國家、省級、市級中醫內分泌優勢專科輻射帶動作用,建設中醫內分泌專科集群。加大《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中醫藥內容及適宜技術推廣力度。積極應用中醫藥技術方法,為糖尿病患者提供綜合治療。
在強化糖尿病中醫藥預防及早期干預方面,要發揮中醫“治未病”作用,梳理中醫糖尿病預防保健知識,納入糖尿病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內容。綜合運用現代診療技術和中醫四診(望、聞、問、切)等檢測方法,早期發現高危人群,推廣應用糖尿病前期治未病干預指南。
公告
《關于促進數字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意見》印發
用3~5年時間全力打造“數智中醫藥”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數據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數字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20條具體舉措,提出用3~5年時間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逐步融入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全鏈條各環節,促進中醫藥數據的共享、流通和復用,初步實現中醫藥全行業、全產業鏈、全流程數據的有效貫通,全力打造“數智中醫藥”,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中醫藥實踐,為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數字化輔助中醫服務能力提升方面,《意見》提出,鼓勵中醫醫療機構推動業務流程數字化轉型,打造集預防、治療、康復、個人健康管理于一體的數字中醫藥服務模式。鼓勵研發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智能電子病歷、智能預診隨訪等系統,提升中醫藥數據智能化采集能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智慧中醫醫院、中醫數字醫共體和臨床教學基地。優先圍繞中醫優勢專科和優勢病種開展診療全流程數據采集、使用和治理,形成應用示范。
《意見》提出,助推中醫藥健康管理。鼓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研發中醫健康監測設備和治未病健康管理平臺,通過中醫體質等中醫數據采集記錄,整合體檢、疾控等數據,開展主動健康管理、個人健康畫像、人工智能+醫療健康應用、重點人群健康保障、衛生健康決策支持系統建設與數據應用示范研究,充分發揮中醫養生保健優勢。
在數字化助力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意見》提出,推動名老中醫診療數據開放共享。鼓勵中醫醫療機構應用數字技術建設“數字化傳承工作室”“數字診室”等,利用數字技術復現名老中醫的診療過程和診療思路,數字化記錄教學行為,總結跟師學習、臨床實踐和療效跟蹤等經驗,推動名老中醫學術傳承創新發展。
《意見》還針對數字化賦能中醫藥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文化傳播等方面作出了部署。
研究
頻繁“刷”短視頻會讓人感覺更無聊
觀看短視頻是現代很多人的消遣娛樂方式,短時間內視頻、音樂、文字的強刺激,往往使人放不下手機,越“刷”越上癮。加拿大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為緩解無聊情緒而頻繁切換視頻(即粗略觀看視頻部分內容),實際上可能讓人更無聊,并對內容更不滿意。
實驗表明,當參與者感到無聊時,他們會“刷”視頻。這些參與者起初認為,頻繁切換視頻而不觀看完整視頻,會讓他們感到不那么無聊。但當他們按進程觀看整段視頻時,會感覺觀看的內容比切換不同視頻時更吸引人、更有意義。專家表示,頻繁切換短視頻,實際上會讓人感覺更無聊。如果人們想在觀看視頻時獲得更愉快的體驗,應嘗試專注于視頻內容,盡量不要“走馬觀花”。
(以上來源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網、中國中醫藥網、《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陶憲凝